辑录/吕春
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一所著名的军事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创办的。从1924年到1949年底,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了23期,培养了一大批著名将领。
一、胡宗南差点被淘汰
胡宗南号称“西北王”,是蒋介石最为器重的国民党高级将军之一。
胡宗南从小读书用功,但是喜欢惹事。为了让儿子安分守己地过日子,1924年,胡宗南的父亲逼迫他结婚成家。
胡宗南选择了逃婚。
恰逢此时黄埔军校在上海招生,胡宗南初试合格,再到广州复试。
胡宗南在上海初试时顺利过关,但在广州体检复试,却碰上了麻烦。
黄埔军校第一期招生,立即引来了全国各地的有志之士。为了挑选优秀的军事人才,教官让报考者排队检查身高。胡宗南身高不足1.6米,一下子就被拎了出来。
胡宗南从小到大没有怕过谁。他一心一意前往广州报考军校,满怀豪情而来,结果因为身高被淘汰,内心一急,不由号啕大哭。
教官对他说:“你个儿太矮,不是当兵的料。”
胡宗南哭哭啼啼地说:“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你敢说拿破仑也不是当兵的料吗?现在中国急需人才,你怎么能以个子长短来衡量人呢?”
胡宗南和教官的争吵,恰巧被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听到了。廖仲恺认为胡宗南说的有理,就说:“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
胡宗南拿着廖仲恺写给他的一张纸条,顺利参加了文化考试,成为黄埔军校一期的一员。这名教官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差点被淘汰的小个子,日后会成为国民党最著名的战将之一。
二、陈赓在黄埔军校就是胡宗南的克星
陈赓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陈赓和胡宗南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对于胡宗南来说,他这辈子与无数对手过招,最难忘的一位可能就是陈赓了。
陈赓是名爱国青年,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陈赓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是青年军人联合会成员,而胡宗南则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这两派经常因为思想和立场的不同发生冲突。
胡宗南虽然天不怕,地不怕,但一碰上陈赓,却怎么也占不了上风。有一天,胡宗南在一次集会上公开与陈赓唱反调,以陈赓为首的同学和以胡宗南为首的同学针锋相对地吵了起来。陈赓一时火起,操起一只板凳追打胡宗南,胡宗南的那派最后狼狈而逃。
陈赓因为救过蒋介石的命,是蒋介石手下的一名爱将。但是,陈赓看不惯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最终走上了共产主义救中国的道路,成为一名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
三、于右任写信推荐杜聿明
杜聿明是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将领。一天,杜聿明无意间看到了《新青年》上刊登的黄埔军校招生广告,决定弃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
1924年3月,杜聿明约了许多有志同乡去报考黄埔军校。他们坐车先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轮南下广州。
杜聿明等人到达广州以后,住在陕西会馆。第二天,杜聿明等人就上街打听招生情况。当他们听说已经有1000多个青年报考了黄埔军校时,杜聿明意识到这次报考的难度。为了能够顺利录取,杜聿明决定先给国民党元老、原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先生写信,请求于右任先生推荐,这样就能稳操胜券了。
于右任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又是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与蒋介石交情深厚。于右任也是杜聿明父亲的同窗好友,他看到杜聿明一表人才,很是爱惜,当即替杜聿明写了一封信,让杜聿明把推荐信直接交给校长蒋介石。蒋介石拿到推荐信,找来负责录取的工作人员当面交代说:“于先生送来的学生理应全部收下!”
从此,黄埔多了一位将军。
四、郑洞国“冒名顶替”进黄埔
郑洞国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过“五四”运动,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和北伐。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
郑洞国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幼读私塾,17岁入石门中学,在校期间,曾考取湖南陆军讲武学堂,后讲武堂因故停办,返石门完成中学学业。毕业后,他在家乡当了半年小学教师,又考取湖南商业专门学校。郑洞国多次想投笔从戎,但都没有成功。1924年春天,当郑洞国听说黄埔军校招生时,正在长沙商业专门学校读书的郑洞国立刻去找同乡王尔琢商议。没想到,王尔琢已先走一步。郑洞国马上赶往广州报考,可是,等他一路艰辛地赶到广州时,报考军校的日期已经超过了。
这可怎么办呢?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正巧有一位叫黄鳌的湖南老乡,当他听说郑洞国为错过报名日期而心急如焚时,就把自己的名额让给了郑洞国。原来,黄鳌看到报考人太多,为了多一些胜算,他就报了二个名额。他把一个名额让给郑洞国,自己还有一个名额。更巧的是,郑洞国和黄鳌都被录取了,而且真假黄鳌都被编在第二队。在点名出操的时候,假黄鳌终于被发现。区队长把假黄鳌上报给蒋介石,蒋介石弄清原委后,对郑洞国为报效国家而冒名顶替也没有深究,只是把郑洞国的名字改了过来。
五、刘志丹在黄埔“死”而复生
刘志丹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将领,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36年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曾亲笔题词:“群众领袖,人民英雄。”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刘志丹文质彬彬,能歌善舞,高雅的气质让他看起来像一位艺术家。别看刘志丹长得文弱,内心却钢强如铁。刘志丹从小立志要做一名军人,过金戈铁马的日子。因此,当他在榆林中学读书时,第一个响应中共党组织的号召,报考黄埔军校。endprint
听说刘志丹要去报考黄埔军校,所有的亲戚朋友轮番相劝,要他好好读书,走仕途之路,将来光宗耀祖。刘志丹的父母还请来了学校的老师一起劝阻,刘志丹就是不为所动,慨然说道:“古人云‘虽有文事,必有武备,对付军阀,没有军队怎么行?”
刘志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黄埔军校,得偿所愿。
刘志丹是北方人,在广州水土不服,入校没多久就染上重病,一度昏迷不醒。黄埔军校的校医认为刘志丹得了传染病,认为他死了,刘志丹的同乡含泪恳求医生再观察一天。同乡把刘志丹的“遗体”拉到自己的宿舍,在老乡的悉心照料下,刘志丹终于闯过了“鬼门关”。
六、黄埔军校中的“福将”胡琏
胡琏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与林彪同窗。是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
1907年,胡琏出生于陕西省华县一个贫寒的农家。胡琏面貌端庄,聪明伶俐,被父母引为骄傲,尽管胡家非常贫困,但胡琏的父母还是借钱让儿子读书。1925年,胡琏顺利考入黄埔军校,学习勤奋,各科成绩考核均为优良,深得老师和校长的喜爱。
胡琏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毕业后,从少尉排长干起,历经北伐、中原会战、江西“剿共”、抗战诸役,因战功显赫而不断擢升,37岁做到十八军军长,中将军衔。
胡琏是黄埔军校的高才生,善于用兵,善于打仗,而且善于打硬仗。在三年国共内战中,胡琏率三万全部美式装备的十一师,在中原、华东两大战场同解放军对峙周旋,与刘伯承、陈毅等中共名将均有过正面碰撞,丝毫不落下风。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将胡琏的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正在我解放军对胡琏发起总攻时,突降大雨,解放军战士苦战了四天四夜,眼看就可以把胡琏的国民党军队消灭了,因为突降的大雨不得不撤出战斗。老天帮了大忙,胡琏没有被歼灭。
胡琏跟随蒋介石南征北战,在与我军的作战中,多次险中求生,被国民党称为黄埔军校里的“福将”。
七、黄埔军校的著名抗日将领戴安澜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县人,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黄埔系骨干。1942年,戴安澜奉命率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大战同古、收复棠吉。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他在抗日战争中战功显赫,抗战胜利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从小读书用功,他就读于南京安徽公学,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戴安澜立志读书报国,1924年初,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广告后,马上报名考试,不料因身材瘦弱被淘汰。
被淘汰后,戴安澜并不感到悲观失望,退而求其次,先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增加自己的身体素质、适应部队生活,戴安澜拼命锻炼,每天早上,他都是第一个出操,多少个夜晚,戴安澜都是与星星为伴。经过锻炼,戴安澜的身体情况很快好转。
1925年,戴安澜第二次报考黄埔军校,这一次,戴安澜终于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考取了黄埔军校第三期,被编在步兵队学习。
1942年,抗日进入最艰难的时刻,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政府派遣远征军3个军约10万人赴缅参战。其中,第五军戴安澜所率的200师表现最为突出。
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参加东瓜保卫战。东瓜是南缅平原上一座小城,又译作同古,人口11万,距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城北还有一座永克冈军用机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著名的东瓜大战就在这里拉开序幕。
1942年3月20日,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在东瓜城外发生激战。日军空军每天从仰光机场出动百余架次飞机对东瓜狂轰滥炸,投掷燃烧弹毒气弹无数。但是第200师的防线仍然没有被突破,城内中国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第200师与日军第55师团正面交火,在敌众我寡,又失去空军支援的恶劣环境中,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安全撤退。
东瓜保卫战打出了中国人的威风。
戴安澜牺牲后,毛泽东对戴安澜作出高度评价,为戴安澜将军写了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