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外溢性在建构软实力中的核心作用研究

2014-06-26 18:43吴雨霏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软实力文化产业

吴雨霏

摘 要:从外溢性的角度,探讨文化产业的外溢性在建构软实力方面的核心作用。从国家层面看,文化产业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吸引和感染世界各国认同中国文化;从区域层面上看,文化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精神和制度支柱,推动软实力的提升;从企业层面上看,文化产业能推动企业发展,提升软实力。

关键词:文化产业;外溢性;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44-03

引言

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综合国力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国际影响力的延伸,大国竞争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硬实力层面,更进一步体现在观念、文化、发展模式的吸引力、国家形象、国际影响力等软实力上。早在 1970 年,荷兰哲学家冯·皮尔森在其《文化战略》一书中就指出,文化战略就是人类的生存战略[1]。有学者指出,冷战后,谁家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家就是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运用文化战略去配合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识到文化软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硬力量的合法性、吸引力、号召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的综合国力尤其是软实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今天的文化不只形成了今天的财富,更影响和决定着明天的经济。随着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力和文化力所高度联姻的产业形态——文化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公认的朝阳产业,是许多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显示着越来越强劲的软实力,文化是综合了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精神财富。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表明,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与文化的竞争力。发达国家都已经明确地将文化产业提升到民族经济复兴的重要高度上。

一、基于外溢性的文化产业发展价值

外溢性,也称外部性,作为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在20世纪初由马歇尔提出,指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者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况。外溢性认为任何市场活动都构成环境的一部分并将对没有直接参与市场活动的主体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即构成正外溢性或者负外溢性。

文化产业外溢性的认知逻辑:

(一)文化产业外溢性

关于文化产业正外溢性的标准定义不是很多,一些学者结合外部性特征与文化产业的特征对文化产业的外部性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Baume(2003)认为文化产品是具有为人们带来潜在和实际收益的文化产品。人类生活有重要意义,属于“优效品”,Payne在Baume理论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他探讨了文化产业的四类正外部性类型:“一是文化产业自身会产生积极的经济活动;二是文化产业会促进互补性商品和服务类型的发展,如旅游和其他的服务性行业;三是文化增强了一个既定社区的有益品供给;四是明天的文化,主要是文化创新、文化保护及对后代的影响”。

结合上述学者关于文化产业正外部性的阐述,我们可以对文化产业的正外部性作出如下总结:文化产品是具有大量社会价值和潜在收益的优效品,但是由于文化产品综合价值的难以评估性以及文化产品的公共产品属性,导致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并没有因此获得额外的经济效益,从而使文化产品给生产者创造的个人收益小于对整个社会的总收益,于是出现了正外部性,导致了文化产品的生产与需求并没有达到市场最优。

(二)文化产业外溢性的产生因素

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文化产品过程中,额外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积极价值,却并未因此获得文化产品应带来的更多的报酬,便导致了文化产业的外溢性的产生。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与潜在收益,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文化产业能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产品具有娱乐属性和教育价值,同时还是传播政治观念、国家意志和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在流通与消费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灌输给消费者某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观念、思想。行为主体希望通过这种柔性传播的影响作用,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增强对国家、政党、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同时,通过文化产品的流通、消费,还可以否定一些有碍于中国体制、国家安全的观念、思想与主张,从而达到维护中国政治体系和社会秩序稳定目的。

2.文化产业能优化城市综合功能,树立良好城市形象。从城市文明起源以来,城市便成为人类最重要的生活聚集地。城市的发展史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城市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各种复杂的系统,逐步形成了稳定的城市功能,最主要的有经济、政治、文化、服务等功能。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的各种功能不断完善和优化,使之更适应人类的需要。在文化发展的推动下,城市的文化功能日益凸显,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品的丰富和文化场所的发展,加快了城市综合功能的不断优化。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兴元素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文化产业,日益紧密地和城市建设、城市规划、城市复兴、城市升级等联系在一起,在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产业促使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提升了城市的整体魅力和社会影响力。

3.文化产业能够提升文化软实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发展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美国著名的经济管理学家德鲁克说:“今天,真正占主导地位的资源以及绝对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要索,既不是资本,也不是土地和劳动,而是文化”。“文化所塑造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创造力是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2]文化产业是将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融为一体的行业,城市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所提供和生产的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能够产生大量知识与智慧,从而形成巨大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全面进步的“文化软实力”。

二、文化产业外溢性与建构软实力

(一)软实力的构成因子endprint

软实力(SOFT POWER)是指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军事以外的第三方面的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约瑟夫·奈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这一思想。他认为,软实力则是“一国透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能力”[3]。

有学者认为,“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即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发挥作用。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即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和推销这些价值观的时候。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即政策需要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

(二)文化产业外溢性在构建软实力的核心作用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文化产业外溢性的各种表现,而文化产业外溢性在构建软实力方面的核心作用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加以体现。

1.从国家层面上看,文化产业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吸引和感染世界各国认同中国文化。前面已经提到,国家软实力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会提高这种吸引力和感召力。约瑟夫·奈曾经说道:“如果它能够建立一种机制,鼓励其他国家按照它所希望的那样行动,它大概就不再需要过多使用代价高昂的胡萝卜和大棒。”[4]有的学者认为“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为一个国家在制度与文化层面的“魅力”。软实力尽管不会增加一个国家的军事、经济等方面的硬实力,但却能使一个国家的硬实力更加易于被别国接受,减少国家使用硬实力时付出的代价,增强别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2005年4月23日,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中国重新崛起应走文化复兴之路”,“这样全世界都将会看到,中国的雄心不是要征服世界,而是要以一种充满活力的,高层次的,为大众所喜爱的文化来使其文明重新绽放光彩,使中国人民享受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生活。这样的中国对于世界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5]因此,中国通过自身文化建设来增强自己软实力是广受欢迎、大有可为的领域。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不仅要靠国内文化建设的发展,还要靠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

中国的软实力构建已探索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许多效果。譬如中国文化年活动的举办,孔子学院的设立等。中国文化年已在俄罗斯、法国等许多国家举办。而孔子学院的设立,据新华社报道,迄今已有123所、覆盖49个国家和地区,极大地促进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从区域层面上看,文化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精神和制度支柱,推动软实力的提升。在区域层面上,软实力是指一个地区通过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动员和发挥心智能量的作用来达到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要依靠对内激励民众的士气,整合民众的力量,发挥民众的聪明才智,对外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包括工业技术和管理、组织技术),以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的的能力。现代经济学分析证明,这种能力以区域文化、人才素质、公共服务和区域形象为基础。其中的区域文化,既包括具有区域特色的、静态的文化,也包括区域的文化生产力。需要说明的是,政治地位——如首都、省会城市等具有政治地位上的优势——虽然是一种无形而重要的资源,而且也是区域吸引力的来源之一,但是它一般并非区域本身争取、建设的结果,而更接近于资源禀赋一类,而资源禀赋主要是作为区域硬实力发挥作用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最重要的经济功能在于:文化生产能够创造价值和获得额外收益,这是促进积累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文化含量具有提升产品使用价值的功能。在物质生产中,对文化进行深度嫁接,能带来产品品质的提升,文化含量与文化附加值在现代商品中越来越高。商品的构思、造型、款式等都凝结着一定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素养。能促使商品在一定的销售区域和层次增值走俏。文化因子在经济活动中所占的份额越大,其产品的文化含量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越高,在市场中所实现的价值也越大。消费者所购买的不只是商品本身,而更重要的是一种能与消费者心理需求产生共鸣的文化。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技术质量的商品,其经济价值不仅可能由于使用功能和技术质量的改进而提高,而且更会由于其附加的文化含量的不同而上升。科技、知识和信息已经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支持力量。文化对经济的影响,还表现在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越来越大,科技提供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和价值观。各个国家独特价值观组合犹如一个社会的经济指纹,它们是破译一国经济成败的深层因子。曾是美国开发署官员的劳伦斯·哈里森在《促进社会进步的文化变革》一文中,分析了三十年来东亚的经济奇迹和近十五年来拉美的经济变化,指出进步文化与停滞文化在价值观上存在的差异,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是明显可见的。日本、新加坡、韩国和美国都以其独特价值观念组合,激发国民的创新精神,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大大增强了国家的竞争力。同样在日本的明治维新时期,因为日本政府把精神要素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要素,认为文化发展直接决定经济的发展速度,重视文化、精神的作用是日本的经济能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世界上的一些强国,诸如美国、欧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崛起,自立自强,不断超越历史的途径都要靠民族精神。

3.从企业层面上看,文化产业能推动企业发展,提升软实力。在企业层面上,软实力是指企业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对外占领利益相关方的心灵,对内依靠运用员工心智能量以达到企业目标的能力。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组织模式、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其软实力资源,而在企业外部,品牌和服务、社会责任和企业知名度三个方面则是其软实力的资源基础。

企业软实力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力、社会责任力、企业创新力、品牌商誉力和集成整合力五方面。企业文化力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发展而形成的推动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动力,是企业“软实力”形成的根源。企业文化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思想、道德、价值观、企业风俗习惯、精神面貌等鲜明的企业特征,其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深层次力量,具有非实体性特征。

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企业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其根植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土壤,具有明显的企业特征。这种文化软实力在企业内部体现为领导与管理机制、内部凝聚力;同时,品牌作为软实力的另一种体现,在企业竞争与发展中亦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的外溢性对建构软实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家层面看,文化产业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吸引和感染世界各国认同中国文化;从区域层面上看,文化产业为经济增长提供精神和制度支柱,推动软实力的提升;从企业层面上看,文化产业能推动企业发展,提升软实力。

参考文献:

[1] 冯·皮尔森.文化战略[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73.

[2] 彼得·德鲁克.21世纪的管理挑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5-28.

[3] 约瑟夫·奈.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M].刘华,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85.

[4] 约瑟夫·奈.美国霸权的困惑[M].郑志国,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10.

[5] 李光耀.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演讲.中国“重新崛起”,世界实现共赢[N].参考消息,2005-05-26.

[责任编辑 吴高君]endprint

猜你喜欢
软实力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