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景观户外标识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2014-06-24 14:34:59秦子晗罗培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华蓥山石林科普

秦子晗,罗培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地学景观户外标识系统优化模式研究
——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

秦子晗,罗培

(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户外标识系统存在专业知识缺乏、“过度专业性”、语言表述、翻译不规范等问题;内容结构上也存在展示内容不全面、重点不突出、条理不清楚。在展示形式方面,制作的规范性、安置位置的合理性和数量的不足等问题也较为突出。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优化户外标识系统的技术思路,并重点构建了景观说明牌、景区说明牌以及科普说明牌的解说优化模式。

地学景观;国家地质公园;户外标识;优化模式;华蓥山

地质公园建设的宗旨在于保护和合理开发珍稀的地质遗迹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科学旅游、普及地学知识,并结合地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促进旅游业和经济的发展。作为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和开发的平台,地质公园特别强调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功能[1,2],这也是区别于一般景区的关键所在。地质公园的标识解说系统是地学知识普及美学价值展示的载体。《地质公园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 地质公园的标识解说系统主要内容包括地质公园主、副碑、地质公园博物馆、地质公园科普影视馆、景点(景物)解说牌、导引标志和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等。根据所处的位置,标识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室内标识系统和户外标识系统。户外标识系统是游客接触最多、最为便利的标识系统。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游客获得地学科普知识的方式主要是户外标识系统,科学、简洁、通俗的标牌展示,使他们建立起了关于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相关理念。

相对于一般景区,地质公园标识系统要求更科学、更专业,因此众多学者对标识系统的内容要求、外形设计以及功能进行了研究。吴必虎、唐珈拉、邹伟、厉建新等[3-6]就旅游解说标识系统的设计做了专门论述,常艳新、张建国等[7,8]以杭州西湖景区的解说标识系统为例来研究了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在已有的研究中,普通景区的标识系统研究较多,而地质公园的标识系统研究则相对不足[1,9]。本文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分析了户外标识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标识系统的完善提出了建议,同时对解说系统的优化模式进行了构建。

1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及其户外标识系统现状

1.1 公园概况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川东侏罗山式褶皱西部第一复背斜——华蓥山大背斜西翼,川东平行岭谷西部第一山——华蓥山最高峰高登山西坡,面积49.75km2,含石林景区、天池湖景区和小山坝景区。景区集雄、险、秀、幽于一身,融地学、人文、生态景观于一体。以中亚热带典型的喀斯特“林中林”景观、华蓥山特有的“盆景式石林”、成因独特的构造岩溶湖泊、溶蚀塌陷作用形成的漏斗、洼地、溶洞、构造背景下的大断崖以及特有构造遗迹景观为代表性的地学景观,类型多样,数量众多,独特性高、典型性强。区内景观特殊的地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观赏价值使之成为西部地区旅游休闲、科普科研的重要区域。

1.2 户外标识系统的现状

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户外标识系统主要包括景区的主、副碑、交通指示牌、警示牌和管理牌、景区综合说明牌、景观说明牌、科普展示牌。种类符合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要求。主、副碑醒目,园区名称突出,设计美观;交通指示牌位置合理,能够恰如其分的起到给游客指示路线的作用;警示牌和管理牌一般位于游道旁或者景点旁,发挥了景观保护、环境保护的功能;景区综合说明牌放置在景区入口,是对景区进行一个总体的,概括的说明;景观说明牌主要位于各个具体的景点,其作用是对该景点的地质成因及美学、旅游学意义进行介绍;科普展示牌则主要用于对地质景观的形成进行地质学、地貌学等的科学阐述。

园区内的户外标识系统对景区的石林、化石、溶洞、水体、漏斗等景观进行了说明,标识牌上有中文、英语、日语及韩语四种语言的对应解释,分布较合理,基本能够满足游客的使用需求。

2 户外标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解说内容问题

2.1.1 专业性问题

地质公园与一般景区差异明显,主要体现在其科研科普功能上,标识系统就承担着展示其科普及美学价值的作用。地质公园建设初期,由于有关部门和业主对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相关问题认识的局限性,标识系统上的展示内容仍然没有脱离一般景区的风格,有的内容缺乏科学性、专业性,有的语言表述不够清晰,部分内容还存在着一些文字和翻译错误。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景观说明牌为例,通过调研发现,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知识性问题、语言表述问题、翻译错误和错别字(表1)。

表1 标识牌内容专业性问题

1)专业知识缺乏:主要表现:一是在内容的阐述上有知识性的错误,比如对景观的特征、成因的描述不符合地学类专业的相关概念、原理和语言表达方法,甚至出现知识性错误;二是大量采用神话传说的方式来介绍景点,以无厘头的趣味迎合游客,虽然可以增加一定的乐趣,但大多数游客更希望通过标识系统获得科普知识。其原因要是由于规划设计人员缺乏专业的地学旅游学知识而导致。

2)“过度专业化”:在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之前,其石林景区已被批准为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同时被广安市金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包经营,标识系统,特别是景观、景区说明牌的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缺乏科学解说。地质公园成立以后,在设计景区说明牌、景观说明牌和科普展示牌等标示标牌的时候,设计者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过度专业化”,忽略了大部分受众—普通游客的需要,他们最容易接受科普化而又通俗化的语言[10]。

3)语言表述:语言不够流畅,语序混乱,有错别字;解释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引起歧义。

4)翻译不规范:翻译上很多专业词汇被一些非专业的但是相对熟悉的词汇取代;语法错误,包括语态错误,时态不合理,词性不准确,语序混乱,科普化语言被口头语言取代;访谈发现,这种翻译均来自于非专业的广告制作商,他们主要通过网上各种翻译软件来实现。

2.1.2 结构性问题

此类问题主要出现在景观说明牌、科普展示牌和景区综合说明牌上。展示的版面有限,但要求展示内容全面。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现有的景观说明牌、科普展示牌和景区综合说明牌在展示内容的结构方面问题较多(表3),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不全面:景区说明牌一般应介绍景区位置、范围面积、交通、地质背景、地貌背景、主要景点、功能(地学、美学意义)等方面;景观说明牌重点阐述景观特征、成因、美学或地学价值等内容。公园内这两类标识牌往往缺少一个或多个内容,不能充分发挥引导、解说、科普和保护等功能。

表2 标识牌内容的结构性问题

2)重点不突出:如景观说明牌,其重点应该放在景观的成因的科普、通俗化解说上,以达到揭示自然奥秘,破除迷信的目的(表2),其他方面要求言简意赅;景区说明牌着重在于地质遗迹景观的介绍,科普、科研和观赏价值的阐述。景区内标识牌重点展示内容不突出或缺失的现象较多。

3)缺乏逻辑性:有的展示牌内容逻辑混乱,条理不清,可读性不强。

2.2 展示形式问题

2.2.1规范性问题

景区的户外标识系统虽然分布在不同位置,履行不同功能,但作为一个系统,应做到“形散而神聚”,即在风格样式上要统一。从整体上来说,一个景区内完整的、成熟的标识系统,除了版面上上科学、简洁、清晰的文字表述之外,还应该有地质公园的名称、景区名称、相关徽记。材质、体量、色彩搭配统一,与景观协调。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户外标识牌材质各异,风格不同。体量差异大,有的标识牌尺寸较大,影响美观;标识牌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差异太小,影响识别,主色调搭配随意,与景观不协调;材质选择多样,有的锈迹斑斑,有地腐朽破烂;标识牌上有的有公园名称、景区名称和徽记,有的缺失。随机选择公园内45个标识牌进行抽样统计,统计项目为有无公园名称、景区、徽记名称,材质类型、体量大小和版面色调(表3)。

表3 户外标识系统规范性问题统计(单位:副)

2.2.2 安置位置问题

地质公园景区内部分标识牌位置安置问题突出。一部分安置在景点正前方,挡住游客视线;一部分位于景点中间(如石林),影响整体美观,给人整体的感受是:没有画龙点睛之意,常有喧宾夺主之感。

2.3 数量问题

《地质公园技术规范》中明确指出: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都要设立科学、通俗、直观的中英文对照(或因地增加其它语种)解说牌。每个国家地质公园应不少于50块;有多个地理园区的地质公园,其每个独立园区应不少于30块。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在石林主景区有主碑,天池景区和小山坝景区皆设置了副碑。交通指示牌主要设置在岔路口,能够满足需求。科普展示牌、景区综合说明牌、警示牌和管理牌在数量上都能满足游客的使用需要,而三个景区的景观说明牌一共有37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3 标识系统的优化模式

3.1 户外标识系统优化的技术路线与思路

根据上述分析,展示内容的专业性和结构性问题,就是解决展示内容的“不专业化”、“过度专业化”、文字不规范、翻译问题和语言结构等问题。要解决专业性问题,必须采用多方参与,各取所长的优化技术路线(图1)。

具体思路:一方面由具备相应的地质学、地貌学等专家提供专业性的解说;然后由旅游专业人员从美学角度,结合当地民俗、传说,进行美学价值的描述;再由文字功底深厚的专业人士,对文字进行编写。文字的技术规范须严格遵照2003年1 月1 日起正式实施的《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的国家标准(GB/T 10001.2—2002),防止信息混乱[11]。最后是“实验性展示阶段”,将部分编辑完成的景观或景区说明文字随机发送游客进行访谈,说明目的,并附设诸如“这段文字是否将景观解释清楚?”、“从文字上是否感觉到该景观的美?”、“是否从文字上学习到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哪些文字你感觉难懂,建议怎么修改?”等类似问题,设法收回反馈意见。地学类、旅游学专家参考游客意见,一方面将不符合实际的景观描述语言进行删减,同时将过于专业化的解说语言进行科普化、通俗化修改。最后形成较为完善的说明文字。

展示方面首先要求所有的标示标牌必须有国际地质公园徽记、公园名称、园区名称。确定不同标识标牌的展示风格,包括材质、规格、外观形式、色彩搭配、文字字体与大小等的统一。特别强调的是材质选择要根据考虑当地气候特点,色彩配合要与景观、景区相协调。标识标牌安置既要能满足游客阅读的需要,又不能遮挡景观、喧宾夺主,如选择靠山一侧,景观左前方或右前方等。

3.2 户外标识系统的优化模式构建

户外标识解说牌因分布广泛,应使用直接方便、内容的针对性强,成为景区重要的解说媒体[12]。3.2.1 景观说明牌优化模式

一般要求设置在主要地质遗迹景物(点)旁,有中英文或者是其它语种的对照。其作用是帮助游客更好的欣赏景点,了解其科学成因。根据多年的经验和游客需求,提出景观说明牌展示内容优化模式如图2。基本模式是:特征描述+成因解释+地学、美学价值。特征描述要求规范、形象、简洁、美感。所谓规范是指从景观的各个参数来描述各个景观的外部特征。如瀑布,其参数包括高、宽、形态、声音几个方面;所谓形象,即采用拟人或者拟物化的语言来描述其总体特征;成因解释要求专业、通俗。所谓专业是指对景观的阐述要从相关的专业出发,采用地学类相关学科规范的名词术语对景观进行介绍;所谓通俗则是指采用了一些专业的名词术语之后,用一些更能为大众所接受的通俗的语言对其进行解释。例如“溶蚀平原,当地称‘坝子’”。地学价值的阐述要求简洁、具体。所谓简洁是指文字阐述简单,篇幅少;所谓具体是指给游客展示的价值要特定,不能空泛,如“华蓥山崖”(断层崖)的科研科普价值说明“是研究华蓥山构造的良好素材,是我们了解华蓥山众多陡崖形成的范例”。

以“天然盆景”的景观说明牌为例,按以上模式构建方法,展示内容可如下:“由多处顶部长满灌丛的溶柱组成,犹如‘天然盆景’。石林多呈方柱状或棱柱状,长期的风化和溶蚀作用使碳酸岩石形成竖直方向的裂缝,常绿藤蔓植物(黄刺卫茅和常春藤)随裂缝攀壁而上,到达石柱顶端,植物呈簇发育,枝繁叶茂。奇特的组合留住了游客探索自然奥秘的脚步”。第一句是特征描述,第二句是成因解释,最后一句是地学学价值阐述。整个展示内容全面、简洁,逻辑清晰。

3.2.2 区说明牌优化模式

图1 户外标识系统优化的技术路线

图2 景观说明牌优化模式

景区说明牌一般放置在景区入口处,是对整个景区进行全面综合的介绍,一般文字较长。制作良好的景区综合说明牌能够在游客进入景区时,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景区说明牌必须包含景区概况、主要地质遗迹及特征、地学和美学意义三部分。景区的概况包括内容有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公园范围、地貌气候条件等,内容全面,用词简洁;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介绍应该在专业规范的同时突出其特色景观;科研、科普和美学意义的阐述要有的放矢、专业、通俗及具体,不能泛泛而谈(图3)。

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石林景区的景区说明牌为例,其表述内容为:“石林景区位于华蓥山的最高峰高登寺下,面积约5km2集幽、秀、奇、险于一身,聚石林、漏斗、洼地、溶洞、湖泊于一体,融自然、人文、科普景观于一炉。华蓥山石林是典型的中亚热带“林中林”景观,世间罕见的“盆景式”石林,欲盖“兴文”之雄浑,不让“路南”之绮丽。石林林中有石,石中有林,石上有树,树从石生,树为石首,石崁树根,树石相衬,石树合一,千姿百态、仪态万千;陡峭的华蓥山崖,薄如刀锋、陡峭耸峙,巧夺天工;绿树掩映中湖泊水清如镜,波光粼粼;漏斗与溶洞相连,成因奇特,引人入胜;起于唐代的普贤殿、高登古刹、观音寺和大吉祥平安朝圣寺是朝圣者的圣地;更有双枪老太婆指挥洞、存粮处、打靶场、瞭望台等华蓥山游击队留下战斗足迹。石林景区是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核心景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你欣赏华蓥山特有的“盆景式”石林景观的好去处,是研究亚热带中低山岩溶的典型地区”。该描述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石林景区位置面积,属于概况的内容,第二部分景区主要景观阐述,突出石林、陡崖、洼地等主要景观,最后一部分阐述其美学价值和科研科普价值。

3.1.3 科普展示牌优化模式

科普展示牌的主要作用是针对某一类地质遗迹或和景区相关的地质现象,向游客阐述其特征及科研科普和美学价值,如可以把“褶皱”、“断层”、“石林”、“陡崖”、“天池”、“天坑”、 “岩溶作用”、“溶洞”等作为科普内容。科普展示牌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地质现象的科学解释;本公园该地质现象的存在情况,含丰度、品质和特征;美学、科学价值展示。由此本文构建了科普展示牌解说优化模式(图4)。

例如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对“石芽、石林”的科普展示:“地表水沿可溶性岩石(如石林的石灰岩)表面和裂隙流动时进行不断的溶蚀和侵蚀,所形成的凹槽称为溶沟,而相对突起的未被溶蚀的部分叫石芽。一般的石芽较低,多为1~2m,埋于土下的叫埋藏石芽,裸露地表的叫裸露石芽,发育比较高的石芽称石林。华蓥山石林景区内既有丰富的石林景观,也有大面积分布的石芽,是我国南方岩溶良性生态非石漠化景观之典型代表,对岩溶地区的石漠化治理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这些石芽石林形态万千,造型各异,引人无限遐思!”通过上述实例,可以看出,第一句是对石芽、石林的成因及科普介绍,第二句是阐述本景区石芽、石林的情况,第三句是其科研价值介绍,最后一句则阐述了其美学意义。按照这个框架模式构建的科普展示牌展示内容,能够比较全面准确的表达某类地质现象的介绍,实现科普展示牌的功能。

3.2.4 警示牌、管理牌展示内容的完善

警示牌与管理牌作为景区的一个辅助管理工具,其展示内容相对景区综合说明牌,景观说明牌和科普展示牌更简单,语言更简洁。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中的警示牌和管理牌数量众多,但是在展示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语气比较生硬,亲和力不够,游客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警示牌和管理牌展示内容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亲和力的加强。例如东石林溶洞口警示牌为:“勿触摸洞中景观!”语气生硬。如果将其换为:“您的轻轻一碰,我的千年修护!”语气和缓,游客的接受度更高。

图3 景区说明牌优化模式

图4 科普展示牌优化模式

4 结论

1)地质公园户外标识系统所存在的内容和形式上的问题,是在走访大量地质公园基础上,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提出的,是具有共性和紧迫性的问题。所提问题是否得到重视,是否得到完善,直接关系到地质公园建设能否成功,地学旅游、科研、科普功能是否实现的问题。

2)所提出的户外标识系统优化的技术路线和思路,是基于作者多年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的实践;所构建的景观说明牌、景区说明牌和科普展示牌等的解说优化模式,已在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到检验,通过回访证明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并对其他地质公园标识标牌系统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3)所提出的思路和所构建的模式是否在其他地质公园普遍使用,还需进一步验证。的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质公园建设,对户外标识标牌系统的内容和形式的研究还需进一步完善。

[1] 王艳.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广西鹿寨香桥喀斯特生态国家地质公园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2(1):19~23.

[2] 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4~46,

[3] 唐珈拉.旅游解说系统规划初探[J].旅游学刊,2003,18(3):13~17.

[4] 王维正.国家公园[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5] 厉新建.旅游产品特点、消费技术与景区解说系统[J].人文地理,2004,19(2):43~46.

[6] ORAMSM B. Using interpretation to manage nature based tourism[J].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1995,4(2):81~94..

[7] 常艳新,陆诤岚.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标识系统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0,76:71~73.

[8] 张建国,潘百红,王燕.杭州西湖景区解说标识系统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4):195~200.

[9] 宋斌.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标识设计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1.

[10] 洪艳, 陶伟.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以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11):43~48.

[11] 毛伟.旅游标识系统与旅游景区经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0(4):67~69.

[12] 邓明艳,覃艳.基于需求分析的遗产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研究—以峨眉山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25(7):35~40.

Study of Optimization Model for Outdoor Sign Boards
of Geological Landscape——By the Example of Huayingshan National Geopark

QIN Zi-han LUO Pei
(College of Land and Resources,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2)

Many problems such as expertise deficiency, over-specialization, non-standard linguistic representations and translation and so on are present in outdoor sign boards of Huayingshan National Geopark.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model for optimizing the outdoor sign boards of geological landscape such as landscape commentary sign board, district commentary sign board and popular science sign board.

geological landscape; national geopark; outdoor sign board; optimization model; Huayingshan

P963

A

1006-0995(2014)02-0315-06

10.3969/j.issn.1006-0995.2014.02.038

2013-12-09

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青年项目(编号:11ZB035),西华师范大学科研启动项目(编号:05B046)

秦子晗(1979—),女,四川邻水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GIS应用与旅游生态环境研究

猜你喜欢
华蓥山石林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 02:13:30
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党史文苑(2020年1期)2020-03-16 03:17:30
黄河石林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20
相约在石林
民族音乐(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6
我用一生在华蓥山爱着
散文诗世界(2016年5期)2016-11-22 02:08:59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石林学校
石林迷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