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追寻可以让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快乐课堂

2014-07-03 07:38刘艳丽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环节教材探究

刘艳丽,女,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小学数学教学能手,哈尔滨市数学名师,哈尔滨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哈尔滨市数学兼职教研员。

她的课堂教学别具一格,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逐渐形成了“境趣相生、多元共融、情智同育”的教学风格。格言:做幸福、阳光的老师,培养健康、快乐的学生!

前景提要:

从教17年,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觉得一节好课的标准不仅仅是让执教者本人和听课的教师满意,也不仅仅是让听课的学生满意,而是能够让孩子们发自心底的产生那种比较深刻的满意——快乐。一节好课的源头在于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他们是否真正地从课堂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是否在探究的过程中激活了他们学习的潜动力?是否在这节课结束之后他们还饶有兴致地研究着与这节课相关的学习内容?对于评课标准、角度的转变,也使我不禁常常回顾、反思自己曾经执教过的那些“公开课”,记得在2008年,我在黑龙江省名优教师展示会上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当时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并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自从2011年版课标实施以来,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再回首反思这节课,内心深处又有了全新的建构和思考,今天我就针对我执教的这节课中的几点变化,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对比思考

目前不同版本的教材精彩纷呈,均由一流的专家团队精心编排,如果我们能够在教学中放宽眼界,合理选择教材中的有利资源,灵活地重组教材,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同学,此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今后学习角的知识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角这个平面图形对他们来说枯燥、抽象、不易理解。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三种教材的编排体中,都采取从实物图或主题图中抽象出角的图形,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再通过做角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进一步感知角、比较角的大小。北师大版的教材在“认识角”这一环节,为了使学生在图中更方便地找到角、认识角,增加了角的标记符号和读角的内容。无论我们选取哪种版本的教材,如何重组教材,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角”时都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即: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创造角——比较角的大小,进而让学生充分感知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脑海中初步构建起角的概念,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实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二年级的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接触到“角”,而陌生是因为在大多数孩子头脑中并没有完全形成关于“角”正确的表象,缺乏系统的认识。那么,如何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使孩子们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化抽象为具体,真正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关于角的清晰表象,并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使孩子们真正地了解角的特性呢?

(一)6年前

教学本节课时,我特别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认识角,让学生亲身体验角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孩子们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如:折角、做活动角、画角等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环节一:旧知导入,让学生感知角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触摸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卡片,感知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中尖尖的、扎手的部位藏着“角”朋友,并指导学生把“角”朋友请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来请角朋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角的样子,建立有关角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环节二:自主认识角

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角各部分名称并与同伴交流,此后闭上眼睛想象、回顾关于角的知识,在脑海中逐渐形成清晰的表象,并通过在主题图中的找角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主题图中和现实生活中找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环节三:动手实践创造角

1.小组合作创造角

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做一做的方式来创造角,并把创造角的方法和自己的发现在组内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合作的能力。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更好地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2.发散拓展,深入挖掘角的特点

(1)师:现在老师要变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仔细看——

教师把边擦掉,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边变短了,角没变。”

教师再把边延长,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边变长了,角没变。”

(板书: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2)课件展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

(板书: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

(3)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同学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环节四:画角

环节五: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图片,感受角带给人类视觉上的美感。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角带给人们的美感。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endprint

本节课的环节三中,在当时的课堂上,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很轻松地通过开始的小魔术直观地了解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一点关系也没有,通过后面的课件演示,所有的孩子都清晰地感受到角的大小原来是与角两边的开口大小有关系。所谓的教学难点一马平川地被突破了,教学活动进行得特别顺利。几年前,还曾为自己为孩子们所助的一臂之力暗暗窃喜。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关注角度的不同,我越来越觉得这部分如果能够相信孩子,充分放手,不去“助力”,让孩子们奔跑在寻找真知的路上,在实践中亲自感知角的大小究竟与什么有关效果会更好。

(二)6年后

再次执教这节课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抛弃了自己曾经一度欣喜的助力之法,完全站在孩子的角度,采取他们最喜欢的方式——游戏来解决教学难点。

师:孩子们,你们刚刚自己制作的活动角太棒了,接下来就让我们利用你们的作品来玩个游戏好吗?

师:你能让你的活动角越来越大吗?越来越小呢?

(生随着老师的口令双手扶着角的两条边来展开、合拢。)

师:请大家把自己刚刚做好的这个活动角在书桌里悄悄地随意调整,然后我们一齐拿出来,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比一比谁摆出的角最大!

生1:老师,我同桌做角的材料是两根长长的纸条。(我为学生们准备的制作活动角的纸条长度是不同的)他摆出的角一定会比我摆的大。

师:孩子们,刚才张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觉得这个游戏存在不公平的因素,你们觉得呢?(边说边拿起这位同学的同桌手中的这个有着两条长长的边的活动角摆出一个小于90°的角。)你们谁可以用自己手中的活动角摆出一个比这个角大的角来?

(此时此刻,孩子们的探究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纷纷动手调整自己手中的活动角。不一会儿,一个个摆好的开口较大的角举了起来,纷纷与我手中拿着的这个拥有两条长边的角进行比较,结果不言而喻,尤其是刚刚觉得游戏不公平的小男孩,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师:现在我们可以玩这个游戏了吗?

生:可以了。

(孩子们在动手调整活动角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把角的两条边掰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反之,角就越小。在与伙伴们的游戏、比较中,发自心底地感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开口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相信这样一个学习片段会让孩子们记忆犹新。)

二、取长补短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一节课的尾声总是习惯地引导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把老师的板书原封不动地照着念上一遍,有的孩子绞尽脑汁地去回想自己在这节课上印象最深刻的环节和知识点,甚至有的孩子磕磕巴巴地说不明白。往往在这个环节中,仅仅为这个班级那一两位拥有着敏锐思维和高度概括能力的优秀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其余学生只好无奈地甘做陪衬。

(一)6年前

执教这节课的时候,为了避免孩子们在课的结尾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我设计了以欣赏角在生活中的运用的小短片来结束这节课,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直观地感受角带给人们的美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现场上课效果非常好,孩子们在欣赏美图的过程中意犹未尽地结束了本节课。但在这之后,我总是觉得没有让孩子们在这节课的结尾总结、梳理一下自己的收获,没有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延展有些遗憾,但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既能够帮助孩子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清晰地梳理下,又能够不给孩子增加那么乏味的心理负担呢?

(二)6年后

在一次学习培训中,钱守望老师提到了他在课堂上,引导孩子们探究新知过后,做练习之前,会带领孩子们通过幻灯片回顾他们共同探究知识的全过程,并适时总结学习方法。这样的“过电影”似的知识回顾让我的眼前一亮,看似简单的环节却能够使孩子们在头脑中再次深刻地回忆、巩固自己探究学习的全过程,对孩子思维链条的衔接十分有帮助。于是,我把这样的方法用到了我“角的初步认识”的结尾环节:从图形王国的各种图形中发现角——把角请下来——通过自学从书中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找角——判断角——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做一做的方式来创造角——通过游戏明白角的特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开口大小有关)——画角——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还有一张画着大大的问号:你还想知道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一张张生动的幻灯片,让我和孩子们一起,把整节课我们是如何探究新知、练习、感受的全过程像过电影一般地回放了一遍,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最后一张片子上那个大大的问号,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延展和升华。课下,孩子们都说这样的结尾方式好,让他们把课堂所学的内容可以更清晰地印在头脑中,还有的孩子鼓足了劲头,打算回家去继续探究有关角的知识。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渴望的双眸,我知道,我改得值!

时光荏苒,我们的教学内容在变化,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变化,我们的教学理念在变化,但唯独恒久不变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信念。数学是美丽的,注入教师真切的关爱和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数学更是美丽的、灵动的!未来的阳光路上,我愿与各位同仁一路,不断思考、不断前行,共同去追寻那种可以让孩子们茁壮成长的快乐课堂!

编辑/魏继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节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