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综合报道
中国驻也门大使馆23岁馆员的自述:心在战火中燃烧 老天也在哭泣
Readme from a 23 Years Old Offi cer in Chinese Embassy Yemen
□ 文/本刊综合报道
中国驻也门大使馆的馆员们拍摄的一组“国旗”主题照片。
丁梦莹,23岁,中国驻也门大使馆最年轻的馆员。2014年9月17日抵馆工作。次日,也门首都萨那便经历了一场持续不断的血雨腥风。让我们听一听这位年轻女外交官在战火中的感悟。
“阿拉伯明珠”—萨那
从北京出发的那天是我23岁生日。“也门,青春。”我在微信中这样写道。
经历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使馆,第二天,胡塞组织武装炮轰也门首都萨那,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军事斗争拉开了帷幕。近一个月,听惯了枪炮声,竟也觉得噼里啪啦无比热闹,但办公室的窗户,在来的第二天我就悄悄锁上了,再没打开过。
10月9日,发生在离使馆一公里的解放广场的爆炸事件着实令人毛骨悚然。电视画面中示威游行、爆炸现场血腥之至,令我不敢相信这就发生在身边,耳畔巨大的爆炸声却提醒我正身在其中。200多名死伤者被抬入医院,满地的鲜血、尸体、残胳膊断腿,竟然没有人哭嚎;医护人员辗转腾挪,简单包扎处理后便转移至下一个人,确定救治无效,便盖一块布,halas(阿拉伯语“结束”的意思)。生命,怎么可以如此脆弱!我仍然记得爆炸现场那四个紧挨在一起的男孩,他们一定是在游戏,却突然就安静地倒在了血泊里。爆炸不久后下雨了,老天也在哭泣,拭去孩子们的鲜血。另一边,伤者似乎没有伤痛,异常平静地拿起记者的话筒,表达着自己的政治诉求。也门人是不怕的,继续集结在爆炸现场示威游行,用他们的话说,命运由真主而定。如果真是那样,我愿为也门唱一曲和平之歌,希望真主听得见,让这片古老的阿拉伯文明诞生之地重归和平,让萨那这颗“阿拉伯明珠”再现当年盛世,熠熠生辉。
使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我和同事们时刻关注各种媒体,用尽一切办法获取最新动向,形成文字材料。写完初稿的时间通常已是半夜,为了能让国内第一时间了解情况,中国驻也门大使常华总是反复修改稿件并赶在国内上班时间前发出。而那时的萨那,早已进入了梦乡。
在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萨那古城,销售旅游纪念品的商贩称因也门安全形势迟迟无法改善,到萨那古城旅游的外国游客数量大幅下降。
紧张的工作之余也有轻松快乐的时刻。上一秒还在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大使,下一秒就饶有兴致地举起相机为馆员拍了一组“国旗”主题照片;同事纷纷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异彩纷呈的才艺表演,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领导和同事们的淡定、乐观、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也让我深受鼓舞,胆怯的心也变得勇敢起来。这样战乱的环境给使馆带来的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工作生活氛围,给馆员们带来的是风雨同舟的珍贵友谊。
也门一月,除去在防弹车中飞驰外出参加外事活动外,我几乎未曾出门。我曾贪婪地看着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行人,却总也来不及领略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我曾不止一次想爬上楼顶平台,望望萨那老城灯火辉煌的夜景,听听宣礼塔悠悠经文亘古长鸣,却又不止一次被枪炮声“拒绝”。我只能透过天井,仰望老鹰在天空盘旋哀鸣,空叹湛蓝的天空如何苍凉;偶尔也能与远方的人共赏一轮明月,静静地和这座美丽的古城聊聊天,听听它古老的歌谣和传说。
窗外枪声响起的时候,想念远方家人的时候,我就透过办公室的窗子,看看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心中氤氲着一股暖意。在这个时候,是祖国,为我们在战火硝烟中撑起了一片和平的蓝天。大使说,近年来在也门发生的事情,也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执政党,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一个国家就只能陷入动荡、贫穷和落后。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也门67岁老人可以脱口而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中文口号,也门几乎家家户户都接受过中国医生和中国教师、教练的帮助。在这乱局之中,只有中国在也门问题上一贯秉持公正客观立场,受到也门各界一致赞赏。我们不能失去也门这位传统的老朋友,鲜艳的五星红旗定会一直飘扬在萨那上空,那是祖国对也门人民的光荣承诺,也是中国在也机构和公民的坚强后盾。
10月8日,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电视片《为祖国坚守》,讲述驻叙利亚使馆的先进事迹。我曾在部里七·一建党庆祝大会上看过这部片子。第一次看时,感到震撼和感动,以为这一切都离自己很遥远。而今天,再次看这部片子时,听《情对祖国讲,爱对祖国说》这段旋律,听驻叙利亚张迅大使的演讲,才有了更多真切的感触。张迅大使说,“不怕死”的是共产党员,乐观向上的是共产党员。在外面枪炮声最激烈的时候,常华大使也带领全体党员在党旗面前庄严地重温入党誓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不是一句空话,在个人与国家、小家与大家之间,我们别无选择。正如在战火中坚守的叙利亚使馆一样,我想,我们都做到了。
我一度窃喜家人对这里的情况一无所知,近日才从表哥那里得知,爸妈每天都关注着也门新闻,只是怕我惦记才假装不知道。每次打电话妈妈都很平静,家长里短日常起居仅此而已。爸爸留言给我:“北风呼呼地刮,树叶飘飘洒洒。空气中有了冬天的味道。”我不在,这个粗人也学会了写“诗”。
在到馆后的第二天便经历了战火洗礼,我想,我是幸运的,赶上了使馆最需要人的时候,来到了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作为一名年轻的外交人,我定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用忠诚与信念,用青春和热血,努力践行“忠诚、使命、奉献”的中国外交人员核心价值观,怀赤子心,立强国志,铸外交魂,圆复兴梦,为祖国坚守。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我们就是新一代举旗人。弘扬发展中也关系,传承中也人民友谊,是中国新时期大国外交对在也外交工作的要求,也是我们新一代外交人需用青春与热情去践行的使命。
如果说也门一月是一场梦,那一定是也门的和平之梦;如果说也门一月是一首歌,那一定是一首战火中的青春之歌;如果说也门一月是一段情,那一定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赤子情。
也门一月,经历尚少,不足以称之为坚守,却深深刻进了我的青春纪念册。
战火青春,终生铭记。
使馆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