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梓根据《卫报》《每日电讯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华盛顿邮报》《外交学者》综合编译。
2013年12月15日,中国“玉兔”号月球车顺利踏上月球表面,这是30余年以来的第一次月球“软着陆”,这一壮举被车载摄像头捕捉,并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中国发力太空。它正在迅速崛起为掌握独立太空技术的国家,并意识到太空技术象征着一个国家的能力。
太空这个游戏,人人都想玩。全世界超过25个国家有自己的宇航员,运行卫星的国家数两倍于此。掌握空间技术意味着掌握更好的通信和导航系统以及监视自己和其他国家的能力,并承担科学使命。
对中国来讲,登月只是雄心勃勃的空间项目的最新成就。2003年中国派出了第一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后能够实现独立载人太空航行的第三个国家。2006年,第一次探测月球。中国计划在2020年,开设一个空间站并送宇航员到达月球。
“他们正自己去了解如何送人类进入太空,如何建设空间站……如何探索太阳系特别是月球和火星,正取得良好的进展。”《詹氏太空科技系统与工业》顾问编辑Peter Bond说。
目前中国人表现出比俄罗斯人、印度人甚至美国人有更大的决心,进行太空探索,而且进展迅速。虽然中国在太空能力上仍落后于美国和俄罗斯几十年,但专家表示在10~20年,中国可以超越欧盟、日本和印度进入太空大国排名的前三。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的焦维新教授认为,成功登陆月球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将推动“中国国际地位和提高国家自豪感”。不过他也表示这并不像冷战时期的美国和前苏联一样,主要目的不是政治,而是简单做出一个大国可以且应该做的贡献。北京希望登月能使它的科学家更加深入了解月球上的自然资源。它的空间技术水平无需怀疑,但它能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太空管家”尚有疑问。
中国令人印象深刻的空间能力由大量的国家融资驱动,这种模式很像俄罗斯,它的可持续性是值得怀疑的,航天大国俄罗斯也经历了由资金问题和人力资源问题带来的持续下滑。如果中国的国家支持逐渐缩水,仅仅依靠谨慎的私营部门弥补缺口,中国在过去15年间取得的惊人进步将很难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