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面向全媒体的新型内容发布系统

2014-07-02 00:29:32魏志辉
电视技术 2014年20期
关键词:内容服务系统

魏志辉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66)

构建面向全媒体的新型内容发布系统

魏志辉

(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 广州 510066)

在现有播出系统基础上,构建面向全媒体环境的新型内容发布系统,不仅满足传统电视媒体在安全播出和广告经营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兼顾互动、社交、移动等新媒体的特点,推进传统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在播出领域的融合。详细介绍了面向全媒体环境下的新型内容发布系统的架构,以及该系统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点。

全媒体;网络化;媒体融合;内容发布

1 电视媒体的发展定位

1.1 传统电视媒体的特点

电视媒体是现代信息社会最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媒体[1-3],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公信力和权威性。在海量信息的今天,媒体的价值和影响力不仅在于及时提供信息,更在于提供专业的见解。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媒体因政策背景和专业优势,在信息采集核实和分析解读方面更具有公信力、权威性和专业性,更具有公共传播平台的特点,这也是传统电视媒体的最大优势。

2)丰富的自主版权资源。通过长期积累,电视媒体拥有丰富的自主版权资源,拥有知名品牌栏目。传统媒体正是通过把内容卖给受众,然后把广告卖给客户,从而创造自己的商业价值。

3)高质量的制作播出。传统媒体拥有专业设备、成熟流程和大批专业人才,具备强大的内容生产力,并通过高质量的播出和清晰流畅的大屏幕显示,让用户得到最佳的视听体验。

1.2 未来电视媒体发展趋势

“一云多屏、多屏互动”是未来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在全媒体环境下,各类屏幕都是内容信息输送的管道;同时受众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发布他们的见闻和观点。信息来源更广泛、传播渠道更多样、内容细分更具个性、内容发布更快捷灵活,实现互动、社交、移动、便携的需求,这是新媒体的特点。

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电视除了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之外,还要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满足多渠道内容发布和信息互动的需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积极推进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台网一体的发展。

2 新型内容发布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电视媒体要充分发挥内容优势,积极开展版权交易、IPTV、网络电视台、互联网电视、移动客户端等增值运营业务,实现节目的一次生产多次利用,提供个性化服务,让节目价值最大化,以互联网思维进行运营,提供更多适应多媒体时代的内容和服务。

在技术层面,要以自主版权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一云多屏、多屏互动”的传播服务体系,实现面向电视网、互联网、IPTV、移动网等多个平台的内容传播和服务分销,占领电视端、手机端、PC端和平板电脑等多种用户终端,实现从服务观众到服务用户的转型。运用新技术,融合新渠道,建设“云后台”,不断发现和创造新业务,并为之提供可靠的技术服务支撑,支持电视媒体实现多元化产业运营战略。

技术体系建设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进:一是完成内部技术系统的聚合重构,实现内容采编播流程的扁平化,提高生产和传播效率;二是推进与新兴媒体的互联与合作,实现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渗透,实现节目价值最大化;三是融合运用各种新技术手段,搭建新平台,实现多元化的产业经营。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持续努力,推进电视媒体向全媒体环境下内容和服务业务运营转型。

实现传统播出系统向全媒体内容发布系统的融合过渡,一个强大的“全媒体内容整备发布平台”将扮演重要角色,其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通过建设面向全媒体的内容整备发布平台,可以为传统的电视播出和新媒体的内容发布进行统一的内容准备;2)利用最新的编解码、存储、分发等技术,进一步完善本地技术平台和分发系统;3)通过打造面向多业务多终端多网络分发的内容播出控制、媒体资源管理和数字版权管理等系统,增强面向各类终端提供服务的能力;4)通过与各类平台之间互联互通,推动内容资源、技术资源的共享与合作;5)通过鼓励与社会其他信息系统的对接,向用户提供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服务,并培育新的产业和运营平台。

平台在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方面:

1)安全性。就是要实现高可靠的制播和发布,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网络环境下内容发布和系统运行的安全。这也将作为整个系统的首要考核指标。

2)敏捷性。要求系统能快速适应节目播出和发布的要求,快速适应节目发布形态的变化,强调多个系统和平台之间的协同和互动,实现采编播流程的扁平化,内容和信息发布更加迅速。

3)管理性。新系统涵盖总编管理、内容汇聚、媒资管理、剪辑制作、内容整备、送播分发等多项功能,能支撑面向多种渠道的内容再生产和发布,因此必须有新型的管理模式、清晰的运行流程和完善的监控体系,防范风险,提高效率。

3 面向全媒体的新型内容发布系统建设规划

新型内容发布体系通过高可用性的设计,着眼于实现全媒体内容的汇聚、整编、整备和发布,提出了高度适应于全媒体时代特点的流水线式内容个性化再生产模式,构建支撑全媒体内容整编及分发的业务服务平台,解决多元内容的汇聚接入、海量多版本内容的重复发布、多版本内容的统一管理和内容自动定向发布等关键技术问题,支持节目部门生产和经营模式创新,实现内容资产的不断增值和收益最大化,并与用户形成互动。

新型内容发布体系以内容发布平台为主体,依托台内制作、新闻、媒资和节目综合管理等系统,以自有发布渠道和合作媒体为两大传播载体,面向各类用户终端,支撑内容发布、版权交易,以及以内容为中心的互动服务。内容发布平台以原有的电视播控系统和内容整备系统为基础,打造和实现综合性的媒体服务云平台。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新型内容发布体系包含以下几大功能模块:

1)原有播控系统

在新型内容发布平台中,原有电视播控系统和业务流程基本保持不变,单向输出节目信号到传统覆盖网络,支撑各个电视频道实现以广告业务为中心的节目运营,确保电视台主营业务的安全。

图1 新型内容发布体系的总体规划

2)图文整备系统

图文整备系统立足于整合台内图文创作资源,在服务于电视频道在线包装的同时,能够支撑内容整备系统内容生产的图文资源需求。

3)内容整备系统

内容整备系统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枢纽,包括分布式存储平台、节目整备、节目缩编、节目审核、节目转码、元数据管理等功能,具有强大的系统整合能力、内容汇聚加工能力、转码输出能力和多版本内容管理能力,其作用为:

(1)整合台内资源。系统能够整合台内生产、媒资等平台,为传统电视、IPTV、手机电视等集成播控平台提供内容支撑。

(2)高效的内容加工和发布。考虑到节目最终发布方式的多样性,通过在内容整备平台中直接嵌入节目缩编系统,可同时支持多版本任务管理功能,实现内容的快速加工;根据各发布渠道的个性化需要,实现全媒体融合生产,支持多版本内容的统一管理和自动分发,方便内容管理、提高发布效率。

(3)多格式版本管理。为提高发布的时效性,系统设定了节目的多版本管理功能,即一份节目同时存储两种主要格式:一种是用于传统电视的高码率播出格式,以及基于此格式的扩展应用,如IPTV、户外大屏等;另一种是用于网络电视和移动终端的低码率格式,以及基于此格式的多种类型终端的格式匹配。通过采用以上两种基准格式,可大大提高发布时的实时转码效率。

(4)多渠道内容汇聚。整备系统的内容汇聚可以从节目生产系统和媒资系统提交,同时也支持通过节目收录系统以及UGC/PGC内容接入,为全媒体内容融合生产提供丰富的素材资源。

(5)大数据分析。系统具有强大的总编管理功能,通过对传统电视收视和网络访问信息的大数据收集分析,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可以为后续的内容生产和内容编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个性化产品的生产和精准投放,提高传播的实效性。

4)自有发布渠道

支持电视台自身的IPTV、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和网络电视等集成播控平台实现内容的统一集成和播出控制,分别基于不同的承载网络,实现内容资源的发布和分销。通过这些自有发布渠道,可以实现面向不同终端的视频直播、点播、时移电视和互动服务等功能。另外,通过构建媒体服务云平台,实现与这些集成播控平台的EPG、计费、版权和用户等管理模块的运营数据交互,既强化对这些自有发布渠道的运营支撑,又方便实现对用户个性化行为信息的收集分析。

5)合作媒体渠道拓展

除了传统电视播出渠道外,通过与国内外主流门户网站、社交媒体、视频平台、交易平台以及APP应用等媒体平台的合作,拓展自身内容发布渠道,提升节目品牌、实现内容联合推介发布和增值服务接入,形成全媒体覆盖的传播体系,为优势内容的多渠道发布和营销奠定基础。在打通与合作媒体之间互联通道的基础上,可将媒体服务云平台作为后台支撑,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内容和服务的一体化发布、运营和管理。

6)媒体服务云平台规划

媒体服务云平台基于云技术构建,主要由互动服务、内容服务和运营管理三大支撑系统群构成。平台能够面向自有渠道、合作媒体和终端用户,实现内容和服务的一体化发布、运营和管理。平台通过与内容整备系统的对接,将所汇聚的UGC/PGC提供给整备系统进行内容再加工,同时也能从整备系统提取不同格式的个性化内容,通过相应媒体渠道对外发布,实现双向互动。媒体服务云平台规划如图2所示。

(1)内容服务支撑。内容服务支撑系统群以媒体内容库为基础,具备内容编排和CMS对接功能,实现面向新媒体渠道的内容发布,还具备UGC/PGC的接入功能,实现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信息的上传汇聚。

(2)互动服务支撑。平台可以在跨屏互动、信息服务和社交互动等方面拓展业务,并与主流社交媒体用户进行对接,实现双向信息传递,及时获取受众的反应并以此作为后续节目的编排播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实时民意调查的平台,引导用户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参与线上互动,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定制推送,满足用户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需求;发起体育、娱乐、专题等热点话题和热点人物的在线讨论,以及在线娱乐互动等。通过增强平台粘性,不断积累和扩大用户规模,发现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

图2 媒体服务云平台规划

(3)运营管理支撑。为了强化电视媒体的运营管理能力,有必要打造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实现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客户管理和决策支持等功能。平台通过与自有渠道、合作媒体的系统对接,获取各平台用户对内容的收视和点击行为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科学的内容收视管理。平台还可支持实现在线支付功能,打造与电子商务、金融支付相结合的在线支付平台,为培育未来的产业链和运营平台打下基础。

4 总结

新型内容发布体系通过整合电视台内部的优势资源,实现采编播流程的扁平化,在支撑传统电视播出主业的同时,能面向全媒体实现高效内容分发和多种形式互动,方便开展多层次的台网联动业务,对传统广电媒体面向全媒体业务的转型发展起到重大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最终促进全媒体融合发展。同时通过发现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为培育未来的产业链和运营平台打好基础。

[1] 刘奇葆.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党建,2014(5):9-12.

[2] 丁文华.构建下一代电视台网络制播系统2.0的考虑[EB/OL]. [2014-04-20].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dsjs20170 7004.aspx.

[3] 宋宜纯.下一代电视制播体系构架探讨[J].现代电视技术,2009(6):15-20.

TN948

B

��健男

2014-06-26

【本文献信息】魏志辉.构建面向全媒体的新型内容发布系统[J].电视技术,2014,38(20).

猜你喜欢
内容服务系统
Smartflower POP 一体式光伏系统
工业设计(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WJ-700无人机系统
ZC系列无人机遥感系统
北京测绘(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0期)2019-01-04 04:28:15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商周刊(2017年9期)2017-08-22 02:57:56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