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分析

2014-06-24 21:17王志华陆艳
地理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网点站点布局

王志华+陆艳

一、内容结构分析

本标准的认知内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三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四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涉及的概念是“聚落空间形态”,指人类聚居地的外部形态,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本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分解、剖析之意。先静态理解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站点、交通线路、综合交通网)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态,以此为基础动态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一般过程,掌握其影响的一般规律及本质原因;某个城市在某个时期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兴衰变化,必然会带来相应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张或者停滞甚至萎缩。从形成条件(即组织商品和聚集消费人群)认识商业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理解交通运输是影响商业网点区位、规模、密度等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带来商业网点布局的新形式和新变化。分析的结果都要落实到地域联系上,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是交通带来的人员和物资流动体现的地域联系,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也是如此。理解交通是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经济、历史人文都是影响因素。

本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分析过程应从实例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要能运用到实例中去。教师要选取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例,发现规律,认识本质。训练学生掌握从分析实例到概括规律再到认识本质的学习方法,逐渐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二、知识体系分析

常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前一内容标准中已经涉及,因此,在实施本内容标准时可以将这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适当处理,按照运输线路所处空间将其分为三类,即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种划分方法能更直观地通过空间属性,将运输方式与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联系起来。三种运输类型的比较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三种运输类型的区别在于线路所处空间不同,共同点是站点所处空间都在陆地上。由于聚落和商业都是布局在陆地上,因此,聚落的空间形态与三种运输类型的站点、陆路运输和内河航运的线路所在位置及布局密切相关,这是分析其影响过程的知识基础。陆路运输的站点、线路和内河航运的线路对聚落空间形态有影响,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只有站点能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一个特殊的例外,即管道运输的线路是封闭的,它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不大。

聚落空间形态按方位划分为水平形态和垂直形态。商业网点按空间位置可分为城区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郊区的购物中心和乡村的零售商店。

在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众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中,交通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商业形成的两大条件——畅通的顾客流和商品流,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最具地理特色的因素,体现了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站点和线路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网带来的影响。受单一交通站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点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早期,可见于部分欠发达的村镇聚落。受单一交通线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中期,可见于部分小城镇聚落。受综合交通网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面状或星状。它们在发展中综合,在变化中体现影响。既要从某一时刻的静态去把握,又要从时间演替和空间差异中去分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中,“变化”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受其影响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不同,交通繁忙时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呈扩张状态,交通衰落时则呈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二是指空间变化,即空间差异,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也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各异。“变化”的产生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发的变化,一是人为的变化即规划。这两种情况下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因”,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特征是“果”。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都属于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们都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达到先天具备条件、满足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能力层次分析

“结合实例,分析……”,意味着落实本标准的认知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即先有实例,后有规律原理。这样要求,不仅降低学习难度,还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其影响过程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即城市空间形态首先是在交通站点(也称节点)形成点状形态,然后沿交通线延伸成线状形态,最后在多条交通线和多个站点的引导下发展成面状,在形成面状之前还可以形成放射状或星形的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自发状态下,这一过程体现十分明显。遵循的原理是:交通通达性提高,土地价值增大,土地利用方式由乡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空间形态随之改变。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交通带来的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商业点一定是布局在交通便捷的位置,交通越便捷,商业点规模越大,交通网密集,商业网点也密集。布局商业网点要遵循交通便利原则。遵循的原理是:交通为商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品和消费人群,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时,除了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外,还应遵循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点线面”规律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交通便利原则,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前提,布局好城市交通运输的站点和线路、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需要。

四、教学价值分析

本标准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对现实世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解释价值;二是对聚落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规划价值;三是科学合理选择商业点区位的实用价值;四是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教育价值。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都能解释其由来,理解一个城市为何会形成现在的空间形态。关键是掌握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方法,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角度着手,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提高土地价值,变乡村用地为城市用地,形成城区。理解一个商业中心或商业点为何选择现在的位置,也要从便利的交通能够带来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的角度去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管理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城市规划时,必须选取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布局,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形成合适的城市空间形态,方便城市的管理,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

通过本标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具体知识,还能学到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方法,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过程和规律,训练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以及因时因地制宜、城市持续发展等具有地理特色的思想观念。

一、内容结构分析

本标准的认知内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三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四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涉及的概念是“聚落空间形态”,指人类聚居地的外部形态,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本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分解、剖析之意。先静态理解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站点、交通线路、综合交通网)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态,以此为基础动态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一般过程,掌握其影响的一般规律及本质原因;某个城市在某个时期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兴衰变化,必然会带来相应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张或者停滞甚至萎缩。从形成条件(即组织商品和聚集消费人群)认识商业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理解交通运输是影响商业网点区位、规模、密度等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带来商业网点布局的新形式和新变化。分析的结果都要落实到地域联系上,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是交通带来的人员和物资流动体现的地域联系,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也是如此。理解交通是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经济、历史人文都是影响因素。

本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分析过程应从实例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要能运用到实例中去。教师要选取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例,发现规律,认识本质。训练学生掌握从分析实例到概括规律再到认识本质的学习方法,逐渐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二、知识体系分析

常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前一内容标准中已经涉及,因此,在实施本内容标准时可以将这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适当处理,按照运输线路所处空间将其分为三类,即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种划分方法能更直观地通过空间属性,将运输方式与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联系起来。三种运输类型的比较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三种运输类型的区别在于线路所处空间不同,共同点是站点所处空间都在陆地上。由于聚落和商业都是布局在陆地上,因此,聚落的空间形态与三种运输类型的站点、陆路运输和内河航运的线路所在位置及布局密切相关,这是分析其影响过程的知识基础。陆路运输的站点、线路和内河航运的线路对聚落空间形态有影响,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只有站点能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一个特殊的例外,即管道运输的线路是封闭的,它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不大。

聚落空间形态按方位划分为水平形态和垂直形态。商业网点按空间位置可分为城区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郊区的购物中心和乡村的零售商店。

在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众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中,交通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商业形成的两大条件——畅通的顾客流和商品流,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最具地理特色的因素,体现了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站点和线路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网带来的影响。受单一交通站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点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早期,可见于部分欠发达的村镇聚落。受单一交通线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中期,可见于部分小城镇聚落。受综合交通网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面状或星状。它们在发展中综合,在变化中体现影响。既要从某一时刻的静态去把握,又要从时间演替和空间差异中去分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中,“变化”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受其影响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不同,交通繁忙时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呈扩张状态,交通衰落时则呈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二是指空间变化,即空间差异,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也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各异。“变化”的产生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发的变化,一是人为的变化即规划。这两种情况下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因”,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特征是“果”。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都属于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们都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达到先天具备条件、满足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能力层次分析

“结合实例,分析……”,意味着落实本标准的认知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即先有实例,后有规律原理。这样要求,不仅降低学习难度,还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其影响过程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即城市空间形态首先是在交通站点(也称节点)形成点状形态,然后沿交通线延伸成线状形态,最后在多条交通线和多个站点的引导下发展成面状,在形成面状之前还可以形成放射状或星形的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自发状态下,这一过程体现十分明显。遵循的原理是:交通通达性提高,土地价值增大,土地利用方式由乡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空间形态随之改变。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交通带来的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商业点一定是布局在交通便捷的位置,交通越便捷,商业点规模越大,交通网密集,商业网点也密集。布局商业网点要遵循交通便利原则。遵循的原理是:交通为商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品和消费人群,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时,除了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外,还应遵循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点线面”规律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交通便利原则,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前提,布局好城市交通运输的站点和线路、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需要。

四、教学价值分析

本标准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对现实世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解释价值;二是对聚落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规划价值;三是科学合理选择商业点区位的实用价值;四是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教育价值。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都能解释其由来,理解一个城市为何会形成现在的空间形态。关键是掌握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方法,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角度着手,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提高土地价值,变乡村用地为城市用地,形成城区。理解一个商业中心或商业点为何选择现在的位置,也要从便利的交通能够带来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的角度去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管理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城市规划时,必须选取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布局,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形成合适的城市空间形态,方便城市的管理,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

通过本标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具体知识,还能学到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方法,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过程和规律,训练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以及因时因地制宜、城市持续发展等具有地理特色的思想观念。

一、内容结构分析

本标准的认知内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包含四部分内容,一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二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三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四是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涉及的概念是“聚落空间形态”,指人类聚居地的外部形态,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本标准的行为动词是“分析”,属于“理解”层次的水平要求,即分解、剖析之意。先静态理解在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站点、交通线路、综合交通网)影响下的聚落空间形态,以此为基础动态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一般过程,掌握其影响的一般规律及本质原因;某个城市在某个时期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发生兴衰变化,必然会带来相应城市空间形态的扩张或者停滞甚至萎缩。从形成条件(即组织商品和聚集消费人群)认识商业与交通运输的关系,理解交通运输是影响商业网点区位、规模、密度等的重要因素,交通运输的发展会带来商业网点布局的新形式和新变化。分析的结果都要落实到地域联系上,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是交通带来的人员和物资流动体现的地域联系,商业网点布局的变化也是如此。理解交通是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经济、历史人文都是影响因素。

本标准的行为条件是“结合实例”,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分析过程应从实例中来,分析得出的结论要能运用到实例中去。教师要选取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典型实例,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实例,发现规律,认识本质。训练学生掌握从分析实例到概括规律再到认识本质的学习方法,逐渐学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

二、知识体系分析

常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前一内容标准中已经涉及,因此,在实施本内容标准时可以将这五种交通运输方式进行适当处理,按照运输线路所处空间将其分为三类,即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这种划分方法能更直观地通过空间属性,将运输方式与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联系起来。三种运输类型的比较如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三种运输类型的区别在于线路所处空间不同,共同点是站点所处空间都在陆地上。由于聚落和商业都是布局在陆地上,因此,聚落的空间形态与三种运输类型的站点、陆路运输和内河航运的线路所在位置及布局密切相关,这是分析其影响过程的知识基础。陆路运输的站点、线路和内河航运的线路对聚落空间形态有影响,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只有站点能影响聚落的空间形态。有一个特殊的例外,即管道运输的线路是封闭的,它对聚落空间形态影响不大。

聚落空间形态按方位划分为水平形态和垂直形态。商业网点按空间位置可分为城区的商业街和商业小区、郊区的购物中心和乡村的零售商店。

在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众多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中,交通运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商业形成的两大条件——畅通的顾客流和商品流,都离不开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最具地理特色的因素,体现了地域联系。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包括站点和线路以及综合交通运输网带来的影响。受单一交通站点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点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早期,可见于部分欠发达的村镇聚落。受单一交通线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条带状(在小比例尺地图上观察),多属于城市发展中期,可见于部分小城镇聚落。受综合交通网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呈面状或星状。它们在发展中综合,在变化中体现影响。既要从某一时刻的静态去把握,又要从时间演替和空间差异中去分析。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影响中,“变化”表明了两层含义:一是指时间变化,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受其影响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不同,交通繁忙时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呈扩张状态,交通衰落时则呈停滞甚至萎缩状态;二是指空间变化,即空间差异,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不同,以此为基础形成的生产力水平和主流运输方式也不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各异。“变化”的产生还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自发的变化,一是人为的变化即规划。这两种情况下的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特征也不尽相同。在这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是“因”,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特征是“果”。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都属于人类活动的组成部分,它们都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要达到先天具备条件、满足人类需要、保护自然环境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能力层次分析

“结合实例,分析……”,意味着落实本标准的认知方式是从特殊到一般,即先有实例,后有规律原理。这样要求,不仅降低学习难度,还培养地理学习兴趣。

交通运输方式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其影响过程是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即城市空间形态首先是在交通站点(也称节点)形成点状形态,然后沿交通线延伸成线状形态,最后在多条交通线和多个站点的引导下发展成面状,在形成面状之前还可以形成放射状或星形的形态。在城市发展的自发状态下,这一过程体现十分明显。遵循的原理是:交通通达性提高,土地价值增大,土地利用方式由乡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城市空间形态随之改变。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交通带来的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交通运输方式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商业点一定是布局在交通便捷的位置,交通越便捷,商业点规模越大,交通网密集,商业网点也密集。布局商业网点要遵循交通便利原则。遵循的原理是:交通为商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品和消费人群,是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规划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时,除了要适应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外,还应遵循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点线面”规律和商业网点布局的交通便利原则,选择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是前提,布局好城市交通运输的站点和线路、形成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和建设宜居城市的现实需要。

四、教学价值分析

本标准的教学价值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对现实世界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的解释价值;二是对聚落空间形态未来发展的规划价值;三是科学合理选择商业点区位的实用价值;四是提升学生地理素养的教育价值。

对于任何一个城市的空间形态,都能解释其由来,理解一个城市为何会形成现在的空间形态。关键是掌握分析城市空间形态的方法,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角度着手,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居民出行和货物流通,提高土地价值,变乡村用地为城市用地,形成城区。理解一个商业中心或商业点为何选择现在的位置,也要从便利的交通能够带来大量消费人群和商品流的角度去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管理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城市规划时,必须选取适宜的交通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布局,在可预期的时期内,形成合适的城市空间形态,方便城市的管理,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带来丰厚的商业回报,促进城市的商业繁荣。

通过本标准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具体知识,还能学到分析城市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方法,掌握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影响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过程和规律,训练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以及因时因地制宜、城市持续发展等具有地理特色的思想观念。

猜你喜欢
网点站点布局
数字化时代的银行网点转型
以“夏季百日攻坚”推进远教工作拓展提升
达州银行:两机构获评“金融消费示范网点”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快递小哥的一天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怕被人认出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医疗布局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