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以赛代考”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2014-07-01 23:28:37张玉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考核院校高职

张玉金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泉州 362700)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以赛代考”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张玉金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福建泉州 362700)

针对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对“以赛代考”的优势进行较为全面的探讨,以期通过运用“以赛代考”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职院校;体育专业;以赛代考;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专业正在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赛代考”是对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一次创新尝试。“以赛代考”就是符合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要求的新型评价方法,在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1 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病

1.1 教学模式缺乏特点,忽视学生职业体能胜任力的培养

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观念落后、方法陈旧,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脱节,教学模式缺乏特点;无论课程结构还是内容,基本上都是大学课程的压缩版;理论性、学术性比较强,高职特色体现得不够,没有从根本上体现出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没有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胜任力”来开发高职体育课程体系。

1.2 由教师规定考核内容,忽视学生创新性运用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多以规定内容考核为主,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考核,这种考核模式规定内容太死、覆盖面窄、灵活性不足,不利于学生主动思维,制约学生整合所学知识,限制了学生创新性运用能力的发展。

1.3 专业技术、技能以单人考核为主,忽视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

传统体育专业考核以单人为主。考核呈现的单兵作战方式导致学生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练习都以个人行为为主,缺乏集体协作精神。教师督促、引导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基本是局部、被动的协作。

2 “以赛代考”的优势

以赛代考中,比赛是考核的手段,比赛的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集体参赛、个人参赛、达标赛、集中比赛和随堂考核相结合等形式达到评价学生学习的目的。以赛代考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法,具有自身优势。

2.1 考核内容具有预知性

体育运动的动作技术、技能等需要依靠勤学苦练才能获得。以赛代考要求将这部分内容的考核要求预先告知学生,即开学初将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时数、考核方法公布,并附以详细说明,使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2.2 竞赛内容具有灵活性

在实施“以赛代考”的过程中,教师对考核内容只作宏观把握,在微观上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权。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取长补短、形成自己的特色,又有利于拓宽学生思维、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以竞技性体操比赛为例,教师将教学内容和自学内容依据难度进行列表,学生按照教师规定的编排要求从中自选动作参赛。这样可以在学生的强项和弱项之间寻求平衡。

2.3 考核方式具有导向性

学业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在“以赛代考”的探索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挖掘其内在潜能,开阔视野,拓宽其思维。

2.4 考核覆盖面具有宽泛性

自学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为促进学生在体育技术方面自学能力的提高,教师将教学计划外的动作、技术列入比赛难度表中供学生选择,并进行相应难度升级,指导学生自学;结合单元教学,将部分相近的动作技能调整到一起,以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健美操教学中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的教学完成以后,将前滚翻直腿起和倒立前滚翻直腿起的动作技术要领教给学生,学生通过自学完成。

3 “以赛代考”的教学策略

3.1 形成“小组教学”模式

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目标、所用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现代创新教育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及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抽签、教师指定、自由组合等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方式进行教学,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交流。组内成员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讨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全体成员在创造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并以团体形式进行考核,团体的成绩记作个人的基本成绩。“小组教学”模式中,后进学生在团体中得到鞭策,优秀学生责任感增加,优秀学生帮助、带动后进学生,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浓厚,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3.2 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作用

在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中,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各种活动,通过正常教学和自主学习获得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鼓励并肯定学生通过辛苦努力获得成绩,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育专业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培养敬业精神,循序渐进、灵活多样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3 倡导团队合作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学习内容和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教师要协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统一安排教学环节,使学生学会自行角色转换,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共同为集体做出贡献。

4 研究结果与分析——以健美操“以赛代考”为例

健美操教学“以赛代考”的基本理念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美操比赛,加深对该运动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于这种理念,我校体育专业教师选取2013级健美操选修班学生100人,通过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实验法,研究“以赛代考”在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发挥的作用,为本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4.1 “以赛代考”的考核环节设计

将选修班100名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班50人,对两组学生的实验前创造力和实验后运动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传统常规考试;实验组在传统教学内容学习基础上进行动作、队形和音乐的创编。两组课时相同,“以赛代考”的考核环节设计见图1。

图1 健美操“以赛代考”的考核环节设计

4.2 实验前两组学生创造力的比较与分析

采用美国心理学家尤金的创造力水平量表进行测试,运用SPSS软件对总体分值进行正态检验。结果呈正态分布,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两组学生创造力水平比较

根据表1,对照组平均值为42.765,实验组平均值为42.836,经方差齐性检验,P>0.05,不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两组学生的创造力水平一致,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以赛代考”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

4.3 实验后两组学生学习成绩的比较与分析

从对两组健美操学习成绩的调查看,实验前后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差异(表2)。

表2 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平均值比较

对照组平均学习成绩为70.10分,对健美操的喜欢程度为65.30%,学生参与创编度为13%,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度为10.80%;而实验组通过教学创新,四项平均值均超过对照组较大幅度,平均学习成绩提高了19.70分,对健美操的喜欢程度增加了21.80%,学生参与编制度增加了71%,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度增加了30.70%。结果表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力、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明显提高,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4 结果分析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保持测试标准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验组学生在创造力水平、学生对健美操的喜欢程度、学生参与创编度、掌握方法、培养能力度、健美操平均学习成绩等方面均较对照组高,并且这些能力带有正向迁移的迹象,说明“以赛代考”适合高职院校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5 结论

(1)“以赛代考”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克服了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是一种新的教学尝试。“以赛代考”更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个性化发展,真正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2)“以赛代考”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以赛代考”,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教授和指导学生,责任意识和业务水平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得到不断提高,主导作用得到切实发挥;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体育术科水平,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3)“以赛代考”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比赛之前的授课阶段,教学内容被整合分解成多个工作项目(任务模块)。学生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团队讨论、合作、实践及小组竞赛来完成所有项目,进而习得课程专业技能及获得相应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努力将团体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培养了集体主义观念。(4)“以赛代考”使学生在获得学习进步、成功喜悦的同时,也看到了考核的严肃性和比赛的竞技性,为学生搭建了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5)“以赛代考”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不能体现课堂教学的组织、纪律性;不能体现学生间的互相帮助;在集体参赛时后进学生会受到排斥;自选动作比赛中,学生为取得好成绩过分求新、求难,导致考核失败,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摸索解决。

改革是高校发展的主旋律,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时代赋予体育专业教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体育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确定正确的改革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在“以赛代考”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各种考核制度,使“以赛代考”实践教学模式永葆生机,促进学生体育术科技术水平和实战能力全面提高。

[1]范国梁,彭庆文,杨亦阳.体操普修课考核方式的改革——“以赛代考”[J].体育学刊,2001(3):73-74.

[2]沈纲,董伦红.“实践育人”理念下休闲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5):109-114.

[3]郝晓蕊.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2):98-100.

[4]陈琦.体育院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1):1-6.

2014-09-28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BS14451)。

张玉金(1985- ),女,福建莆田人,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公共基础部讲师,从事大学体育健美操、武术、瑜伽教学与研究。

G642

A

2095-7602(2014)06-0146-03

猜你喜欢
考核院校高职
内部考核
童话世界(2020年10期)2020-06-15 11:53:22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0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24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家庭年终考核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32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1-19 09:08:24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