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琼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公共教学部,福建福州 350202)
《ASP.NET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究
黄建琼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公共教学部,福建福州 350202)
《ASP.NET程序设计》课程具有知识点杂、实践性强等特点,且教学方式多样。通过对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实验题目设计和课后辅助教学等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并将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采为作品加答辩,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采用改采后的教学方式经实践取得很好的效果。
ASP.NET;教学模式;改革
ASP(Active Server Pages,动态服务器页面)是一种将脚本嵌入网页并在服务器端执行的技术。ASP.NET由ASP发展而来,其版本也在不断更新,功能越来越强大,操作越来越方便。《ASP.NET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富有创造性的计算机专业课。经调查,大部分高校将作为必修课的《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周教学课时定为4,这些教学学时包含授课学时和实践学时,对于一门知识量多的课程来说,仅仅依靠这些课堂的学时是永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利用课外的时间来自行学习、独立学习。ASP.NET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常见的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1]。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一技术、进而学以致用是教改的目标所在。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些许探讨。
围绕课程的主要知识点,采用分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该课程可以考虑分3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根据课程周学时为4,每学期18周的教学周数,对应的教学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课时分配表
2.1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是围绕课程知识点设计结果,采用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设计者和激励者2种角色,通过案例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2-3]。该方法广泛应用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学上,贯穿教学的整个学期,是总体的全局的教学方法。《ASP.NET程序设计》是一门知识点多而杂、实践性强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师必须在开课之前熟悉课程,对课程作一个统筹的安排,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制作相应的案例,备好全部课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实践、实验延续,而不是围绕教材知识点,人为地把各个知识点割裂开来。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案例分2种情况:①围绕单一的知识点而设计的案例;②所有课程知识点讲解完毕,设计一个综合的案例,有机地把所有知识点串在一起,这样既达到讲解了知识点,又围绕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ASP.NET课程案例教学的模型如图1所示:教师根据课程知识点精心设计案例,学生在观看案例后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演示案例的设计过程,进行重难点讲解并对操作方法进行分析,在该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并模仿案例自主学习;学生完成案例实验后,教师进一步拓宽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进一步提高。
2.2 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问题主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形成一种自我学习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一般有4个步骤,即创造意境、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和效果评价[4]。
《ASP.NET程序设计》课程首先围绕课程知识点设计案例,案例贯穿主线,而每个案例的教学则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围绕单元的知识点案例为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新的任务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探索、思考的主动学习,努力运用新的知识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5]。
2.3 实验题目设计
设计好的实验题目,可以更好的使学生吸收知识,进而提高。当前的教材基本都是案例教材,在教材中有许多实验可供操作,由于教材是按照知识点编排的,所以教材提供的实验基本围绕知识点割裂开来,许多的实验缺少上下章之间的关联。所以必须根据划分的知识模块和自行设计的综合案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实验题目围绕教学案例设计,题目和案例保持一致。实验题目除了必要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外,还应增加基础知识提示(即课程知识点归纳)。
2.4 课后辅助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可以建立个人网站,在个人网站上放置教学资料供学生查阅。还可以通过查找和自创的方式,把促进提高的相关资料放在个人网站上,供一些学有余力和学习较好的学生学习并不断提高[6]。此外,可以在网站上建立论坛或通过创建QQ群的方式,和学生在线进行交流,这样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建立个人网站和论坛等方式给教师带来许多额外的工作量。
图1 教学模型
《ASP.NET程序设计》课程的知识点多而杂,考核方式如果采用传统的上机闭卷、短时间内提交考试结果的方式显然不能体现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摒弃传统的考核方式,改闭卷方式为增加操作时间且开卷的方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具体做法为将教学模式修改为“15+2”或“14+3”模式。所谓“15+2”或“14+3”方式,就是每学期实际教学扣除节假日放假时间控制在14~15周,利用2~3周的时间进行课程实训,以提交作品的方式来进行课程考核。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个实训大纲,大纲规定需完成的功能和主要要求,课题任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申报,学生自行选题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查看学生选题,对学生选题进行批示,然后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自行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题任务。实训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堂上教师主要起答疑解惑的作用,学生有什么问题带到课堂中来,教师则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
然而实训成绩的评定是考核方式改革的一个新问题,由于实训过程是在开放式环境下进行的,有些学生可能会采取偷天换日的方式提交作品,即拷贝同学的作品,稍微修改前台的界面布局、文字及部分代码,达到蒙骗过关的目的。所以成绩不以作品作为唯一媒介进行评定,还需要增加“答辩”环节。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作品,通过面答的方式对作品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提问,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打分。“答辩”环节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以辨别作品的真实来源,该环节在做课程实训前教师就告知学生,并阐明重要性,使学生带着“压力”上阵,也从一定程度上封杀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减少作弊情况发生。根据作品和答辩情况,教师就可以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了。
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学期的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充满了乐趣,基本杜绝了迟到和旷课的现象。根据学期末学生干部的调查和个人的随机访谈,学生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很满意。
[1]曾鸿.ASP.NET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制造业自动化,2011,33(2):172-174.
[2]孙明.《信号与系统》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S2):173-176.
[3]孟彬.项目教学法在ASP.NET程序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1,13(4):86-87,94.
[4]刘燕妮.“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中国高校科技,2012(6):47-48.
[5]徐琼.“任务驱动法”在课内实验课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167-168.
[6]于来行.ASP.NET课程开放实验教学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8):106-107.
[编辑] 辛长静
G420
A
1673-1409(2014)22-0119-03
2014-04-14
黄建琼(1983-),讲师,现主要从事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