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川川+杨霖+张奎严
摘 要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宏观与微观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工艺管线热电偶套管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断裂原因,对目前在此套装置内部分热电偶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的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热电偶套管;断裂;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H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74-01
某炼油厂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自2006年开车以来,共发生两次热电偶套管断裂,造成停车事故。热电偶垂直安装在管线三通后约300 mm处,套管插入长度约150 mm,断掉长度约250 mm,原油流速在1.15~1.68 m/s之间,流动状态为匀速流动,温度为210~220℃,压力约1 Mpa。因原油较轻,换热到此温度后,原油部分气化,呈汽液两相、湍流状态。原油硫含量及氯离子含量未作分析。通常硫含量为0.5%,氯离子含量为1.68 mg/l原油。
为判断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原因,委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行管材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断口的宏观形貌检验分析,以确定断裂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 宏观分析
保护套管断裂位置在套管与带丝扣管座的焊接处,断口平整,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呈脆性断口,见图1。在主断口附近还可见次裂纹的存在。观察残留的热电偶保护套管的外表面,其表面粗糙,有较深的加工痕迹。
图1 保护套管断口的宏观形貌
2 化学分析
在套管上取样,依据GB/T16597-1996,使用光谱仪分析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通过与几种奥氏体不锈钢的标准化学成分比较发现,其材质符合0Cr18Ni9钢的国家标准,而非含Ti的奥氏体不锈钢(Ti的含量很低)。含Ti的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加入钛,具有一定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碳的含量降低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1]。
表1 热电偶套管的化学成分(w/%)
元素 C Si Mn P S Cr Ni Ti
wt% 0.066 0.39 0.80 0.030 0.005 18.21 9.05 <0.01
3 金相分析
从残留的热电偶套管上分别取带断口及焊缝的纵向和横向金相样品。经预磨抛光后,用10%的草酸溶液电解腐刻,观察各部分的金相组织。发现套管基体及焊缝的金相组织正常,焊缝与管基体之间的结合良好,但在套管外、内壁表面有晶间腐蚀存在。观察热功当量横向金相组织,同样可见套管的外、内壁表面有晶间腐蚀存在。
4 扫描电镜分析
首先,对图1中热电偶套管断口的1处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在热电偶套管的外壁存在着缺陷,裂纹起源于该部位;并且在1处附近,还有多个裂纹源,裂纹产生后,沿管壁向前扩展,在断口表面的2和3处,有大量的疲劳裂纹扩展所形成的“辉纹线”。当疲劳裂纹扩展到4处时,这时的套管所剩下的强度已经很小,在应力的作用下,该处最后被瞬间拉断,在4处留下大量的韧窝。
5 断裂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1)断口处紧挨焊缝,焊缝及附近处的热影响区组织不均匀,应力集中,且管壁表面粗糙,有大量的加工痕迹,也是应力集中和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源的地方。
2)热电偶套管垂直安装在管线上,其受力状态相当于悬壁梁状态,在断口处是受力最大处(相当于悬壁梁的根部)。因油流气化有湍流状态,使套管受力呈交变的载荷,使该处成为套管开裂的起源处,并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套管断裂。
3)套管的材质成分符合0Cr18Ni9钢的国家标准。设计选型为1Cr18Ni9Ti,与设计选型不符。设计选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管更多的是着眼于其所含Ti元素具有一定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晶间腐蚀裂纹也易成为疲劳裂纹源。金相组织观察,发现在套管的内、外壁有晶间腐蚀存在。
因此热电偶套管的断裂是疲劳断裂。套管在此位置断裂,是由于此处是最易产生疲劳裂纹源的地方,且该处受到的应力又最大。
6 处理措施
通过对热电偶套管断裂原因分析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不影响测量效果的前提下,移动部分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并改垂直安装为135°安装,使得在发生泄漏时能将泄漏点切换出去,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改变套管承受交变载荷的程度。
2)提高热电偶保护套管的材质,选用具有抗晶间腐蚀能力较强的材质,如316L等,并严格检查保护套管的内外在质量,检查保护套管的焊接质量,避免因焊接工艺选用不当,造成金属晶相组织改变,使焊接接头产生结晶裂纹,降低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性能。
3)选用新型的防泄漏的热电偶,即在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的情况下依然能有防止介质泄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非,林英编.化工设备用钢[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2-107.
作者简介
王川川(1985-),男,助理工程师,工作于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从事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endprint
摘 要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宏观与微观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工艺管线热电偶套管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断裂原因,对目前在此套装置内部分热电偶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的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热电偶套管;断裂;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H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74-01
某炼油厂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自2006年开车以来,共发生两次热电偶套管断裂,造成停车事故。热电偶垂直安装在管线三通后约300 mm处,套管插入长度约150 mm,断掉长度约250 mm,原油流速在1.15~1.68 m/s之间,流动状态为匀速流动,温度为210~220℃,压力约1 Mpa。因原油较轻,换热到此温度后,原油部分气化,呈汽液两相、湍流状态。原油硫含量及氯离子含量未作分析。通常硫含量为0.5%,氯离子含量为1.68 mg/l原油。
为判断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原因,委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行管材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断口的宏观形貌检验分析,以确定断裂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 宏观分析
保护套管断裂位置在套管与带丝扣管座的焊接处,断口平整,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呈脆性断口,见图1。在主断口附近还可见次裂纹的存在。观察残留的热电偶保护套管的外表面,其表面粗糙,有较深的加工痕迹。
图1 保护套管断口的宏观形貌
2 化学分析
在套管上取样,依据GB/T16597-1996,使用光谱仪分析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通过与几种奥氏体不锈钢的标准化学成分比较发现,其材质符合0Cr18Ni9钢的国家标准,而非含Ti的奥氏体不锈钢(Ti的含量很低)。含Ti的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加入钛,具有一定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碳的含量降低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1]。
表1 热电偶套管的化学成分(w/%)
元素 C Si Mn P S Cr Ni Ti
wt% 0.066 0.39 0.80 0.030 0.005 18.21 9.05 <0.01
3 金相分析
从残留的热电偶套管上分别取带断口及焊缝的纵向和横向金相样品。经预磨抛光后,用10%的草酸溶液电解腐刻,观察各部分的金相组织。发现套管基体及焊缝的金相组织正常,焊缝与管基体之间的结合良好,但在套管外、内壁表面有晶间腐蚀存在。观察热功当量横向金相组织,同样可见套管的外、内壁表面有晶间腐蚀存在。
4 扫描电镜分析
首先,对图1中热电偶套管断口的1处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在热电偶套管的外壁存在着缺陷,裂纹起源于该部位;并且在1处附近,还有多个裂纹源,裂纹产生后,沿管壁向前扩展,在断口表面的2和3处,有大量的疲劳裂纹扩展所形成的“辉纹线”。当疲劳裂纹扩展到4处时,这时的套管所剩下的强度已经很小,在应力的作用下,该处最后被瞬间拉断,在4处留下大量的韧窝。
5 断裂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1)断口处紧挨焊缝,焊缝及附近处的热影响区组织不均匀,应力集中,且管壁表面粗糙,有大量的加工痕迹,也是应力集中和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源的地方。
2)热电偶套管垂直安装在管线上,其受力状态相当于悬壁梁状态,在断口处是受力最大处(相当于悬壁梁的根部)。因油流气化有湍流状态,使套管受力呈交变的载荷,使该处成为套管开裂的起源处,并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套管断裂。
3)套管的材质成分符合0Cr18Ni9钢的国家标准。设计选型为1Cr18Ni9Ti,与设计选型不符。设计选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管更多的是着眼于其所含Ti元素具有一定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晶间腐蚀裂纹也易成为疲劳裂纹源。金相组织观察,发现在套管的内、外壁有晶间腐蚀存在。
因此热电偶套管的断裂是疲劳断裂。套管在此位置断裂,是由于此处是最易产生疲劳裂纹源的地方,且该处受到的应力又最大。
6 处理措施
通过对热电偶套管断裂原因分析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不影响测量效果的前提下,移动部分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并改垂直安装为135°安装,使得在发生泄漏时能将泄漏点切换出去,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改变套管承受交变载荷的程度。
2)提高热电偶保护套管的材质,选用具有抗晶间腐蚀能力较强的材质,如316L等,并严格检查保护套管的内外在质量,检查保护套管的焊接质量,避免因焊接工艺选用不当,造成金属晶相组织改变,使焊接接头产生结晶裂纹,降低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性能。
3)选用新型的防泄漏的热电偶,即在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的情况下依然能有防止介质泄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非,林英编.化工设备用钢[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2-107.
作者简介
王川川(1985-),男,助理工程师,工作于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从事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endprint
摘 要 采用化学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宏观与微观断口分析等方法,对某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工艺管线热电偶套管的断裂原因进行了分析,针对断裂原因,对目前在此套装置内部分热电偶的使用安全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的建议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热电偶套管;断裂;原因分析;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H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174-01
某炼油厂55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自2006年开车以来,共发生两次热电偶套管断裂,造成停车事故。热电偶垂直安装在管线三通后约300 mm处,套管插入长度约150 mm,断掉长度约250 mm,原油流速在1.15~1.68 m/s之间,流动状态为匀速流动,温度为210~220℃,压力约1 Mpa。因原油较轻,换热到此温度后,原油部分气化,呈汽液两相、湍流状态。原油硫含量及氯离子含量未作分析。通常硫含量为0.5%,氯离子含量为1.68 mg/l原油。
为判断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原因,委托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进行管材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及断口的宏观形貌检验分析,以确定断裂原因,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1 宏观分析
保护套管断裂位置在套管与带丝扣管座的焊接处,断口平整,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呈脆性断口,见图1。在主断口附近还可见次裂纹的存在。观察残留的热电偶保护套管的外表面,其表面粗糙,有较深的加工痕迹。
图1 保护套管断口的宏观形貌
2 化学分析
在套管上取样,依据GB/T16597-1996,使用光谱仪分析化学成分,结果见表1。通过与几种奥氏体不锈钢的标准化学成分比较发现,其材质符合0Cr18Ni9钢的国家标准,而非含Ti的奥氏体不锈钢(Ti的含量很低)。含Ti的奥氏体不锈钢,由于加入钛,具有一定的抗晶间腐蚀能力。碳的含量降低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蚀性[1]。
表1 热电偶套管的化学成分(w/%)
元素 C Si Mn P S Cr Ni Ti
wt% 0.066 0.39 0.80 0.030 0.005 18.21 9.05 <0.01
3 金相分析
从残留的热电偶套管上分别取带断口及焊缝的纵向和横向金相样品。经预磨抛光后,用10%的草酸溶液电解腐刻,观察各部分的金相组织。发现套管基体及焊缝的金相组织正常,焊缝与管基体之间的结合良好,但在套管外、内壁表面有晶间腐蚀存在。观察热功当量横向金相组织,同样可见套管的外、内壁表面有晶间腐蚀存在。
4 扫描电镜分析
首先,对图1中热电偶套管断口的1处进行微观形貌观察,发现在热电偶套管的外壁存在着缺陷,裂纹起源于该部位;并且在1处附近,还有多个裂纹源,裂纹产生后,沿管壁向前扩展,在断口表面的2和3处,有大量的疲劳裂纹扩展所形成的“辉纹线”。当疲劳裂纹扩展到4处时,这时的套管所剩下的强度已经很小,在应力的作用下,该处最后被瞬间拉断,在4处留下大量的韧窝。
5 断裂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1)断口处紧挨焊缝,焊缝及附近处的热影响区组织不均匀,应力集中,且管壁表面粗糙,有大量的加工痕迹,也是应力集中和容易产生疲劳裂纹源的地方。
2)热电偶套管垂直安装在管线上,其受力状态相当于悬壁梁状态,在断口处是受力最大处(相当于悬壁梁的根部)。因油流气化有湍流状态,使套管受力呈交变的载荷,使该处成为套管开裂的起源处,并随着裂纹的不断扩展,最终导致套管断裂。
3)套管的材质成分符合0Cr18Ni9钢的国家标准。设计选型为1Cr18Ni9Ti,与设计选型不符。设计选用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管更多的是着眼于其所含Ti元素具有一定的抗晶间腐蚀能力。晶间腐蚀裂纹也易成为疲劳裂纹源。金相组织观察,发现在套管的内、外壁有晶间腐蚀存在。
因此热电偶套管的断裂是疲劳断裂。套管在此位置断裂,是由于此处是最易产生疲劳裂纹源的地方,且该处受到的应力又最大。
6 处理措施
通过对热电偶套管断裂原因分析后,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再次出现,提出以下建议。
1)在不影响测量效果的前提下,移动部分热电偶的安装位置,并改垂直安装为135°安装,使得在发生泄漏时能将泄漏点切换出去,不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同时也可改变套管承受交变载荷的程度。
2)提高热电偶保护套管的材质,选用具有抗晶间腐蚀能力较强的材质,如316L等,并严格检查保护套管的内外在质量,检查保护套管的焊接质量,避免因焊接工艺选用不当,造成金属晶相组织改变,使焊接接头产生结晶裂纹,降低奥氏体不锈钢耐晶间腐蚀的性能。
3)选用新型的防泄漏的热电偶,即在热电偶保护套管断裂的情况下依然能有防止介质泄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非,林英编.化工设备用钢[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02-107.
作者简介
王川川(1985-),男,助理工程师,工作于辽阳石化分公司炼油厂,从事炼油化工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