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墨
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书 墨
张兆燕在课堂上
张兆燕,山东省临邑县临邑镇前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她在偏远乡村从事教育工作15年,“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所收获”是她成就事业的格言。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女教师,她没有形形形色色的荣誉,也没有专家级的教学经验,她就是本着“让每位孩子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收获”原则,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让她的学生和她在一起过好每一天。朴实的她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教学和生活中的她更是这些乡村学生眼中的“好妈妈”。她说∶跟这些朴实的乡村孩子在一起,我也在净化着心灵,无怨无悔。
张兆燕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学得快,忘得也快。尤其是农村的孩子,他们回家后不写作业,家长也对学习不很关心,不督促孩子学习,让这群小学生们遗忘得更快。而小学的教育基本以记忆为主,小学教师必须像老黄牛一样,一节课后,她都要求学生记下这节课的重点,早晨或中午来到学校的时候,就背或写这些内容。完成任务的由组长检查后,可以玩或看一下课外书;完不成的可适当放宽时间,一天记不住,可以两天或三天。这样一课接一课复习,等学完一单元,她再领导学生对这一单元进行复习,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已经是很牢固了,就是基础再差的同学也能把基本的字词掌握,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张兆燕说,识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内容,在众多教学资料和方法中,采用“奇特联想识字法”,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比如,认识了“令”字之后,就应带领学生学习“冷、铃、邻、岭“等字,并加上一些形象的动作,让同学们在形象中加深认识。小学生的想象不只丰富还非常奇特,他们常常能将一些看上去毫无关系的事物和人连在一起,组成奇异的场面和情节。
一次,张兆燕在课堂上教“滚“字,由于这个字比较复杂,教了很多遍同学们还是对这个字不熟悉,她就鼓励大家想象,一位同学说∶发大水了(三点水旁),一只大公鸡(公)被大水冲到衣服里(衣),到处乱“滚”。另一位学生则说∶下大雨了(三点水旁),一位老公公(公)穿着雨衣(衣)出门,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地上打了个“滚”。同学们边说还边做着形象的动作,引来一阵阵欢笑,结果,这个字就在笑声中被准确的记牢了。再比如 “赢”字,是低年级中较复杂的一个字,她让同学们先观察再联想,一位学生是这样想的∶一个人死了(亡),放进一“口”棺材里,送到“月”亮上他又活了,在月亮上捡“贝”壳,活得很平“凡”。在我们成人的世界里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却被这些小孩子想象如此生动,并且记忆牢固。
在学生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字义后,张兆燕继续引导学生再次展开联想,摸索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用刚学过的生字说一句话,用“你、讲、的、记”说一句话,有的说∶“你讲的话,我记不住。”有的说∶“小红讲的话,你记住了吗?”有的说∶“上课时,你要记住老师讲的话。”还有的说∶“老师讲的什么,你记下来了吗?”不同的句子,学生们能说出五彩纷呈的话语。她还把单个字组成词来练习,如用“急忙,拎着 ,打扫”说一句话,有的说,“下雨了,同学们都急忙拎着书包回家了,只有几个值日生留下打扫卫生。”有的说,“下班了,妈妈急忙去菜市场买菜,然后拎着菜回家。一进门,妈妈就忙着洗菜做饭,还打扫卫生,妈妈真的很辛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通过这种训练,她的学生基本功都很扎实。
张兆燕说,识字教学必须与阅读同步,在阅读教学中把识字与学词、学句、口语表达等有机整合,让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深和巩固。尤其是低年级阅读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巩固识字效果。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一分钟》一课时,首先要让学生运用一定的符号圈画出本课的生字,并且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步感知字形,了解字义;再引导学生根据字形特点,选择自己熟悉的方法记生字;最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随文识字。这时,每个学生都赋予了生字以感情色彩,使生字成为有意义的符号。让孩子走进无声的美丽世界,只有当学生从阅读中尝到识字的乐趣时,阅读才能成为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张兆燕所在的学校是个民族小学,以回族孩子为主。记得她刚接一年级时,开学第一天,班里来了一个脏兮兮的孩子。这个孩子已经十多岁了,可还没上过学,同学们见了她都躲。
张兆燕先领着她到办公室把手脸洗干净,上课时,她又发现孩子的书包里没有铅笔盒,只有一支铅笔和一本发皱的本子。她把新书发给这个同学时告诉她∶“你自己写上名字。”可是孩子拿着笔却不动,只是低着头,其他同学七嘴八舌地嘲笑她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张兆燕说∶“告诉老师你的名字?”她小声说∶“马如伟。”张兆燕说∶ “这名字真好,你的父母希望你长大了成为伟人啊……”
从那以后,张兆燕每天清晨早去半个小时辅导马如伟同学,并且发动其他同学也来帮助她。帮助马加伟养成洗脸洗手的习惯,并时常给她剪指甲、梳头发。一学期后,马如伟学习成绩上升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