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EDITORIAL
垄断与反垄断
这几天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汽车业可谓新闻频出,不同以往的是,目前看基本上都是利好消息。
首先,对汽车行业的反垄断进行的如火如荼,不断有爆炸性新闻出现,这一切都源于前几个月关于汽车零部件零整比的披露,另外关于进口车价格同国外的巨大差异也是议论的重点。对于我们车主来说,最显而易见的改变就是各大厂家都降低了零部件价格以及售后价格,同时进口车价格也宣布下调,那么我们老百姓买车和用车的成本将逐步降低,这是最实惠的利好消息。
现在的反垄断看似是对厂家价格联盟的打压和惩治,其实是对中国汽车行业管理办法过去的全盘否定,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由汽车厂家统一授权管理的汽车销售模式有利于保证消费者的权益,也有利于维护品牌利益,但是到了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现在,这种代理授权制的弊端业逐渐显现,强势的经销商和代理商逐渐垄断某一区域的销售渠道,甚至和厂家一起打压弱小经销商,这样的结果就是销售价格以及售后价格就变成了“一言堂”。对于价格的强势也使得消费者成为了最终的受害者。不过,对于处罚的对象,现在看来是向经销商开刀,但实际上这种行为背后大都是品牌在做推手,单纯的罚经销商是避重就轻的做法。
这次的反垄断也许能够稍微改变中国式汽车销售的格局,高大上的4S店将成为历史,不过它们不会退出舞台,相反的,拓宽渠道以“小、快、灵”的方式将销售和售后拆分,在国外盛行的品牌授权快修店将迎来春天,但前提是,汽车厂家要允许正品零部件可以在快修店进行销售。这一块也是汽车厂家死死不放的重中之重。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指望卖白菜的地方也能卖汽车,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那是不可能的。话说,能的话,你敢买吗?
不管怎么说,只要价格降了,老百姓就会乐,我们的要求其实很简单。
还有一条值得关注的就是央视发声,对于汽车改装业的合法地位的呼吁。汽车改装在中国从2000年汽车进入家庭开始就迅速的遍地开花,但是由于渠道和文化的差异,中国的改装文化也是有着自己的中国式特色的。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汽车改装,所以现在对于汽车改装的做法是一刀切的禁止,而对于不涉及汽车安全的改装同样是被“禁止”,因为没有相关部门对此进行调研和相关法律的探讨和制定。其实,中国的改装业还处在农村包围城市阶段,大多数人对于汽车改装的概念就是换个轮圈、贴个贴纸,像国外那种规范的性能改装还涉及不多,我们的汽车文化还远没有形成系统,我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难形成系统。
2014年10月1日即将颁布的《机动车登记规定》中对于原厂改装车开了绿灯,对于经过厂家认可的汽车改装车主可以合法上牌上路,如果这个规定属实,那么将对中国汽车改装业起到启明灯的作用,不过,对于我们普通车主而言,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车能够与众不同,改色,贴纸,轮圈改装等等不涉及性能的方面才是我们最需要的,不知道新的规定能否有所改善。
汽车进入中国家庭15年了,这其中有很多关于汽车大家欢迎和吐槽的规定和法规出台,但是总体来看,一切不规范的将逐渐规范,一切不透明的将逐渐明晰,明明白白消费的时代也许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