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恺,罗丹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274份问卷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
李恺,罗丹
(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基于274份问卷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假说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个体因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其时代精神。其中,大众传媒、个体价值观和创新性、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承的影响较关键且具有正向作用,大众传播越客观公正、新生代农民工个体价值观越趋向于主流价值观、个体创新性越高以及家庭文化资本越丰厚,其时代精神就越明显。因此,应有效利用传播手段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注重个体价值观的引导和个体创新性的培育,公平、均衡配置教育资源,丰厚家庭文化资本。
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于一个民族、国家来说,最深层的、最持久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理论的一致性,弘扬时代精神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主体,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军。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的培育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其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生代得以认同、内化的有效切入点。
新生代农民工指1980年以后出生、具有农村户籍、离土又离乡的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者。目前学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不作赘述。关于时代精神,研究多集中于其内涵特征、建设途径等侧面。1)关于内涵特征,刑云文认为“求真务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是时代精神的四个方面[1];车洪波认为当下的时代精神应具备改革、开放和公民三个方面的意识[2];王岩认为时代精神的基石是民族精神,解放思想是前提,改革创新为核心,以人为本为内在要求[3];孟凡强强调时代精神的本质是与时俱进,核心是改革创新[4];包心鉴认为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特征和本质,是竞争意识与效率追求,开放意识与世界理念、自主意识与民主觉悟、法制意识和和谐精神的综合体现[5]。2)关于时代精神的引导与培育,有学者指出,时代精神的建构要关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的多元化带来的影响,还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凝聚民族精神的先进文化[5-6]。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一致性,家庭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网络环境对其有重要影响[7-8]。必须加强理想信念道德教育以及实践教育,增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认同[8-10]。3)关于时代精神的影响因素①。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体制转轨,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城乡文化碰撞融合会导致思想观念变迁[11]。思想政治教育的缺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产生消极观念[12-13],大众传媒也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14]。社会资本搭建与人际关系维护是农民工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15-18]。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研究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方法指导。本文拟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现实的精神需求以及已有研究的不足,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结构方程假说模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精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1. 研究假设
基于文献梳理,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 H1:社会因素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榜样的示范性和外在力量影响力,以及大众传媒关于时代精神相关信息的客观报道与传播正面影响时代精神。
假设 H2:个体因素和利益需求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自身因素关系到其能否正确认识时代精神的内涵和要义,以及能否在精神层次和行为上践行时代精神。
假设 H3:家庭因素中的父母先天条件、教育方式及家庭的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新生代农民工大都处于心智发育时期,尚不具有成熟的理念,辨别能力有限且群体差异性大,往往认可家庭的社会价值取向,尤其是在血缘关系上的代际传承,更具有辐射性和传递性。
2. 变量选取
基于上述文献和假设,结合现实中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状况,将影响因素归纳为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体因素②三个方面:
(1) 社会因素(S1)。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社会体制变革的长期性和历史性,舍弃社会体制和社会教育两个因素,选取社会因素中社会支持环境和媒体舆论两个维度来反映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是否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内在榜样(S11)、外在力量(S12)、大众传媒环境(S13)三个观测变量。
(2) 个体因素(S2)。某种思想或者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个体对其不断内化与践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的个体因素主要包括个体创新性(S21)、个体价值观(S22)、个体德育(S23)三个观测变量。
(3) 家庭因素(S3)。个体自出生开始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包括软环境和硬环境。主要包括父母文化程度(S31)、教育方式(S32)、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承(S33)③三个观测变量。
具体变量的选取和定义及取值如表1所示。
1.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实地问卷调查。调查地点为湖北武汉和江西南昌,调查对象为S集团武汉分厂和南昌分厂共34个生产车间的1980年后出生的具有农村户籍的农民工。S集团作为我国的品牌肉类加工企业,为了因地制宜,充分配置和吸纳本地资源和劳动力,在全国各个省区基本上都设有分厂。湖北和江西作为中部大省,拥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是主力大军,且武汉分厂和南昌分厂的员工规模大于S集团其他分厂规模,以这两个分厂为例,一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有利于调查组的人力物力整合,便于数据调查和收集。主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认知状况与影响因素,设计封闭性题项。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3%。
表1 变量选取统计表
采用SPSS中Cronbach’s Alpha测量指标作为问卷信度的检验标准,以观察问卷各题项的内部一致性。一般而言,当Cronbach’s Alpha测量系数在区间[0.7,0.9]时为高信度,在区间[0.35,0.7]时为中等信度,在区间[0.35,0]时为低信度。运行结果显示,Cronbach’s Alpha 系数均在0.7以上,整体上看该问卷各个题项的内在一致性是理想的。
此外,主要运用KMO检验和Bartlettt球体进行效度检验。其中,社会因素、个体因素的KMO检验值均大于0.7,且Bartlettt球体检验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各变量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接着对各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六个因子的积累解释方差最高达到77.302%,说明六个因子对各解释变量具有 77.302%的解释能力。
2.样本特征
样本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男女性别比例大致相当;二是文化程度多为中专及以上水平;三是政治面貌多为群众,党员比例有所上升(较之旧一代新生代农民工);四是已婚者居多。
表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274)
3.时代精神总体状况
(1) 是否拥有时代精神。在274名新生代农民工中,认为自己拥有时代精神的有 195位,占总数的71.2%,而认为自己不曾拥有时代精神有79位,占总数的28.8%。这说明,从整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拥有并愿意拥有时代精神。这与已有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即新生代农民工主体意识较强,紧跟时代步伐,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梦想[16]。
(2) 对时代精神的看法。在“您对时代精神的看法”问题下,认为时代精神是“人人参与”的有182位,占总数的 66.4%,认为是“领导的事”的76位,“与自己无关”的 16位,两者共占总数的34.6%。这说明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时代精神关乎每个人,是人人都应该拥有的,仅有少部分人对时代精神持不认可或无关紧要态度。
4.不同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状况
(1) 不同性别。72.7%的男性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拥有时代精神,69.5%的男性认为时代精神应是“人人参与”的;69.1%的女性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己拥有时代精神,62.5%的女性认为人人都应拥有时代精神,说明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拥有时代精神。卡方检验结果较显著,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课题组在访谈过程中也发现,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角色要求其具有较强的社会、家庭责任感和成功的个人事业,因此,他们追求上进,积极进取的愿望更为迫切,这体现在精神风貌上就是男性新生代农民工的时代精神状况要优于女性,其拥有时代精神的意愿也要强于女性。
(2) 不同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 88.0%的拥有时代精神,79.3%的认为时代精神关乎每个社会个体;中专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中,甚至有91.4%的拥有时代精神,92.5%的认为时代精神关乎每个社会个体;而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新生代农民工中这两项分别仅有27.2%和21.2%。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拥有状况、拥有意愿与其文化程度密切相关,文化程度越高,更倾向于拥有时代精神,也更倾向于正确客观评价时代精神。
(3) 不同婚姻状况。拥有时代精神的未婚新生代农民工比例(78.0%)高于已婚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66.0%),但在对时代精神的看法中,认为人人应拥有时代精神的已婚新生代农民工比例(68.0%)高于未婚新生代农民工(64.4%)。这也许是因为多数未婚新生代农民工较为年轻,刚踏进社会,对人生苦难经历较少,具有冒险精神,更会去尝试打破成规,而已婚新生代农民工受家庭、子女等限制性因素的牵绊,尽管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时代精神,但迫于生存压力,规规矩矩求稳定,不愿意再去尝试新方法、新事物。
(4)不同政治面貌。在拥有时代精神的175名新生代农民工中,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党员(含预备)88.6%、民主党派 83.3%、群众 68.1%、共青团员64.3%;在对时代精神看法中,认为应人人拥有时代精神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党员(含预备党员)88.6%、民主党派 83.3%、共青团员 71.4%、群众65.4%;这两个趋势共同说明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拥有时代精神,对时代精神的看法及评价更接近于正确认知(表3)。
表3 不同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状况差异
1.模型设定
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观,具有难以测量和难以避免主观测量误差的特征。而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是一种可以通过显变量的测量推断潜变量,同时可以将难以避免的误差纳入模型之中,并对假设模型的正确性进行检验的分析工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结构方程模型一般由测量方程(Measurement Equation)和结构方程(Structural Equation)两部分构成,其方程式如下:
方程(1)为结构方程,反映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方程(2)和(3)为测量方程,反映潜变量与显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η为内生潜变量,ξ为外生潜变量,内生潜变量与外生潜变量通过B和Γ系数矩阵以及误差向量ς联系起来,Γ代表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B代表两者的相互影响,ς代表测量误差,Y为内生潜在变量的可测变量,X为外生潜在变量的可测变量,Λy、Λx分别代表 Y对η和X 对ξ的表示其关系程度强弱的系数矩阵,ε、σ分别是Y、X的测量误差。
在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结构方程模型中主要估计的参数包括:外生潜变量与内生潜变量的结构方程系数;可测变量与潜变量的测量方程系数;可测变量的测量误差;测量误差与测量误差之间的协方差;外生潜变量的方差。
2.模型拟合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假说模型各项变量指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验证性结构方程加以验证,以检验问卷的变量的结构效度。前人已有的研究多采用拟合优度(CMIN/DF)、拟合良好性指标(GFI)、近似均方根误差估计(REMSEA)和比较拟合指标(CFI)等进行模型适配度检验,CMIN/DF和REMSEA的值越小,GFI、CFI的值越接近1,则代表模型与实际数据拟合得越好。受学者赵志晶的启发,在上述指标的基础上加入增量拟合指数(IFI)以避免数据结果受样本容量的影响,同样的IFI的值越接近1越好[19]。运用AMOS 5.0软件分别对六个外生潜在变量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可以检测假说模型的拟合程度,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从表3可以看出,在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的9个变量的测量模型中,其拟合优度除了“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外均非常好,可以用来进行下一步的结构模型分析。基于此,进行结构方程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各项拟合优度指标均满足建议值,这说明该模型基本上符合要求。结合测量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认为经过进一步的调整,模型还可以达到较优状态。
表4 测量模型变量的拟合指标
3.模型修正
在输出最终模型之前应首先检验模型是否违犯估计[20]。因此,为了得到最优模型方案,对计算结果(表5)进行审查,结果发现,“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大于 1,且误差变异数为负值,模型产生了“违犯估计”。因此,进一步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模型进行修正,删除“父母文化程度”和“教养方式”这两个观测变量,最终输出如图1所示的相对较优模型。
表5 变量模型计算结果
图1 修正后的结构方程模型路径
经过路径调整后,再次对修正模型的拟合优度进行检验。表6的数据显示,修正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之未修正前有所提高,说明调整后的模型与实际调查数据更为契合,图1的路径得到了支持。
表6 修正模型整体拟合优度检验结果
4.模型运算结果与假设验证
修正模型的整体拟合优度指标通过检验后,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④对模型路径进行运算,并输出结果。表7给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系数、标准误差、临界比率及相对应的显著性值。结果表明,该模型中的个体价值观、个体德育等所有变量对时代精神的路径系数均比较理想,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与模型提出的假设相符。但值得一提的是,家庭因素对时代精神的路径系数较之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来说较小,个体因素的路径系数最大,这虽然满足模型的假设,即社会、个体、家庭因素均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有影响,但其路径系数较小,可能的原因是,在问卷设计的过程中,未将有关家庭因素的更多变量考虑到内,比如说家庭的关系氛围、家庭的经济收入等等;另外也可能是样本分布不均所致。
表7 修正模型变量间回归计算结果
由于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值(Standardized Estimate)是变量的原始得分经过Z分数转换后得到的,用以度量变量的相对变化水平的估计结果,它是可以进行直接比较的[21]。因此,根据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值,可以得出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的结构模型(4)和测量模型(5):
结构方程模型(4)反映出潜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均对其时代精神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社会因素潜变量、个体因素潜变量以及家庭因素潜变量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分别为0.599、0.685、0.278,进一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因素对其时代精神的看法与塑造具有最大的影响,社会环境和家庭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弱。这种现象符合社会心理学海德的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学习理论。在社会中,个体通过注意和观察周围其他个体的行为,获得了具有示范性行为的观察目标。个体在判定自己成败时往往会考虑到内因、外因和稳定性,而内因是个体成败的主导作用。同时,时代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或精神状态,它会受到社会、家庭等外部环境的熏陶作用,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但其最终还是需要个体将外部所习得的关于时代精神的知识、认知和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化和践行。
测量模型(5)反映出潜变量与其可测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这种相互关系归纳如下:
(1) 个体价值观(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为0.761)和个体创新性(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为 0.761)两个可测变量影响的重要程度大体相当,且影响方向一致。自身原有价值观越正确,越符合社会客观和发展潮流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其对时代精神认知、认同与践行度就会越高,其后期塑造和培育的价值观就越倾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创新意识越强的新生代农民工,越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越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2) 大众传媒环境(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为0.795)是社会因素中最为显著的可测变量。可以理解为大众传媒环境较之外在力量和内在榜样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的影响更为重要。在现今各种社会思潮涌现、人们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下,大众传媒在对于某一种主流价值观或思潮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具有积极作用。
(3) 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承(标准化路径系数估计为0.776)影响显著。结合对个别新生代农民工的访谈,也可以发现尽管新生代农民工从父母辈继承到相对劣势的智力文化资本,却很好地传承了刻苦、踏实和诚实做人、较强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等方面的文化资本。这些文化资本促使他们坚持不懈、积极进取,不断地践行时代精神。
1.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除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文化程度、教养方式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的影响难以测知之外,社会因素、个体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中的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均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第一,社会因素中的大众传媒环境显著并正向影响。大众传媒积极正面客观的报道和健康的社会舆论氛围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第二,个体价值观和个体创新性显著并正向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对时代精神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越高,其价值观就越趋向于核心价值观;创新性越强的新生代农民工,其学习新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意识就越强。第三,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影响显著。出生于家庭文化资本越丰厚且文化传承未阻断的家庭的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更明显,更趋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2.建议
塑造和践行时代精神有助于培育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时代精神的新生代农民工,其价值观将更倾向于核心价值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等新兴媒体的议程设置和教育功能,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导向下,积极、正面、客观地报道社会事件,传播正面积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科学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第二,加强个体价值观的引导和个体创新性的培育。政府和社会应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现实难题,营造宽松、宽容的社会成长环境,积极鼓励和激发创新意识;同时市民化进程中应肯定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提升其社会认同感和归宿感,进而激发个体意识中的时代精神,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践行。第三,公平、均衡地配置教育资源,丰厚家庭文化资本。够量、优质、公平的教育可以让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家庭文化资本积累得更深厚,因此应加大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使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更多更公平的教育和培训,从而强化其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信仰。
注 释:
① 由于已有研究中缺少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考虑到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理论的一致性,同时时代精神也是一种价值观与思想观念,有关时代精神影响因素的分析参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② 已有研究多将影响因素限定为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较少考虑到家庭因素,本文借鉴借鉴董之鹰(2004年)对中国传统孝文化和代际关系结构研究成果,提出家庭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代际传承对新生代农民工时代精神的影响,重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家庭文化资本代际流动对时代精神的影响。
③ 本文将家庭文化资本代际传承作为重点研究变量,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作为家庭环境可能的探索性变量。
④ 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参数估计的前提假设是数据必须要符合多变量的正态性假定,该修正模型的多变量指标显示,其峰度系数为2.210,临界比率为0.817,这说明模型中的观测变量数据基本符合结构方程模型的要求。
[1] 刑云文.论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J].理论探索,2007(7):53-54.
[2] 车洪波,潘奇峰.论时代精神[J].学术交流,2003(1):12-16.[3] 王岩.论时代精神的多维内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3):66-70.
[4] 孟凡强.时代精神产生的依据、基本内涵及功能作用[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1):35-37.
[5] 包心鉴.时代精神与当今人类文明[J].江汉论坛,2007,(8):5-8,97.
[6] 佘斯勇.关于时代精神研究的几点思考[J].江汉论坛,2010(6):49-52.
[7] 雷骥.现实的个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起点[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2):71-75.
[8] 杨建新.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12(6):106-110.
[9] 关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培育途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3(2):80-83.
[10] 卢爱新,梁建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程的路径创新[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9-32.
[11] 白玉冬.当前农民工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J].人民论坛,2011(32):60-61.
[12] 黄政合.自力更生精神的时代意义[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4):34.
[13] 胡银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道德的二维性及教育对策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1-55,124.
[14] 李亚臣.新时期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15):6581-6582.
[15] 丁成际.社会转型期农民工思想道德状况及建设[J].唯实,2010(1):33-37.
[16] 刘俊彦.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意识的几个特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14-16.
[17] 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观念特征分析及思想引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3):8-10.
[18] 吴理财.农民工的行为倾向与思想道德:现状、问题及对策——武汉市农民工问卷调查报告[J].学习与实践,2007(4):110-120.
[19] 赵志晶,吴秀敏.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实证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245-251.
[20] 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21] 易丹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陈向科
Empirical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ew gener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time spirit: Based on 274 questionnaires data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LI Kai, LUO Dan
(College of Marxism,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Based on 274 survey data and structure equation hypothesis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ime spirit. Results show that soci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individual factors affect the time spirit in the different degree. Among them, the mass media, individual values and innov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re the key factor and have a positive effect. Therefore, some suggestions are raised: to create right public opinion with mass media, to guide the individual values and foster individual creativity, and to allocate educational resources equally and regularly , to enrich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the new generation of peasant workers; spirit of the times; influencing factor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ocialist core values
F323.6
A
1009-2013(2014)03-0046-08
10.13331/j.cnki.jhau(ss).2014.03.009
2014-05-3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2012RW020)
李恺(1974—),女,湖北随州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义务教育与教育公平、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