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富不“孝”

2014-06-24 11:49岑嵘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14年8期
关键词:李尔王埃米孝顺

岑嵘

最近,我在看湖南卫视的节目《变形计》。这是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的节目,参与节目的双方在七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互换的双方,常常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和有钱人家的少爷。

农村孩子和志军,每月只有五毛钱的零花钱,每顿饭只能吃洋芋,他要砍柴、放牛、帮家里干活,但从小到大他的成绩都是班上第一名。而城里有钱人家的孩子赵迪,自称是“赵家二公子”,在家里,他对家人动手;在学校,他对老师动手。当农村的孩子们把饭盒递到他面前时,他毫不客气地扔了出去。

李锦鉴是个富二代,也是个城市网瘾暴力少年,父亲的满脸无奈他视而不见,母亲的伤心哭诉他充耳不闻,只管沉浸在虚拟世界的暴力与刺激中。而来自农村的单亲兄妹韦志忠和韦方芳,家里只有年迈的奶奶、生病的父亲以及一屁股的债,年幼的兄妹早早承担起了家庭重担,从小缺失母爱的他们,却更懂谦让和分享,有着这个年纪的孩子所没有的成熟与懂事。

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穷人家的孩子更懂事、更孝顺?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翰·埃米施就致力于研究此类问题,他的研究结论很明确:财富越多,子女就越不孝顺。这也印证了长久以来许多为人父母者将信将疑的观点。

埃米施说,和穷人相比,有钱人在养育孩子时往往给子女提供更多的金钱和帮助。然而,这在孩子身上所起的作用和他们期望的好像正相反。根据英国的家庭调查数据,以拥有大学学位的富家子弟为例,他们给父母打电话的次数要比普通人少20%,去看望父母的次数更是要少50%以上。

那么,是什么使得富人的孩子不够孝顺呢?埃米施解释说,这里有两个可能的经济学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收入的增长,他们尽孝道的成本也就相应提高。有钱的孩子把时间大多用在了开跑车、办party上,这些宝贵愉快的时间用在陪家人聊天上就好像变得很不值了,所以富裕往往会显著拉大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距离。并且,既然亲自看望可以用电话问候代替,那么接下来就会连电话都懒得打了。

另一个原因来自一个叫作“策略遗产理论”的经济学边缘分支。富人家的孩子只会付出确保其获得一份合理比例的遗产所必需的孝顺,在这里,孝顺更多的是一种交易,而那些没有同胞兄弟姐妹与之争夺财产的孩子则会更容易达成目的。

没错,这也是穷人的孩子更孝顺的原因,他们没有财产,不需要策略,他们知道生活的艰辛,亲情是他们最大的财富,和家人在一起显得弥足珍贵。

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中,当李尔王将财富和权力分给几个女儿时,立马招来了不孝女儿的无情背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对富人们给出了财产策略。为什么有些父母的捐赠要推迟到暮年才进行?因为考虑到整个家庭的利益,他们希望自己的财产能给孩子们提供一种长期激励(虽然迟早都是他们的)。在分到财产前,那些坏小孩会为了最终的利益站在父母这边。

有钱的父母们该做些什么呢?或许可以像比尔·盖茨一样把钱捐给慈善机构。不要犯李尔王那样的错误,先把钱交了出去。

【原载2014年第4期《大学

生》】

插图/“贫富差距”/黎 青

猜你喜欢
李尔王埃米孝顺
把信写给埃米莉
为数学而生——埃米·诺特
小熊沃鲁的雨天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适宜君王的风度”:论《李尔王》中的新旧君主
《李尔王》
离开李尔王的荒野
捕风的女孩
孝顺
La cultura de la piedad fi lial e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