吴佩倩
【摘要】標记理论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在语言分析的各个层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标记理论的提出进行了介绍,并且描述了几个主流学派对其的不同定义和划分标准。目前标记理论正被应用于二语习得和教学等领域,这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标记理论 语言学 学派 定义 标准
一、标记理论的提出
标记理论(MarkednessTheory)是由布拉格语言学派首先创立于20世纪30年代初,是结构主义语言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标记(markedness)的概念最初的提出者是俄国音位学家特鲁别茨柯依。之后布拉格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雅柯布逊(Jakobson)将其引入词汇和语法领域,用来描写语法和语义现象。
二、不同语言学家对标记理论的定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特鲁别茨柯依提出四种可能的音系对立类型,其中表缺对立被定义为标记性。表缺对立即一对语言特征的两个对立体,如果有某种语言特征,即被认为是有标记的;与之对立的无法确定有无该语言特征的,即被认为是无标记的。例如:voiced/voiceless,nasalized/non-nasalized,rounded/unrounded。相似于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的观点,音系学家把标记理论定义成两个对比的语言学元素:有特定的显著特征的是有标记的,反之则为无标记。例如,发音/t/和/d/是一个最小配对,t/是/voiced/因此是无标记的,而相反/d/是/+voiced/所以是有标记的。
从语义学者的角度来说,Lyons将标记理论定义成“无标记项是有标记项的上级共词位姊妹单元”例如,在dog/bitch中,dog具有泛指性,包含了“male”和“female”两层含义,是无标记的;而bitch专指“female”语义范围较窄,因而是有标记的。
根据类型学者的研究,那些很普遍的并存在于大多数语言中的特点即为无标记的,反之特定于一种语言或只存在于极少数语言中的则为有标记的。而Fred R.Eckman这样定义标记理论:在某个语言中如果现象A的存在暗示了现象B的存在,但是现象B的存在没有暗示现象A的存在,那么就可以说现象A比现象B更具标记性”换句话说,标记形式的存在暗示着非标记形式的存在。
总之,对标记理论没有统一而规范的定义。标记理论这个概念仍然具有模糊性,有时候很难来判定哪些特征相比较其他的是有标记的。
三、标记理论的不同划分标准
标记理论没有正规的统一定义,不同的语言学家也给出不同的划分标准。
Greenberg,Croft列出13条如何定义标记理论的标准,Croft又将这13条标准分成了四大类。
1.结构标准。在音系学层面上,结构的标记性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t/对于浊音就是无标记的,/d/对于浊音就是有标记的。在词汇层面上,一个名词的单数形式被看作无标记的,但是加- (e) s的复数形式被看作有标记的。在句法层面上,形容词的基本形式被认为是无标记的,比较级是有标记的,标记符号是–er,最高级也是有标记的,标记符号是–es。
2.行为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个部分,形态方面的曲折标准和句法方面的分布标准。例如,在英语中几乎所有的可及物动词能被用于主动和被动语态(有几个词例外,比如“rumor”只能被用作“be rumored”)。然而有一些及物动词只能用作主动语态,不能用作别的语态。例如,“lack”, “resemble”, “suit”等等。因此,对于英语中的及物动词,主动语态是无标记的,被动语态是有标记的。
3.频率标准。在话语中,无标记比有标记的出现频率更高或者至少等同于。例如,在词汇层面上,一个名词的单数形式比复数形式出现频率更高;在句法层面上,主格比宾格出现频率更高。在音系学层面上,无标记音素比有标记音素使用频率高,比如 /s/ 比 /z/使用频率高。
4.中立值。在大部分中立语境中(指的是没有对立面)只有无标记项,也就是说,无标记成分作为上义语类,表示无标记和有标记成分。例如,单词“man”可以表示“male”和“female”两层含义。
四、结语
标记理论是目前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首先要对标记理论的定义和划分标准有个清晰的认识,然后可以将其应用在许多语言学研究的领域,甚至影响到二语习得和教学方面。在二语习得中,外语学习者一般是按照“无标记-有标记”的顺序发展的。一方面因为无标记项结构简单、意义概括、分布广、信息处理时间短,容易习得;另一方面也和人类以“我”为中心的基本认知规律是相一致的:从单数到复数、从一般到特殊、从肯定到否定、从近到远等。因此,在发展第二语言能力的时候要遵循“无标记-有标记”的顺序,先掌握简单的、规则的语言现象、后掌握复杂的、不规则的语言现象。
标记理论的研究对语言学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重视,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Lyons, J. Semantics, volume 1.[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2]Croft, W. Typology and universals.[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3]Greenberg, J. Language universals.[M].The Hague: Mouton. 1966.
[4]Croft, W. Explaining Language Change.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M].London: Longman.2000.
[5]Givon, T. Functionalism and Grammar.[M].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