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慧
摘 要: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已经在许多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项目管理引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作用。本文将从学生工作项目管理的意义和目的、特点和优势、管理程序三个方面对这种学生管理工作模式展开论述。
关键词:项目管理;学生管理;规范化
1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项目管理的意义和目的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实施、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具体的项目带动人力、物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人员合作。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凡是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有利于塑造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拓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活动,都可以作为项目管理的对象。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就是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业就业、校园文化建设等学生工作的具体活动视为项目,对其内容进行项目设计,通过学管部门发布活动项目立项指南、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运作、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总结评比等程序,建立项目规划、项目实施以及项目考核评估的完整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青年人才。
在学生工作中推行项目管理模式的目的是要强化学生管理的规范性,规范学团组织的活动,便于将学生管理工作进行量化,培养项目小组成员在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独立、缜密、勤于思索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创新能力,给学生更多可以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以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
2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项目管理中项目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每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项目都不同于其他的项目;每个项目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是为项目的预定目标而进行的;项目开始时需要建立项目组织,项目组织中的成员及其职能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将不断地变化,项目结束时项目组织将会解散;项目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它的过程是渐进的,潜伏着各种风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创业就业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等学生工作的具体活动也具有项目的普遍特征。
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实现资源最优化、过程规范化、思路灵活化和活动普及化。通过立项申报的方式强化竞争机制,实现校内外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不断完善项目化管理制度,下发立项指南、立项批准、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加强了过程规范化的监督管理,既给学生以广泛自由的发展空间,又保证了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实现过程的可监控;思路灵活化就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通过立项申报和项目运作,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力,将每年都举行的活动办的每次都有新意;活动普遍化就是所有学生组织及个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申报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创业就业、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种项目,使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受益者。將项目管理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凸显出其在先进性和科学性、竞争性和激励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项目化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科学性。一是目标明确,不仅有详细的项目运作计划,可以事先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并制定应急方案,而且项目小组成员也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机制,可以保证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二是资源优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是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原则,项目化管理不是以组织为纽带,而是以项目为纽带,充分整合利用了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人员的有效合作。
3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项目管理的程序
学生工作项目管理方法的实施程序包括发布立项指南、立项申报、立项批准、项目运作、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总结评比等环节,需要成立由辅导员担任负责人,辅导员助理、学生代表共同组成的项目管理委员会,负责前期宣传动员、初期立项评审、运作期间监督检查、中期指导培训、末期审核验收、后期总结评比等一系列管理工作。
在知识更新日益加快、教育方式逐渐转变的今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项目管理为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提供了新载体,开拓了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新途径。我们可以借助项目管理进一步创新搞活大学生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和实践者,使学生工作充满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当然,项目管理作为开展学生工作的一种新模式,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需要我们刻苦钻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中不断总结提高,进一步创造性地发展工作机制和工作模式,更好地实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承高,李春祖.对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科学化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6(23):248-250.
[2]林小桦,陈雁,王羚郦.高校学生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探讨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