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志恋
摘 要: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应该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单位——班级的管理入手。把企业管理“搬”进学校,“搬”进班级,借鉴企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来管理班级,模拟在企业里的各种情境,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逐步地增强责任感。这样可让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企业的要求,感受到企业的氛围,而不再单单以分数论英雄。
关键词:职业综合素养?企业化?管理
一、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中职教育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非常明确的,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工作不仅取决于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掌握情况,更取决于学生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在对多家企业的调研中,当问及企业招聘员工时更倾向哪些素质(可多选)时,选择职业道德素养的企业占88.6%、吃苦耐劳精神占81.8%、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占68.2%、专业技能水平仅占56.8%。也就是说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要高于专业技能水平的要求。此外有88.6%的企业认为中职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被调研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想做好事,首先要做好人。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不足后期可以培养,但缺乏责任心、态度不端正、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则是致命的缺陷。尤其是在企业出售的并不仅仅是产品,而更主要的是服务的今天,就更需要毕业生有较好的职业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
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途径——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管理模式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除了做好常规教学中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工作、避免教学过程中重技术轻素养;防止基础课日益被边缘化、杜绝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流于形式外,还必须从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入手,潜移默化地在日常生活中影响学生,逐步灌输做人教育,丰富学生的德育内涵。以企业要求逐渐养成职业规范,以行业标准逐步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近年来,中职院校的招生形势越来越严峻,生源素质有下降趋势,部分学生无心向学,沉迷网络,经常迟到、旷课甚至出现经常旷课、不务正业等情况。管理这些学生成为学校最头痛的问题,要他们能上课认真听讲,工作勤恳努力,会举一反三或者仅从课堂上来培养他们的职业综合素养是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在日常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他们的做人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最基本的单位,其内部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班级管理的好坏与内容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应从班级的基本管理上入手。另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后,有更强的适应能力。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让学生提前接触、适应这样的环境呢?可不可以直接把企业管理“搬”进学校,“搬”进班级呢?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试图在班级的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即引入企业的管理模式;模拟在企业里的各种情境,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逐步地增强责任感;让学生们在学校就能时时感受到企业的要求和氛围,而不再单单以分数论英雄。
企业化的管理简单来讲就是将班级看作是一个公司。公司董事长是班主任,公司下设总经理(班长)、部门经理、主管等若干名,分别对纪律、学习、宣传、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分配、管理和策划,他们有权通过加“薪”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部门经理除了要执行整个公司相关工作外,还要管理下属职员(主管);主管除了要执行部门经理指派的任务外,还要对本部门员工的行为负责。总经理、部门经理、主管的职务在建设之初是空置或由班主任暂时指定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再由学生自下而上地通过自荐、他荐和民主选举等方式选出。企业化管理模式的实施过程是需要长时间不断观察、调整和整改才能趋于稳定和发挥作用的,大致过程如下。
1.宣传鼓励阶段
通过员工大会、参观现实企业内部运营方式等各种渠道营造企业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并由学生自荐报名。
2.培养准备阶段
对有意竞聘的同学进行培训和测试,成绩不做筛选仅作为选举时的参考。
3.公开竞聘阶段
对班级的“员工手册”讲解后,候选人公开演讲,由员工投票选举产生主管人选。
4.双向选择阶段
其他同学通过应聘的过程进入到各主管部门,按小组模式实行围坐制,将小组成员集中在一起,方便各主管的领导。
5.观察试用阶段
引导学生熟悉企业模式的运作过程,发放统一的作业卡、“工资”表等,并每周召开例会发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6.成熟磨合阶段
隔一段时间,就要通过教师反馈、师生交流等各种形式对实施过程进行评价,并不断尝试调整、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能力。
7.稳定发展阶段
每一个学期进行一次职务晋升,表现好的同学可相应地“官”升一级,层层递进,同样,表现不好的就有可能被淘汰。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那么如何去衡量学生每天是否努力工作了呢?用任务模块来量化教学内容。从开学报到到学期末的收尾工作,从周一的升旗仪式到周末的返校点名,每次课、每次集会,都以任务的形式分配工作并检查完成情况,并根据每位学生在每次任务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全面衡量,给予最后得分。任务式的要求让员工明确了每次任务的目的、操作方法、成绩分配方式。比如实训课的操作打分是按产品实现难易程度分等级的,相对复杂的电路板起评分就高,而简单易做的板子满分可能也就是复杂电路板的起评分;又或者是否能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改进越多,分数就越高。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取得较高的分数,有了“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的劲头,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人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在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心方面,有意识地营造团队合作的气氛。比如将任务压给各部门经理,将资源分配下去,将权力也授权下去。让部门先各司其职,在这个小圈子里建立起合作的概念,让他们之间以身体力行的行动来影响下面的员工,鼓励彼此协作来解决问题。又比如实行信任考试,没有监考老师,但有一个人作弊则全班不及格或者所在的领班组全部不及格。触类旁通班里上课玩手机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学生有了一种团队的概念,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失责而影响到整个团队。
在期末时则以模拟工资的形式来体现员工一学期来的努力,这样就不再是以成绩论英雄的模式,学生们抛开了多年来成绩的约束与压力,通过各种渠道展现自己,争取工资总额的最大化。虽然工资是模拟的,但是大家的积极性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都增强了,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样觉得很有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尝试和管理,班级里的每一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相应的位置,都有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读书、学习、守纪律不再是为了老师和家长而读,更多的是一份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
(作者单位:杭州第一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