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如何让“冲冲”而来的雨水变“害”为“宝”?如何留住宝贵的雨水让其变为可用的资源?这对水质型缺水、雨水却很丰沛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是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城市的大面积硬化使雨水成“灾”。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硬化面积不断增大,降雨中的大部分雨水被柏油、水泥等硬化地面阻隔,很难直接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比较“纯”的绿地,其径流系数是0.2左右,如果地面铺上了水泥或是沥青,径流系数一般在0.9左右,这就意味着雨水落在硬质地面上,只有10%可以渗透到地下,而剩下90%的雨量要完全靠市政排水管网排出。也就是说,面积相同的绿地和硬地,其自身的排水能力相差8倍。
以江苏省省会南京市为例,南京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水资源比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1 106.5毫米,丰水季(4~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最大降水量月为7月,而秋冬季降水相对比较少。据专家测算,南京市主城年均可利用雨水资源量达1.47亿立方米,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雨水经过生态或工程化收集和处理后可以达到相应水质标准,可用于工业、生态环境、市政杂用、绿化等方面。雨水综合利用若能全方面开展,无疑可以提升城市雨水收纳控制能力,大大减少城市内涝压力,减轻初期雨水污染,又可以替代自来水实现分质用水,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浪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效益十分可观。形象地说,做好雨水的综合利用,就好比要把城市建设成一块能吸水的海绵,下雨的时候能吸水,用水的时候又能挤出水。据悉,2014年国家住建部已将加快研究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政策措施作为年度工作要点。
雨水利用模式分为雨水集蓄利用(直接)和雨水渗透利用(间接)两种模式。雨水集蓄利用主要在六个方面:一是有利于雨洪削减的雨水集蓄利用。城市雨洪携带污染物导致面源污染,并且增加洪峰流量加重城市内涝。尤其是城中有山体的城市,山洪对城市防洪排涝影响严重,可以结合山洪削减开展雨水集蓄利用。二是有利于积淹水改造的雨水集蓄利用。目前,我国不少城市还有不少积淹水点,结合解决城市的淹水问题开展雨水利用是当务之急。三是居住区、学校、场馆和企事业单位的雨水集蓄利用。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将收集的雨水可用于校园、场馆、单位内部的景观水体补水、绿化、道路浇洒、冲厕等,可以节约城市大量水资源。四是湿地、水塘的雨水集蓄利用。可以结合城市中的人工湖、集蓄池、人工湿地、天然洼地、坑塘、河流和沟渠等,建立综合性、系统化的蓄水工程设施,把雨水径流洪峰暂存其内,再加以利用。五是公园、绿地的雨水集蓄利用。每个城市都有丰富的公园和绿地资源,公园、绿地是天然的地下水涵养和回灌场所。将雨水集蓄利用与公园、绿地等结合,可以用于公园内水体的补水换水,还可就近利用于绿化、道路洒水等。六是防护走廊的雨水集蓄利用。每个城市都有大量的防护走廊,这些高压线、公路、铁路两侧都设有较宽的防护走廊。防护走廊布置在郊区的道路或河道边,利用电力高压线走廊、公路、铁路保护带空地等,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能更好地集蓄利用雨水资源。
雨水渗透利用具体可以从四个方面实施:一是推广生态河道雨水渗透利用。开展生态河道雨水渗透利用主要是进行河道生态建设,改变硬质化河道护岸做法,打造会呼吸河道。利用河道水系进行汛期的调蓄,结合滨河地区休闲、游憩和生态等综合功能,减小汛期河道的排水压力,降低雨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