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与研究

2014-06-26 15:36夏虹
新媒体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信息化

摘 要 从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出发,阐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以B/S模式实现了人资管理、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各项功能。系统采用JavaEE技术、SSH框架作为解决方案,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跨平台和可重用性等特点。

关键词 人力资源;信息化;javaEE;SSH;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026-02

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的人才战略、人才管理优势,已经成为决定该企业发展的关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内容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除负责招聘、人事管理外,还包括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人力评估等诸多工作。因此,采用人力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效率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开始选择高效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人资管理。

1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认识方面,国内存在企业对人力资源认识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一些企业只看短期效益,对人力资源投资有限。而从软件技术方面看,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不精细、不全面;没有形成自己的架构;数据处理能力差;没有应用工作流;与用户交互能力差,用户体验不好。

2 系统设计

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人资管理、员工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最终目标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与出错率。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为基于组件和服务的可配置体系结构,采用JavaEE解决方案、mvc模式、SSH(Struts1.2/hibernate3.2/spring2.5)整合框架。

2.2 需求设计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获取用户需求。

2.2.1 需求获取

本系统获取需求时,为使系统设计人员与企业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的达成共识,故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此方法为会议讨论法。

需求获取的基本原则如下。

1)重视系统流程。将一个企业的各类数据,如人员、业务信息、业务规则、规章制度、各类票据、企业组织机构等所有内容,既包括宏观,也包括微观,全部通过流程进行描述。

2)采取深入浅出方式。尽量全面的获取企业的各类需求,仔细分析各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建立一个企业需求全集。从全集中根据企业目前实际工作需要开发系统,开发的系统是全集的一个子集。调研细致并不是将所有调研内容纳入系统,而是可能只实现其中一部分功能,但却可以根据需求变化随时向细处扩充。

图1 六边形法则

2.2.2 需求建模

需求建模将建立一个概念模型。方法有多种,考虑到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以事件流为主,不涉及资金流,故采用UML用例方法,便于后期抽象出类与对象。

系统在需求建模中涉及以下关键因素。

1)参与者:定义参与到本系统的各个角色,角色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例如一个普通员工,使用本系统完成请假工作,它就是一个角色。通过定义参与者可以有效定义软件边界。

2)用例:定义参与者的动作类事件。例如普通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会发生请假申请、工资确认、奖惩查询、以及培训纪录查询等事件。

3)事件流:事件流是对用例中实例的具体描述。包括:①前置条件:用例启动时的入口,是参与者与系统此时应处的状态,以及进入到该状态涉及的操作;②后置条件:用例结束时,参与者与系统应处的状态,即用例的出口;③事件流:对该实例流程的描述。

2.2.3 需求分析

1)明确关联图。该过程需要确定若干简单模型,用来描述系统外部实体与系统之间的接口、边界,以及经过它们的工作流、信息流。

2)设计系统原型。明确各种概念和可能发生的情况;用户评价原型。

3)明确系统优先级。系统包含的各项需求、功能、特征需要通过优先级来确定,因此需要明确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实现的优先级。

4)建立需求模型。提供不同的信息与关系,便于找到不正确、不一致、遗漏和冗余需求;完成对象类、类图、实体关系图、用例图、状态图、流程图、时序图、交互调用图。

5)完成数据字典。为保证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对数据定义、使用的一致性,需要明确系统所有的数据内容、数据结构。

2.2.4 功能性需求设计

功能性需求是指系统的活动和服务,描述工具主要为用例,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解给每一个系统用例。建模包括包图、参与者图、用例图等。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7个功能模块:人资管理、考勤管理、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奖惩管理。这里以企业招聘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块对建模进行说明。

系统包图如图2所示。

图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的Actor如下:董事长、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人资职员。

系统总用例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是确定系统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相应权限。人力资源管理员职责是管理企业员工人资信息、考勤信息,负责企业招聘,制定各类规章制度等。普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注册、浏览、维护自己的信息,经人力资源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修改成功。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董事长除具有普通员工功能外,还可以进行相应工作的审批。招聘人可以填写相关招聘内容。

企业招聘模块用例如图4所示。

企业招聘模块包含的角色为:董事长、副总、用人部门、应聘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员。首先由用人部门明确用人需求,经副总、董事长审批后将信息转给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负责制定招聘计划并指定具体人员负责招聘工作,并将招聘信息公开发布。应聘人员按照招聘信息,选择待应聘职位进行登记。人力资源管理员对登记信息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安排进行面试、笔试,对于优秀但不符合本次要求的人员纳入人才库。合格人员由招聘负责人通知并办理入职手续。

图4

培训管理模块用例如图5所示。

图5

培训管理模块包含的角色为普通员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培训讲师和课程进行增删改等管理。并根据业务要求安排培训,包括培训通知、内容、场地、讲师、时间等信息。员工培训后哪些课程需要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转正、升职等挂钩。员工可以在线查看自己的培训记录与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盛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12:20-23.

[2]崔广林.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张卫山,巫家敏,严新民.基于UML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计算机工程,1999(12).

[4]马重明,张学旺,范时平.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04).

[5]胡渝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J].特区经济,2001(8).

作者简介

夏虹(1980-),女,汉族,黑龙江人,高级工程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OA系统和各类应用系统开发。endprint

摘 要 从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出发,阐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以B/S模式实现了人资管理、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各项功能。系统采用JavaEE技术、SSH框架作为解决方案,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跨平台和可重用性等特点。

关键词 人力资源;信息化;javaEE;SSH;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026-02

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的人才战略、人才管理优势,已经成为决定该企业发展的关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内容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除负责招聘、人事管理外,还包括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人力评估等诸多工作。因此,采用人力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效率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开始选择高效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人资管理。

1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认识方面,国内存在企业对人力资源认识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一些企业只看短期效益,对人力资源投资有限。而从软件技术方面看,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不精细、不全面;没有形成自己的架构;数据处理能力差;没有应用工作流;与用户交互能力差,用户体验不好。

2 系统设计

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人资管理、员工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最终目标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与出错率。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为基于组件和服务的可配置体系结构,采用JavaEE解决方案、mvc模式、SSH(Struts1.2/hibernate3.2/spring2.5)整合框架。

2.2 需求设计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获取用户需求。

2.2.1 需求获取

本系统获取需求时,为使系统设计人员与企业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的达成共识,故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此方法为会议讨论法。

需求获取的基本原则如下。

1)重视系统流程。将一个企业的各类数据,如人员、业务信息、业务规则、规章制度、各类票据、企业组织机构等所有内容,既包括宏观,也包括微观,全部通过流程进行描述。

2)采取深入浅出方式。尽量全面的获取企业的各类需求,仔细分析各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建立一个企业需求全集。从全集中根据企业目前实际工作需要开发系统,开发的系统是全集的一个子集。调研细致并不是将所有调研内容纳入系统,而是可能只实现其中一部分功能,但却可以根据需求变化随时向细处扩充。

图1 六边形法则

2.2.2 需求建模

需求建模将建立一个概念模型。方法有多种,考虑到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以事件流为主,不涉及资金流,故采用UML用例方法,便于后期抽象出类与对象。

系统在需求建模中涉及以下关键因素。

1)参与者:定义参与到本系统的各个角色,角色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例如一个普通员工,使用本系统完成请假工作,它就是一个角色。通过定义参与者可以有效定义软件边界。

2)用例:定义参与者的动作类事件。例如普通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会发生请假申请、工资确认、奖惩查询、以及培训纪录查询等事件。

3)事件流:事件流是对用例中实例的具体描述。包括:①前置条件:用例启动时的入口,是参与者与系统此时应处的状态,以及进入到该状态涉及的操作;②后置条件:用例结束时,参与者与系统应处的状态,即用例的出口;③事件流:对该实例流程的描述。

2.2.3 需求分析

1)明确关联图。该过程需要确定若干简单模型,用来描述系统外部实体与系统之间的接口、边界,以及经过它们的工作流、信息流。

2)设计系统原型。明确各种概念和可能发生的情况;用户评价原型。

3)明确系统优先级。系统包含的各项需求、功能、特征需要通过优先级来确定,因此需要明确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实现的优先级。

4)建立需求模型。提供不同的信息与关系,便于找到不正确、不一致、遗漏和冗余需求;完成对象类、类图、实体关系图、用例图、状态图、流程图、时序图、交互调用图。

5)完成数据字典。为保证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对数据定义、使用的一致性,需要明确系统所有的数据内容、数据结构。

2.2.4 功能性需求设计

功能性需求是指系统的活动和服务,描述工具主要为用例,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解给每一个系统用例。建模包括包图、参与者图、用例图等。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7个功能模块:人资管理、考勤管理、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奖惩管理。这里以企业招聘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块对建模进行说明。

系统包图如图2所示。

图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的Actor如下:董事长、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人资职员。

系统总用例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是确定系统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相应权限。人力资源管理员职责是管理企业员工人资信息、考勤信息,负责企业招聘,制定各类规章制度等。普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注册、浏览、维护自己的信息,经人力资源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修改成功。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董事长除具有普通员工功能外,还可以进行相应工作的审批。招聘人可以填写相关招聘内容。

企业招聘模块用例如图4所示。

企业招聘模块包含的角色为:董事长、副总、用人部门、应聘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员。首先由用人部门明确用人需求,经副总、董事长审批后将信息转给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负责制定招聘计划并指定具体人员负责招聘工作,并将招聘信息公开发布。应聘人员按照招聘信息,选择待应聘职位进行登记。人力资源管理员对登记信息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安排进行面试、笔试,对于优秀但不符合本次要求的人员纳入人才库。合格人员由招聘负责人通知并办理入职手续。

图4

培训管理模块用例如图5所示。

图5

培训管理模块包含的角色为普通员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培训讲师和课程进行增删改等管理。并根据业务要求安排培训,包括培训通知、内容、场地、讲师、时间等信息。员工培训后哪些课程需要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转正、升职等挂钩。员工可以在线查看自己的培训记录与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盛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12:20-23.

[2]崔广林.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张卫山,巫家敏,严新民.基于UML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计算机工程,1999(12).

[4]马重明,张学旺,范时平.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04).

[5]胡渝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J].特区经济,2001(8).

作者简介

夏虹(1980-),女,汉族,黑龙江人,高级工程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OA系统和各类应用系统开发。endprint

摘 要 从软件开发的实际过程出发,阐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实现过程,以B/S模式实现了人资管理、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各项功能。系统采用JavaEE技术、SSH框架作为解决方案,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跨平台和可重用性等特点。

关键词 人力资源;信息化;javaEE;SSH;FrameWork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0-0026-02

经济的发展,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个企业的人才战略、人才管理优势,已经成为决定该企业发展的关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与内容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除负责招聘、人事管理外,还包括企业文化、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和人力评估等诸多工作。因此,采用人力处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效率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开始选择高效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人资管理。

1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认识方面,国内存在企业对人力资源认识不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一些企业只看短期效益,对人力资源投资有限。而从软件技术方面看,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需求分析不精细、不全面;没有形成自己的架构;数据处理能力差;没有应用工作流;与用户交互能力差,用户体验不好。

2 系统设计

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人资管理、员工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规章制度管理、系统管理等。最终目标是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提高企业工作效率,降低成本与出错率。

2.1 系统架构

本系统为基于组件和服务的可配置体系结构,采用JavaEE解决方案、mvc模式、SSH(Struts1.2/hibernate3.2/spring2.5)整合框架。

2.2 需求设计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方法获取用户需求。

2.2.1 需求获取

本系统获取需求时,为使系统设计人员与企业工作人员能快速、准确的达成共识,故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进行,此方法为会议讨论法。

需求获取的基本原则如下。

1)重视系统流程。将一个企业的各类数据,如人员、业务信息、业务规则、规章制度、各类票据、企业组织机构等所有内容,既包括宏观,也包括微观,全部通过流程进行描述。

2)采取深入浅出方式。尽量全面的获取企业的各类需求,仔细分析各需求之间的关系,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情况,建立一个企业需求全集。从全集中根据企业目前实际工作需要开发系统,开发的系统是全集的一个子集。调研细致并不是将所有调研内容纳入系统,而是可能只实现其中一部分功能,但却可以根据需求变化随时向细处扩充。

图1 六边形法则

2.2.2 需求建模

需求建模将建立一个概念模型。方法有多种,考虑到本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以事件流为主,不涉及资金流,故采用UML用例方法,便于后期抽象出类与对象。

系统在需求建模中涉及以下关键因素。

1)参与者:定义参与到本系统的各个角色,角色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组人。例如一个普通员工,使用本系统完成请假工作,它就是一个角色。通过定义参与者可以有效定义软件边界。

2)用例:定义参与者的动作类事件。例如普通员工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会发生请假申请、工资确认、奖惩查询、以及培训纪录查询等事件。

3)事件流:事件流是对用例中实例的具体描述。包括:①前置条件:用例启动时的入口,是参与者与系统此时应处的状态,以及进入到该状态涉及的操作;②后置条件:用例结束时,参与者与系统应处的状态,即用例的出口;③事件流:对该实例流程的描述。

2.2.3 需求分析

1)明确关联图。该过程需要确定若干简单模型,用来描述系统外部实体与系统之间的接口、边界,以及经过它们的工作流、信息流。

2)设计系统原型。明确各种概念和可能发生的情况;用户评价原型。

3)明确系统优先级。系统包含的各项需求、功能、特征需要通过优先级来确定,因此需要明确各个环节、各项内容实现的优先级。

4)建立需求模型。提供不同的信息与关系,便于找到不正确、不一致、遗漏和冗余需求;完成对象类、类图、实体关系图、用例图、状态图、流程图、时序图、交互调用图。

5)完成数据字典。为保证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对数据定义、使用的一致性,需要明确系统所有的数据内容、数据结构。

2.2.4 功能性需求设计

功能性需求是指系统的活动和服务,描述工具主要为用例,将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解给每一个系统用例。建模包括包图、参与者图、用例图等。通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7个功能模块:人资管理、考勤管理、企业招聘管理、培训管理、组织机构管理、绩效考核、奖惩管理。这里以企业招聘管理和培训管理模块对建模进行说明。

系统包图如图2所示。

图2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的Actor如下:董事长、副总经理、部门经理、系统管理员、人力资源管理员、人资职员。

系统总用例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管理员的职责是确定系统用户,并为用户分配相应权限。人力资源管理员职责是管理企业员工人资信息、考勤信息,负责企业招聘,制定各类规章制度等。普通员工可以通过系统注册、浏览、维护自己的信息,经人力资源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修改成功。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董事长除具有普通员工功能外,还可以进行相应工作的审批。招聘人可以填写相关招聘内容。

企业招聘模块用例如图4所示。

企业招聘模块包含的角色为:董事长、副总、用人部门、应聘人员、人力资源管理员。首先由用人部门明确用人需求,经副总、董事长审批后将信息转给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门经理负责制定招聘计划并指定具体人员负责招聘工作,并将招聘信息公开发布。应聘人员按照招聘信息,选择待应聘职位进行登记。人力资源管理员对登记信息进行初审,初审通过的安排进行面试、笔试,对于优秀但不符合本次要求的人员纳入人才库。合格人员由招聘负责人通知并办理入职手续。

图4

培训管理模块用例如图5所示。

图5

培训管理模块包含的角色为普通员工和人力资源管理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对培训讲师和课程进行增删改等管理。并根据业务要求安排培训,包括培训通知、内容、场地、讲师、时间等信息。员工培训后哪些课程需要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与转正、升职等挂钩。员工可以在线查看自己的培训记录与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李盛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与管理实务[M].北京:中国知识出版社,2012:20-23.

[2]崔广林.软件体系结构建模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

[3]张卫山,巫家敏,严新民.基于UML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计算机工程,1999(12).

[4]马重明,张学旺,范时平.基于UML的软件体系结构开发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04).

[5]胡渝峰.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管理[J].特区经济,2001(8).

作者简介

夏虹(1980-),女,汉族,黑龙江人,高级工程师,软件工程硕士,研究方向:OA系统和各类应用系统开发。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信息化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经济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