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锤炼课堂提问的精彩?

2014-06-24 21:16
地理教育 2014年5期
关键词:辐射量青藏高原水滴

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张玉强教师回答:

1.面向不同学生,问题应有层次

教师提问过程中,为提高问题的思考价值,往往对较好学生提问较多较难的问题,却忽视另一部分学生。长期这样会使一部分学生自以为是、傲气凌人,使另一部分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挫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疏远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因此,问题应面向全体学生,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或者有梯度的问题,促进全体学生思维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以“用经纬网确定位置”为例。

师:若我们教室是一艘满载旅客、航行在茫茫大海中的轮船,但不幸的是船抛锚了,如果你是船长,该怎么办?

生1:可以打电话。

师追问:打电话给谁?我们来模拟一下。

生1:喂,总部,我们出事了,快来营救。

师:你们在哪儿出事了?

生1迟疑片刻,小声说:我们在太平洋。

师转向全班同学问道:救援人员能找到出事船只吗?

生2:不能。我有一次跟爸爸出海,他们是这样描述位置的:ⅹⅹ地偏东ⅹⅹ海里、偏南ⅹⅹ海里。

师:你说的方法在近海可行,但在远洋呢?周围没有海岸,也没有岛屿,你如何确定自己的位置?大家学完这节课知识就可知道答案。

2.答案设计多元,培养发散性思维

课堂提问要善于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尽量回忆并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问题,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有平等的发言权。当然,在这类问题的解答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指导,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和中等生,对他们独到的观点予以表扬;对其错误及时提醒并分析原因,使不同层次具有不同学习特征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鼓励、个性得到张扬。以“中东——匮乏的水资源”为例。

师:缺乏水资源是导致中东长期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你是某国的领导人,请问打算如何解决水资源问题?

生1: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因为其周围海域面积广大。

生2:可以把南极的冰雪运到中东,因为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很丰富。

生3:是否可以在当地植树造林,改善当地气候,增加降水量?

生4:其实节约用水也可以缓解水资源问题,听说过以色列采用滴管发展农业。

生5:是不是可以“北水南调”,因为看到地图上中东的北部河流比较多,能不能将北部地区水资源调往南部沙漠地区,就像我国的南水北调一样?

……

3.鼓励学生置疑,敢于挑战难题

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提问,而未有学生发问。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课堂教学导致学生善于解决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如果你按着鸡脖子喂米给鸡吃,它乱叫乱动也不吃。如果你松开鸡,它就会自己主动吃米。”喂鸡如此,课堂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发问的课堂教学也就是在按着学生的“脖子”,学生的思维即处于半封闭状态,此时的学生怎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教师提问,学生在跳教师设下的“陷阱”,教师就成了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可见,学生不提问,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摆正心态,充分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精彩之问。以“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为例。

在分析“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时,可让学生说出该图的太阳能分布规律。一位学生站起来指着图说:“我国太阳能分布规律是西部多,东部少;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加。”

另一位学生立刻站起来反对:“老师,我觉得他说错了,或者是地图搞错了。您看,青藏高原海拔很高,您说过地势越高,气温越低,而且那里是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而图中显示那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这不是很矛盾吗?所以,我觉得说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方,一定是弄错了。”

面对质疑学生:“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研究。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很善于思考。同学们,我们一起讨论,看看书上的图是否弄错了。”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引导学生从青藏高原的地势、大气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青藏高原的大气比较稀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反射、被散射较少,所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另外,青藏高原地势很高,大气太稀薄,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所以就比较冷。最后得出结论: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没有错!引导至此并未罢手,而是让学生继续分析四川盆地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量最低的地区……

把“教师之问”与“学生之问”有机结合,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知识困惑,攻克教学的重难点。鼓励学生提精彩之问,其实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探究、合作、实践中互学共进。

4.针对学生疑问,注重启发引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答案,远比传授知识重要。而科学给人的乐趣主要在于科学探索之中。以“降水教学”为例。

进行降水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来提问:“老师,水滴是怎样形成的?”教师灵机一动:“这名同学的问题提得很好,那我们将该问题作为课后的探究作业,下节课请大家回答,如果能演示水滴的形成就更好。”

第二天一进教室,发现不少学生的桌上都放着让人感到意外的物品。有位学生带来了冰激凌。他说:“这是我刚在小卖部买的冰激凌,同学们现在可以看到,冰激凌的包装纸上出现了小水滴,而且,过一会儿,水滴会慢慢变大,最后会滴落下来。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冰激凌的温度很低,而我们周围的温度比较高,所以与冰激凌接触的空气变冷,空气中的水汽就会凝结,则形成水滴。”拿苹果的学生说:“其实我的结论和他说的是一样,只不过我观察的是苹果。那是因为在夏天的时候,我把苹果从冰箱中拿出来,过了一会儿,我的手就湿了,当时还嫌烦呢。”……时间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与探究发现中过去,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习兴致高涨。

猜你喜欢
辐射量青藏高原水滴
耳钉
利用水滴来发电
水滴轮的日常拆解与保养办法
the HIGH WAY
酷世界
低剂量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会跳舞的水滴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