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晖
笔者按:
《史记》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以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其刻画人物技法百变,开后世小说之先河;叙事中兼具抒情议论,抑郁慷慨悲凉之气蓬勃而发;于人物之论赞独出己见,引后世之文豪相与竞评,以刺时政,以浇块磊。此三者,盖《史记》教学价值之核心也。
癸巳秋,与所教之北师大二附中文科实验班学生廿九人做《史记》专题学习。遂以《项羽本纪》《高祖本纪》《留侯世家》为例讲授“叙事与形象”,以《屈原贾生列传》《伯夷叔齐列传》为例讲授“叙事与抒情”,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留侯世家》《留侯论》为例讲授“史传与史论”。三模块既毕,以“信陵”“平原”“孟尝”“春申”四公子列传为综合演练之样本,自择专题与文体,尝试创作实践。旬月之间,得学生习作数十篇,十余万字。其间历史人物评论、文学鉴赏论文、仿写中外人物之传记、历史小说、文言散文、游记,众体兼备,不一而足,且多有以文言为文者。
余既喜众弟子才思之敏捷,亦恐负其创作之热望,临文批改,不敢稍懈怠。每有会心,亦欣然自适,命笔为文以相切磋。盖教学相长之乐,于文字往还之间生焉。独乐乐,不若与众,故实录成果批改案例一则,以飨读者。
学生习作(一稿):
勾践灭吴论
刘丹琪
[古人云:“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批注:可删。)[古来今往,](批注:不符合语言习惯,可删。)勾践之卧薪尝胆,人皆称之,[余以为此未足以之为雄也。](批注:题目为《勾践灭吴论》,开篇不见吴国事。)
吾观夫十年生聚以偿会稽之耻者,[幸于贤臣良机,](批注:何如“殆贤臣之佐与天幸也”?)而非越王之伐也。且其亦所以[见灭于楚。](批注:题目为《勾践灭吴论》,至此不见吴国事。)
先者,勾践未听范蠡之谏,而至会稽之耻,以其自负而无谋也;耻既偿,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以其私一己之利而[无家国之心也。](批注:家天下,家就是国,保护自己江山,怎能说没有家国之心?)毋论其贷粟而亡吴之百姓不可胜数。由此观之,[勾践无英雄之才,](批注:何谓英雄之才?纳谏用贤非其才乎?)[亦无英雄之德。](批注:题目为《勾践灭吴论》,至此不见吴国事。)
或曰:“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岂非越王之德耶?”勾践之卑辞厚礼,折节下人,[非其德也,乃其计也,](批注:此论甚正。)且此计亦[非勾践之略也。](批注:人主能用人言,何谓无能?)[虽计可得天下,然无德,则难守天下。](批注:高明之见。然题目为《勾践灭吴论》,至此不见吴国事。)太白有诗云:“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以其志不在国,而在其私仇,故私仇既报,而无治国之心。盖其卧薪尝胆之志亦无足以称之!](批注:高明之见!)
夫中华之英雄者或以谋略名,或以武力闻,然其必有志有节有德。越王勾践[空有其节,](批注:何为节?前文无此语,突兀。)[而无志无德,非庸人,亦非英雄,但一功成者耳。](批注:题目为《勾践灭吴论》,至此不见吴国事,何哉?)
教师评语及文章:
此文非《勾践灭吴论》,乃《勾践论》。
为什么要论人?因为此人有争议,或长久以来大家有误解,你发现问题或者解决了争议,才要为文以记之。
勾践有没有约定俗成的评价?有三:能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建立事功。与臣下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有才干、能接受意见、行事果断、心狠手辣,是优秀的政治家。
勾践的问题何在?比如“卧薪尝胆”,古人称颂,但此举为报私仇,而非公义,越之臣僚百姓,无非其利用之工具,就是你所言“无德”。国家的长治久安,以私怨、复仇为动力是不行的。国君需要有德于民,真正爱民。你这个观点很深刻。
行文至此,心有所感,突然想写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卧薪尝胆论
古人以卧薪尝胆为兴国之由,以吾观之,实乃亡国之根也。
盖国之兴亡,非一时一地之成败、一城一池之得失,乃长治久安,立千秋万世之基业。夫勾践者,受大辱于吴,归国而自苦其身,其志可嘉。然原其所以然者,非有远图,盖为己之私仇耳。何哉?为越王之初不闻此类事,灭夫差之后不闻此类事,独见其刚愎自用于前而屠戮功臣于后,何独既为臣虏于吴而萌此态乎?其为己之私仇,明矣。
或曰:“为己之私仇,而能卧薪尝胆,励志修身,养士生民,一朝奋兵而出,克成霸业,谓之兴国之由,不亦宜乎?”
余以为,此腐儒之论也。勾践身为一国之君,故作惊世骇俗之行,以悔过自省之心、与民同苦乐之状示人,非其本心也。所谓“卧薪尝胆”者,乃权谋之术而非仁者之心。古人云,名誉富贵,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自权力来者,如瓶钵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也。勾践以一己之名誉富贵为念,兴权诈之术,诱民效死,其间爱民之态度,御下之谦恭,待己之刻毒,莫不有悖于常情。苏洵曰:“凡事有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勾践之谓也。
以此爱民,乃爱能死之民,而非乐生之民;以此御下,乃存利用之心,而非君臣之道;以此兴国,乃兴一时之国,而非万世之基。观夫三伐吴国,越民之死者何可胜数?吴灭之后,忠臣之存者更有几人?范蠡谓文种曰:“越王为人,长颈而鸟喙,可与同患难,不可与共安乐。”良有以也。文种之不查,徒害其身。种死,未闻勾践之善政,霸业朝兴而夕替,版图日削而月割,卒灭于楚。此非诈力兴国,失其本心之害乎?以此观之,卧薪尝胆之属,诚亡国之根也。
故曰:兴国之道在长治久安,久安之道在诚心正意。若勾践者,枭雄也,以一时之伪态示人,尚能平吴雪耻,身居五霸。倘能以卧薪尝胆之奉,吊死扶伤之行,纳士招贤之量,爱民如子之心,身体力行,发乎仁义,而不一时或忘,其功业何可胜道也哉?
学生习作(二稿):
勾践论
刘丹琪
勾践之卧薪尝胆,身居五霸,人皆称之,余以为其人未足称道也。
吾观夫十年生聚以偿会稽之耻者,殆贤臣之佐与天幸也,而非越王之伐也。先者,勾践未听范蠡之谏,而至会稽之耻,以其自负而无谋也;耻既偿,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批注:与前文对照,少一句:以其寡恩而少德也。)范蠡谓文种:“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文种不听,称病不朝,勾践乃赐种剑,遂自刎而死。后之人每览于此,未尝不临文嗟叹也。](批注:此处叙述文种之死太详,主题枝蔓。)
诚然,勾践之心狠手辣,果敢坚决,非常人之所能及也。然名誉富贵皆自心术权谋来者,亦易刚愎自用,使功业毁于一旦。[人皆列越王于“春秋五霸”,或以其有吴越男儿好勇善战之英姿,或以其有明君折节下士之仁心,然多以卧薪尝胆而称之。](批注:此句前后不连贯。)吾原其本,窃以为卧薪尝胆暗合今人之“励志成功学”之道,夫庸人无不冀望自家徒四壁、贫寒潦倒之境至飞黄腾达、俯视众生之界。人皆有求善慕名之心,此人之本性。然若空假权谋心术者以成己,毋论道德本心而空求其果,令吾思之森森然而心有余悸也!
由此观之,勾践无英雄之才,亦无英雄之德。勾践之卑辞厚礼,折节下人,非其德也,乃其计也。虽计可得天下,然无德,则难守天下。假韩非之术,易得天下,然贾谊过秦,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责之。乃知韩非之学,仅驭民之术耳,若欲固国之本,更需孔夫子仁爱之心。[太白有诗云:“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批注:至李太白时,已是是非成败转头空,后人凭吊空牢骚而已。此诗抒发兴亡之感,不足以佐证勾践无仁爱之心导致亡国的论点。可删。)以其志不在国,而在其私仇,故私仇既报,而无治国之心。盖其卧薪尝胆之志亦无足以称之!
夫古之帝王,多以诈力开帝业,一四海。有志有谋,吾以其英雄也。而得天下亦能守天下者,有志有谋亦有德,吾以其伟人也。越王勾践空有其志而无谋无德,非伟人,亦非英雄,但一功成者耳。
教师评语:
二稿显见用心揣摩,有三大亮点:一是全文布局逻辑清晰,切中题旨;二是分析卧薪尝胆之动机,有古今对照之意;三是引韩非、贾谊一段,微露纵横捭阖之势。细节尚多有可删改之处,详见批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