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玉兰
内丘县无公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焦玉兰
内丘县常丰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创建于2007年,并同时完成马铃薯品种的无公害产品认证,经过几年的规模种植,摸索筛选出了适合我县种植的津薯8号、早大白两个品种,在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背景下,2013年常丰村全村种植马铃薯800余亩,平均亩产2500公斤,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并形成了一整套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整理总结如下:
选用马铃薯优良品种及其高质量的脱毒种薯是马铃薯取得高产的基础措施。脱毒种薯出苗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
选用色泽新鲜、无虫无畸形、无芽眼坏死、生育期60—80天的早、中熟品种津薯8号或早大白。
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有利于薯块的膨大。避免前茬是茄科作物,以减轻病害的相互传染。播种前必须造墒,最好是“坐水”播种。
马铃薯生育期比较短,需肥相对集中,应以底肥为主。耕地前每亩撒施优质粪肥3—5立方。化肥开沟后沟施,一般亩施三元复合肥50—100公斤,硫酸钾30—50公斤;或亩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铵20公斤、硫酸钾50—60公斤。有机肥施用量不足可适当加大化肥用量。
切种时要两把刀交替使用,发现病薯将切刀换掉放入消毒液中浸泡消毒,消毒液用75%酒精或1%的高锰酸钾溶液即可。切块时充分利用顶端优势,螺旋式向顶端斜切,最后按顶芽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每块种薯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
每50千克芽块用70%甲基托布津粉剂27克和滑石粉650克,充分混合均匀后拌种,或用30克霜脲锰锌与25克甲基托布津、10克农用链霉素兑水2千克喷拌1亩地用种薯,在没有以上药剂的情况下,用草木灰拌种对病害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1、播种。5月上旬在10厘米地温稳定通过7—8℃,土壤含水量在14%—16%时即可播种。
2、密度。以每亩3900—4000株为宜,采用平种垄植栽培方式,种植规格为宽行距60厘米,窄行距30厘米,株距35厘米,播沟深15—20厘米。
1、除草松土。幼苗顶土期锄土1次,苗齐后深锄1次。
2、中耕培土。现蕾期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10天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
3、浇水。马铃薯的高产需要大量的水分。而且是供水不能间断,特别是在块茎形成和块茎膨大阶段,要连续保持土壤湿润状态。一旦水分供应间隔,便会造成块茎停止生长,形成畸形块茎,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降低。播种前必须洇地确保足墒播种,出苗前后观察土壤,湿度不足及时补水。深播浅盖者浇水后随苗生长进行中耕培土,浇水时注意不能漫上垄顶,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收获前约一周停止浇水。
4、追肥。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应掌握“攻头、保中、控尾”的施肥原则。出苗后10天左右结合中耕培土追施氮肥,促进幼苗发棵,一般亩施尿素20—30公斤或碳铵50—100公斤,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有早疫病、晚疫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蛴螬、金针虫等。
防治时选择使用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农药产品,在病害防治中采取保护性杀菌剂和治疗性杀菌剂配合使用的原则。
1、早、晚疫病的防治。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播前严格淘汰病薯,早期预防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75—225克/亩,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发现晚疫病病株后,立即拔除,并用70%安泰生200克/亩或64%恶霜灵锰锌170—200克/亩兑水30千克;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兑水进行叶面喷施,需要多次进行喷施的,间隔为7—10天。
2、蚜虫的防治。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吡虫啉20克兑水30千克;2.5%碧宝20—30毫升稀释1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毫升稀释3000倍液,任选一种均匀喷雾。
3地下害虫防治。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250毫升加水稀释10倍与40千克细干土拌匀,闷30分钟后撒施翻入土中,或亩用5%辛硫磷颗粒2千克,拌在50千克细土或沙里耕地时翻入土中,也可采用深翻土壤、精细耕作、轮作倒茬、施用腐熟的农家肥等措施防治。
4、化控。若发现植株有旺长趋势,从现蕾后到开花期前,株高50厘米时,亩喷施15%的多效唑30克,兑水约30公斤,均匀喷洒叶面。
根据薯块的膨大情况及市场行情适时收获。收获前半月左右,可用机引或牲畜牵引着木棍子将马铃薯植株压倒在地,植株则停止生长,植株的养分尽快转入块茎,增加产量。收获时最好选择晴天上午进行,收刨后码成趟晾干表皮。看天气情况,中午前后用薯秧进行覆盖,以免灼伤。
(作者单位:内丘县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