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材“活动”栏目选择取向研究

2014-06-24 21:45石家锐郭俊
地理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栏目教材实验

石家锐+郭俊

一、活动栏目概况

本文研究的活动栏目仅指教材中以“活动”为名的栏目,不包括以读图思考、案例、阅读、问题研究等命名的其它栏目。本文从活动栏目的数量、主题和形式三方面介绍教材中活动栏目的基本概况。

1.活动栏目数量

按照活动的场所分类,活动栏目有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之别,并且以课内活动为主。每节课活动栏目数量的多少关系到该节课的容量大小,因此,活动栏目数量需要与课时安排相协调。根据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8课时,其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各2课时,第四节和问题研究各1课时。如表1所示,除了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外,每一节活动栏目的数量和课时安排情况是平均1个课时2个活动。

2.活动栏目主题

活动栏目主题紧紧围绕三个方面。第一,围绕重要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掌握,如大气逆辐射、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海陆气压差异与气压带、东亚季风、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等。第二,围绕基本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正确读取气压分布图,分析地区的气压状况、风向与气压变化;培养学生阅读思考气温、降水量图表的能力,以及归纳气候特征和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判断锋的类型,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时段的天气现象;独立思考全球变暖的影响。第三,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单圈环流、世界气候类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见表2)。

3.活动栏目形式

教材活动栏目形式灵活多样,如图1所示,大致有8种形式。占主导地位的是读图分析形式以及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阅读思考形式。读图分析形式,通过图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活动形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地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思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其它活动形式,如预测、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画图,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在教材中数量也较少。

二、活动栏目存在的问题

教材活动栏目在数量、主题和形式方面分别考虑到课时安排、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犹如“真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一样,活动栏目的编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可行性不大

活动的可行性是地理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活动可行性不大,容易导致教材活动栏目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如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活动2,请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个实验。该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可见,实验活动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然而不少一线地理教师反映,实验材料准备不方便、所需经费多且现象不明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个实验或者采取其它方式实现这个实验目的。

2.活动操作性不明显

教材中读图分析、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阅读思考三种主要活动形式所占比重分别是40%、13%、13%,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认知性和思辨性,较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即使学生地理思维“活”了,在实际操作或实践方面也没有真正“动”起来。一些有助于增强学生地理操作技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情境和条件的活动形式,如实验、制作模型、画图等,在教材中比重偏少。从整体上看,活动栏目的操作性不明显。

3.活动知识容量偏大

活动的知识容量与活动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材中若活动的内容边界不合理、知识容量大,学生学习起来便会有困难,且花费时间多,与有限的课时形成冲突。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39页活动“世界气候类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虽然前两个问题不涉及深层原因分析,但每一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读图比较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活动栏目的选择取向

教材活动栏目在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和瓶颈,但并不意味需要减少教材活动栏目的设置,真正需要的是明确教材活动栏目的选择取向,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理念取向

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形成地理课程思想的基本前提。理念取向意味着活动栏目编制需反映和渗透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先进、科学的地理课程思想指导下,为师生提供开展活动的资源。另一方面,理念取向不需要每一个地理活动都全面、综合地凸显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因为这既难以实现,又不一定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理念取向下,教材活动的选择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使每一活动都具有地理特色和教学价值;在有限课时情况下,活动的开展不应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地理;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同地理学习需要。

2.标准取向

标准取向即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为依据编制活动栏目。如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标准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49页相应的活动栏目是让学生预测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问题。单从活动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具体资料,但活动内容是让学生预测冰川范围和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或者其它预测,学生通过这节课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具备预测这些问题的能力。因此,标准取向并不意味着活动栏目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而是在满足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在标准取向下,活动栏目应考虑学生各种地理能力的培养,协调安排思辨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的数量;围绕标准要求,对活动的知识容量进行合理定位,确定活动的内容边界。

3.教学取向

活动栏目最终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因此不能忽视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因素,关注师情和学情。教学取向下的活动栏目编制应能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朝着利教乐学的方向发展。如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建构;预测“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活动,创设科学家推测地理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海陆热力环流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灵活的活动栏目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及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宝贵资源。

四、结论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地理活动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各地地理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教材活动栏目的编制应当明确基本的理念取向、标准取向和教学取向,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资源或范例。但活动栏目的实施需要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教材活动进行二次设计。以“热力环流”实验活动为例,一些地理教师根据其原理设计了更方便易行的实验,包括改变材料、将长方体玻璃缸换成废弃纸盒、把热水换成电热炉;在保证实验科学、现象明显的前提下,简化实验步骤;有的教师还提出,做个对比实验,在玻璃缸或纸箱中不放置冰块等。因此,只有在取向明确和教学优化的相互推动下,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才能日趋完善,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活动栏目概况

本文研究的活动栏目仅指教材中以“活动”为名的栏目,不包括以读图思考、案例、阅读、问题研究等命名的其它栏目。本文从活动栏目的数量、主题和形式三方面介绍教材中活动栏目的基本概况。

1.活动栏目数量

按照活动的场所分类,活动栏目有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之别,并且以课内活动为主。每节课活动栏目数量的多少关系到该节课的容量大小,因此,活动栏目数量需要与课时安排相协调。根据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8课时,其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各2课时,第四节和问题研究各1课时。如表1所示,除了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外,每一节活动栏目的数量和课时安排情况是平均1个课时2个活动。

2.活动栏目主题

活动栏目主题紧紧围绕三个方面。第一,围绕重要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掌握,如大气逆辐射、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海陆气压差异与气压带、东亚季风、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等。第二,围绕基本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正确读取气压分布图,分析地区的气压状况、风向与气压变化;培养学生阅读思考气温、降水量图表的能力,以及归纳气候特征和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判断锋的类型,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时段的天气现象;独立思考全球变暖的影响。第三,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单圈环流、世界气候类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见表2)。

3.活动栏目形式

教材活动栏目形式灵活多样,如图1所示,大致有8种形式。占主导地位的是读图分析形式以及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阅读思考形式。读图分析形式,通过图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活动形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地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思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其它活动形式,如预测、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画图,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在教材中数量也较少。

二、活动栏目存在的问题

教材活动栏目在数量、主题和形式方面分别考虑到课时安排、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犹如“真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一样,活动栏目的编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可行性不大

活动的可行性是地理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活动可行性不大,容易导致教材活动栏目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如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活动2,请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个实验。该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可见,实验活动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然而不少一线地理教师反映,实验材料准备不方便、所需经费多且现象不明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个实验或者采取其它方式实现这个实验目的。

2.活动操作性不明显

教材中读图分析、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阅读思考三种主要活动形式所占比重分别是40%、13%、13%,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认知性和思辨性,较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即使学生地理思维“活”了,在实际操作或实践方面也没有真正“动”起来。一些有助于增强学生地理操作技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情境和条件的活动形式,如实验、制作模型、画图等,在教材中比重偏少。从整体上看,活动栏目的操作性不明显。

3.活动知识容量偏大

活动的知识容量与活动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材中若活动的内容边界不合理、知识容量大,学生学习起来便会有困难,且花费时间多,与有限的课时形成冲突。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39页活动“世界气候类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虽然前两个问题不涉及深层原因分析,但每一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读图比较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活动栏目的选择取向

教材活动栏目在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和瓶颈,但并不意味需要减少教材活动栏目的设置,真正需要的是明确教材活动栏目的选择取向,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理念取向

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形成地理课程思想的基本前提。理念取向意味着活动栏目编制需反映和渗透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先进、科学的地理课程思想指导下,为师生提供开展活动的资源。另一方面,理念取向不需要每一个地理活动都全面、综合地凸显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因为这既难以实现,又不一定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理念取向下,教材活动的选择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使每一活动都具有地理特色和教学价值;在有限课时情况下,活动的开展不应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地理;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同地理学习需要。

2.标准取向

标准取向即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为依据编制活动栏目。如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标准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49页相应的活动栏目是让学生预测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问题。单从活动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具体资料,但活动内容是让学生预测冰川范围和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或者其它预测,学生通过这节课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具备预测这些问题的能力。因此,标准取向并不意味着活动栏目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而是在满足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在标准取向下,活动栏目应考虑学生各种地理能力的培养,协调安排思辨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的数量;围绕标准要求,对活动的知识容量进行合理定位,确定活动的内容边界。

3.教学取向

活动栏目最终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因此不能忽视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因素,关注师情和学情。教学取向下的活动栏目编制应能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朝着利教乐学的方向发展。如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建构;预测“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活动,创设科学家推测地理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海陆热力环流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灵活的活动栏目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及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宝贵资源。

四、结论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地理活动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各地地理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教材活动栏目的编制应当明确基本的理念取向、标准取向和教学取向,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资源或范例。但活动栏目的实施需要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教材活动进行二次设计。以“热力环流”实验活动为例,一些地理教师根据其原理设计了更方便易行的实验,包括改变材料、将长方体玻璃缸换成废弃纸盒、把热水换成电热炉;在保证实验科学、现象明显的前提下,简化实验步骤;有的教师还提出,做个对比实验,在玻璃缸或纸箱中不放置冰块等。因此,只有在取向明确和教学优化的相互推动下,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才能日趋完善,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一、活动栏目概况

本文研究的活动栏目仅指教材中以“活动”为名的栏目,不包括以读图思考、案例、阅读、问题研究等命名的其它栏目。本文从活动栏目的数量、主题和形式三方面介绍教材中活动栏目的基本概况。

1.活动栏目数量

按照活动的场所分类,活动栏目有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之别,并且以课内活动为主。每节课活动栏目数量的多少关系到该节课的容量大小,因此,活动栏目数量需要与课时安排相协调。根据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师用书的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8课时,其中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各2课时,第四节和问题研究各1课时。如表1所示,除了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外,每一节活动栏目的数量和课时安排情况是平均1个课时2个活动。

2.活动栏目主题

活动栏目主题紧紧围绕三个方面。第一,围绕重要的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的掌握,如大气逆辐射、热力环流、三圈环流、海陆气压差异与气压带、东亚季风、冷锋与暖锋、气旋与反气旋等。第二,围绕基本地理技能的培养,如正确读取气压分布图,分析地区的气压状况、风向与气压变化;培养学生阅读思考气温、降水量图表的能力,以及归纳气候特征和判断气候类型的能力;依据材料信息判断锋的类型,锋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三个时段的天气现象;独立思考全球变暖的影响。第三,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如单圈环流、世界气候类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见表2)。

3.活动栏目形式

教材活动栏目形式灵活多样,如图1所示,大致有8种形式。占主导地位的是读图分析形式以及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阅读思考形式。读图分析形式,通过图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活动形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活学地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思考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其它活动形式,如预测、实验、制作地理模型、画图,相对而言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在教材中数量也较少。

二、活动栏目存在的问题

教材活动栏目在数量、主题和形式方面分别考虑到课时安排、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因素,但是犹如“真理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一样,活动栏目的编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可行性不大

活动的可行性是地理课堂活动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前提。活动可行性不大,容易导致教材活动栏目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如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活动2,请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个实验。该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可见,实验活动具有重大的教学意义。然而不少一线地理教师反映,实验材料准备不方便、所需经费多且现象不明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略这个实验或者采取其它方式实现这个实验目的。

2.活动操作性不明显

教材中读图分析、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阅读思考三种主要活动形式所占比重分别是40%、13%、13%,这些活动具有很强的认知性和思辨性,较少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即使学生地理思维“活”了,在实际操作或实践方面也没有真正“动”起来。一些有助于增强学生地理操作技能,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情境和条件的活动形式,如实验、制作模型、画图等,在教材中比重偏少。从整体上看,活动栏目的操作性不明显。

3.活动知识容量偏大

活动的知识容量与活动涉及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密切相关,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教材中若活动的内容边界不合理、知识容量大,学生学习起来便会有困难,且花费时间多,与有限的课时形成冲突。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39页活动“世界气候类型”,学生需要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虽然前两个问题不涉及深层原因分析,但每一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读图比较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活动栏目的选择取向

教材活动栏目在教学中存在上述问题和瓶颈,但并不意味需要减少教材活动栏目的设置,真正需要的是明确教材活动栏目的选择取向,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理念取向

理解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形成地理课程思想的基本前提。理念取向意味着活动栏目编制需反映和渗透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先进、科学的地理课程思想指导下,为师生提供开展活动的资源。另一方面,理念取向不需要每一个地理活动都全面、综合地凸显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因为这既难以实现,又不一定符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在理念取向下,教材活动的选择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使每一活动都具有地理特色和教学价值;在有限课时情况下,活动的开展不应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是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地理;活动形式趋于多样化,满足学生不同地理学习需要。

2.标准取向

标准取向即以地理课程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为依据编制活动栏目。如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标准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对水井进行定点、定时观测,记录水位、水色等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和主要原因。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教材49页相应的活动栏目是让学生预测全球变暖将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相关问题。单从活动本身而言,它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具体资料,但活动内容是让学生预测冰川范围和海洋面积的可能变化或者其它预测,学生通过这节课前面知识的学习已具备预测这些问题的能力。因此,标准取向并不意味着活动栏目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而是在满足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在标准取向下,活动栏目应考虑学生各种地理能力的培养,协调安排思辨性活动和操作性活动的数量;围绕标准要求,对活动的知识容量进行合理定位,确定活动的内容边界。

3.教学取向

活动栏目最终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价值,因此不能忽视地理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因素,关注师情和学情。教学取向下的活动栏目编制应能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结构,朝着利教乐学的方向发展。如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画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模式图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主动建构;预测“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活动,创设科学家推测地理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决海陆热力环流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灵活的活动栏目为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及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宝贵资源。

四、结论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地理活动在这两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国各地地理教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教材活动栏目的编制应当明确基本的理念取向、标准取向和教学取向,为教师开展活动提供资源或范例。但活动栏目的实施需要一线地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教材活动进行二次设计。以“热力环流”实验活动为例,一些地理教师根据其原理设计了更方便易行的实验,包括改变材料、将长方体玻璃缸换成废弃纸盒、把热水换成电热炉;在保证实验科学、现象明显的前提下,简化实验步骤;有的教师还提出,做个对比实验,在玻璃缸或纸箱中不放置冰块等。因此,只有在取向明确和教学优化的相互推动下,地理教材活动栏目才能日趋完善,真正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猜你喜欢
栏目教材实验
教材精读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征 稿
品牌栏目策划新方法——栏目品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