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互联网时代,全球化的迅猛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平”了。“接轨”曾是中国在经济开放中最引人注目的词汇,几与“改革”同义。
作为一个客观事实,中国在经济领域中的“接轨”更为直观。以经济领域中的数据反观并分析政治领域中的风向,是一项颇具挑战的任务。现实往往是,我们的分析对象缺少直接的数据。比方说,每年公款吃喝的支出额?“八项规定”施行以来,这项支出的具体下降额?
当然,这些并不是没有数据。每年财政支出以及每年财政支出中的公务接待数字还是有的。但很少有人会以这些数据去分析公款吃喝的被遏制程度——就算在“八项规定”之前,进入财政账的公款吃喝,也往往部分体现在别的支出门类(而不是“公务接待”)中。黄仁宇曾指称中国的失败源于“在技术上不能实现‘数目字管理”,今日之中国似乎仍受此制约。“数目字管理”,不是简单的“数字化管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绝不是“数目字管理”的内核。
《人民日报》海外版5月28日披露称,多家白酒上市企业公布2014年第一季度财报,“市值缩水”成为共同现象。财报显示,高档白酒的代表五粮液一季度净利润12年来首次同比下滑27.79%,一些企业的利润降幅甚至超过50%。因包含春节等多个重要节日,又是岁末年头,一季度历来是公款吃喝的旺季。据此,有学者认为,从这次白酒上市企业一季度营销下降的情况来看,高档白酒市场受“八项规定”的影响非常明显。
几乎无人否认“八项规定”与高端白酒市场的萎缩存在重要的关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产量和销售收入增幅,均创下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白酒上市企业的全年财报则显示,2013年14家白酒上市企业的市值缩水超过2500亿元。与此同时,高端餐饮业业绩下滑更为明显,整个餐饮行业陷入2000年以来除2003年非典时期之外的最低谷。
借助于这些数据,学界和舆论的多数共识倾向于这样一个判断:长期为社会诟病的“公款吃喝”,正遭受“史上最强”的打击。至于“最强”有多强,无人能知。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个相对有说服力的数据:“公款吃喝”下降了多少?“公款吃喝”中酒类、餐饮类又分别下降了多少?在关联行业动辄数以千亿计的市值缩水背后,公款吃喝仍是一笔“糊涂账”。
公款吃喝几乎是公开的,但公款吃喝账却是秘密的。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存在并非合理。公民有权利要求政府像上市公司披露财报一样,披露自己的财务状况,包括每一份支出。由于政府支出的公共性,政府的财政信息公开,理当比上市公司的要求更为严格。如果公款吃喝被遏制,公务接待费用大幅下降,公众有权利知道。这本是好事。而相应地在审计数据中,这些“节约”(其实是未被“浪费”)出来的巨额财政经费,又流向了哪里?是否存在公款吃喝被记入其他类目从而“瞒天过海”的情况?公众同样有权知道。
2012年12月4日开始实施的“八项规定”强调厉行勤俭节约,指向狠刹奢靡之风。它在深得民心的同时,能否保持长效也被各方所观望。多年来未曾遏制的“公款吃喝”和奢靡之风,能否因“八项规定”得以根本性扭转,显然并不在如何“表述”,而在如何持之以恒地严格执行。依照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每年的公务接待列支本不应太“难”。从理论上说,这些理当是部一清二楚的账。但对一些基层政府来说,明账却难“明”。就算是“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的公务接待费用下降情况,要公开起来也不容易。令人担心的是,若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各种规定难免不异化为内部掌控的“有所收敛,做账交差”。
这是一个属于大数据的时代,也许某一天,通过其他领域的大数据也能准确反观“三公腐败”。但这并不是一件足以令人期待的事。因为财政领域内的反“三公腐败”,本应由财政大数据来推动。(作者为法学学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