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徐培武 余建红
嵊泗:县领导回出生地任“第一书记”
文/本刊记者 徐培武 余建红
从5月初开始,两个月里刘永革往灯塔村跑了七八趟,每次都要住上一两晚。这位嵊泗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现在有了一个新头衔——花鸟乡灯塔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村里人都认识他:“刘书记是阿拉村里老寿星毛阿娥的孙女婿。”
土生土长的农村,原本以为自己对它很了解,真正沉下心来解剖好一个麻雀,刘永革才发现有许多认识上的空白点。
村里年纪轻的人都进城务工了,留下来的70%以上是老人,他们需要照顾,最缺少的是医生;衣食尚可,但精神孤单;一共33名党员,留在村里的老党员,几乎不过组织生活……
“要利用好这个平台,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他打算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抓党员教育;二抓四季“微心愿”;三抓空巢关爱,引入“乐龄”理念,使老年人快乐生活,幸福晚年;四抓环境改造,先把环境、绿化搞好,利用灯塔村远东第一灯塔的优势,探索“一岛一主题一批客人”的定制旅游。
为了引领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刘永革把原本想用于医疗困难补助的资金“改革”一下:设立“长寿奖”。
县人大副主任李锡年回菜园镇高场湾村任“第一书记”属“子承父业”,父亲当年是镇干部,因工作需要回村任村支部书记,从此就扎根回村里。
县官回村工作,首先是工作站得更高,谋划得更远。随着渔农家乐兴起,高场湾村因此一下子多出了40多户建房需求。李锡年提出再建新房一定要规划好,提高土地利用率。县里曾组织“岛居慢生活村落改造”AIM设计大赛,有些方案刚好可用上。此外,他还出面并策划内容,通过微信推荐村渔农家乐。
村里有两户人家,因建房地基高度和预留道路宽度产生了纠纷,两家主动提出要他这个县里来的“第一书记”调解。
回村任“第一书记”,更易摸到真民情。几个月下来,李锡年觉得对农村年轻党员作用发挥、村干部提高办事效率和应对农村老龄化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链接
嵊泗县选派领导干部到籍贯地、出生地和成长地所在村(社区)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第一批8名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15名县属部门“一把手”已于5月10日到村(社区)报到。在职能和领导关系上,坚持到位不越位、建议不决议,当好指导组织建设的“辅导员”、助推经济发展的“领航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服务员”、促进社会和谐的“平安员”和推动基层民主的“督导员”,真正解决为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