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头部长夏元吉

2014-07-03 16:36郝金红
文史月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老夏侄儿永乐

郝金红

如果要给大明王朝历任财政部长(户部尚书)的政绩排个座次,朱棣时代的“刺头部长”夏元吉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

朱棣虽然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夺了侄儿的皇位,但这位一把手在位期间,还是做了几件大事的,譬如重开大运河,编修《永乐大典》,改善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等。这些大项目的成功运作,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而“永乐盛世的大账房”,就是理财专家夏元吉。

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时,夏元吉是财政部副部长(户部右侍郎)。后来,朱棣要夺侄儿屁股底下的龙椅,发动“靖难之役”,双方打了三年的拉锯战。最后,朱棣打败了书呆子侄儿,大军呼啦啦进驻京城,夏元吉还浑然不知地在帐房里算账呢。最先卖身投靠朱棣的兵部尚书茹常充当了急先锋,带人将夏部长绑到新主子朱棣面前。

夏元吉给朱允炆出力,脖子上的脑袋是很危险的。但夏部长一点也不害怕,面对朱棣“助纣为虐甚多”的质问,夏部长表现淡定:“君上殉难,臣子理当死节,只是请殿下容臣三天。”——我死不要紧,只请求你再给我三天时间。

朱棣听得一愣一愣的:“你这是啥意思?”

夏部长说:“户部尚有账目未点算完毕,此事关乎黎民生计,请容臣三天内做完,再随先君赴死。”——等我把手头的工作都交代清楚了,你再让我去陪前任领导吧。

这个死到临头还“牵挂工作”的副部长,让“冷血动物”朱棣不禁鼻子一酸——我缺的不就是这样的好部下吗?朱棣当即释放了夏元吉,官复原职,两个月后,又将他扶正,成为财政部一把手。

夏部长理财的最大优点就是“用度谨慎”,从不乱花国家的一分钱。朱棣是个喜欢搞大项目的主儿,如修筑河道、练兵设防等耗钱项目,夏元吉都是精打细算。每次其他部门来要求拨款时,夏元吉都是严格按照预算来,从不会多给一分钱。由此,他背地里获得了一个“刺头”的雅号。

“刺头部长”有时连顶头上司朱棣的面子也不给。永乐十九年,好战的朱棣准备发动对鞑靼的第三次军事行动,以消除边界隐患。为了此事,他亲自找到夏部长要军费。皇帝开口,部长是要给面子的,但老夏这次将朱棣顶了回去,坚决不给一分钱——“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朱棣急了,再加上一直对夏元吉的“小气”耿耿于怀的国公张辅以与汉王朱高煦的挑拨离间,朱棣一怒之下免去了老夏财政部长的职务,送到“内宫监”关了起来。眼看夏元吉就要性命不保,幸好太子朱高炽知道老夏是个不可多得的理财高手,从中斡旋,才保住了老夏的一条命。

这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明朝皇帝都有这样的嗜好,前脚免去下属的职务,后脚就派心腹去抄家,名为充公,实际上是为自己的小金库捞钱。这次也不例外。夏元吉被关起来后,朱棣也成立了一个清算团,试图从老夏家里搞一些值钱的东西。结果令朱皇帝大失所望,清算团回来报告,老夏家要钱没有,粗布衣服和泥瓦罐子倒是有一些。这下,朱棣由失望变成了感叹:“果然刺头也!”朱棣明白,老夏省钱不是装进了自己的腰包,人家是为皇帝精打细算呢。所以,朱棣的一句“果然刺头也”,其实是对老夏的最高褒奖。

朱棣病逝后,一直对老夏欣赏有加的仁宗朱高炽成为帝国一把手。他马上从牢房里释放出夏元吉,官复原职。换了上司,老夏继续对皇帝“刺头”。每年年初,对宫廷里的预算,老夏从不会多给一分钱。皇帝知道这位“刺头”不好惹,也就不敢铺张浪费了。在“刺头部长”的严格管理下,永乐时代日益空虚的国库,经过老夏的苦心经营,财政收入逐年增加,国库也“日益充盈”。

一个时刻为国家着想的“刺头”,可爱而且可敬!如果每一个时代能多出一些这样的“刺头”,真是国家之福,百姓之幸!endprint

猜你喜欢
老夏侄儿永乐
木炭堆里的杯子
彩色笔动起来
德国学校不鼓励学生“见义勇为”
傲梅
老夏
老来唯相思不忘
《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中国书籍史上最大疑案:《永乐大典》流失何方
赶不走的侄儿
贵阳乌当罗吏目村发现永乐公主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