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殿秀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大都存在着以分析代替阅读,以教师提问代替学生质疑,以课堂上蜻蜓点水式的书写指导代替让学生静心观察潜心揣摩的过程,以教师自我陶醉式的写作指导代替学生互相交流碰撞出的真正的写作灵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语文双基知识无法落实以及学生静不下来,潜不进去,思想无深度,拓展无广度的浮躁状态,这让我们的课堂始终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只有将“读写练”落到实处,语文课堂教学才更健康,更有活力。
一、让读变得丰满,充分发挥读的多种功能
众所周知,“读”是语文课堂中常用的手段之一,课前、课中的正确定位,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需要用“读”来充盈我们的课堂,充分发挥朗读带给我们的巨大能量。
1. 字词检测功能。通过读来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有无对字词因为理解错位而导致的读错音的情况,避免教师对字词的讲解眉毛胡子一把抓,做到突破重难点。
2.技巧定位功能。根据学生在朗读时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等方面的表现,明确学生对朗读技巧的把握程度,指导时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读中领悟内容及情感。
以《绝句》一课为例,从开课伊始的读诗题→读准诗句中的字→读流利→读出情感,将古诗教学中读准、读懂、读出感情的三个递进式的层次感进行清晰的展现。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贴画活动来画出这两句诗,充盈学生的想象,让诗歌变成一幅色彩艳丽的春之图,并在这种师生共同创造的美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3.情感检测功能。在朗读中了解学生的情感达成水平,以此判定学生对人物、事件、主题的理解程度,便于适时调整课前预设,做到因课制宜,以生为本。
4.语言训练的示范功能。通过读,了解学生的表达有无知识性缺陷,为语言的训练起到把脉定位的作用。六年级上册《最后一头战象》中,“嘎羧驻立江滩回想往事”这一部分是重点,教师可通过PPT将需要学生进行重点理解与感悟的语句用画面进行定格,从战象的眼神、搏杀的场面、震耳欲聋的吼声、走向战友的坚定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极强的朗读训练,对战象的内心世界这个相对比较难以把握的心理做极为充分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不太恰当的词句进行及时指正。
二、让写落实到课堂,不断丰富“写”的内涵
《课程标准》中对“写”的内容也在各年段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对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低、中段都有明确的表述,对中高段则有书写正楷字的共同要求,当然对高段还有速度的要求。从《标准》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写”在各个学段的反复性、层次性以及最终将要达成的方向性。这个教学的任务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在教学中不容忽视。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各年段的书写都应有指向明确的训练。如对一年级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强调写前的观察,指导字在田字格中位置以及笔划间的协调性,重点从汉字的舒展美方面进行训练;对中段的教学,可将字词、段篇作适当的整合以提高效率,如在教授四年级上册《尊严》一课时,可在开课伊始,通过常规听写的方法把“介绍人物外貌”的词语找出来与听写进行有效的整合,既检测了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也顺利地完成了人物外貌与表达中心之间的教学训练点。最后还可对指定段落进行抄写训练,既教给了学生如何选择描写人物的重点段,也解决了学生冒号、引号在书写时占格不正确这一普遍性问题。这两个环节的设计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这种将书写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方法,能够提高单位时间的课堂教学效率,值得大家借鉴。
对于“写”,我个人理解它不应是简单意义上的“书写”,还应包括思维角度的“写”。如在三年级上册《翠鸟》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在描写翠鸟的外形时是如何抓住特点、按顺序来表述的,课上也可以让学生来模仿一下,让学生先口头描述鹦鹉的样子、大家帮助丰满鹦鹉的形象,再完成书面的一段仿写。
三、读写抓落实,方法需探究
读写落实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读写落实呢?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下功夫:
1. 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读的机会,留足写的时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读的实践活动中,不能让少数朗读能力强的学生把这一活动垄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充足的时间去观察词句、格式,能够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进行从容的书写;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充分读的基础上有主动写的愿望,把自己课堂上的所思所想用美观的字、用优美的文词、用正确的格式进行书写。
2.在学生实践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读写内容,以期达到训练的目标。这一点对选择能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要视各年段在读写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专项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对语言文字进行有效的筛选,以达到根据目的选择相关内容的目标。
3.读与写要在课堂上落实。不是简单地采用各种花样读一读,给几分钟写写字,再在课后留个小练笔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把怎样读、读什么、怎样写、写什么这其中的方法、要领教给学生,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课堂理想。
4.理清教学过程中的训练点,狠抓读写落实。在《课程标准》中,对各年段的读写目标都有明确的表述,在表述中,虽在各年段有一些小的差异,但那也只是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相应的要求而已,读写落实的核心没有改变,前一年段的要求都是后一年段的基础,后一年段都在前一年级基础上有了深度与广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