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制度执行力不足即不能规范有效地执行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从而导致风险隐患的产生,本文从基层人民银行对内控制度执行力不足的表象,执行力不足与风险隐患的关系、执行力不足的成因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内控制度 执行力 问题 探析
一、制度执行力不足的种种现象
制度执行力,指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贯彻与落实,包括制度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度执行方式的合理性、因地制宜改良制度的能力、对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反馈能力等等,县支行在这些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能认清和识别内控中遇到和存在的问题困难,但缺乏在不违反原有制度框架和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对上级制度进行改良和完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制度更新缓慢、陈旧,难以贴近工作实际,不能适应业务发展要求,导致内部控制风险防范和规避能力不强。
第二,对制度学习理解不深入,引导不到位,导致制度落实中存在抵触情绪、麻痹心里和排斥反应,使制度落实处于被动地位,内部控制难以深入。
第三,了解制度要求但在贯彻落实时难以量身制定配套的方式和手段,制度落实缺少相应的载体和工具,导致内部控制难以切入并贯彻到岗位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制度约束较多的情况下,对制度执行更是显得难以适从。
第四,知道内控中出现的制度真空和不足,但缺乏相关建立健全制度方案或议案的机制,导致问题长期沉淀,内部控制风险隐患得不到化解。
第五,对常规制度执行不到位,该建立的登记簿没有建立,该使用的登记簿没用好,制度督促推动不得力,制度落实存在应付心理、侥幸心理,导致责任认定时缺乏依据,牵连到无辜的工作人员。
第六,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反馈体系,制度出台后不能跟踪并及时得到执行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问题等反馈信息,致使制度在完善更新、风险防范等方面出现滞后,不能很好地推动工作长久持续地开展。
二、内控制度执行力不足成因分析
(一)职工缺乏内控意识以及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制度执行力不足
员工缺乏内控意识是指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差,参与意识不足,造成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内控制度执行常受到很大阻力。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好的内部控制环境,需要全员参与内部控制的所有环节,积极参与内控制度建设,自觉执行内控纪律约束。但目前基层行的普通员工对内部控制建设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认为制度建设和执行是领导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因此,经常出现制度制定时不发表意见、执行制度时发牢骚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使部分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纪律约束等方面的制度的执行,往往要靠领导者个人的意志进行推行。一旦领导者感觉疲惫无意执行,这些制度就成了墙上的制度,使制度建设也陷入了随领导的更换而重新制定修改废除、再制定再修改再废除的怪圈,伤害了制度制定执行的严肃性。
专业胜任能力指所有职工达到并保持履行其岗位职责所需的专业能力,职工是否具备良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有着重要影响。当前县支行员工老化严重,专业胜任能力相对不足,致使部分制度在基层行无法执行,进一步损害了相关制度的严肃性,最典型的要数轮岗制度的执行,限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县支行跨部门的岗位流动非常艰难,轮岗制度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二)管理层缺乏执行动力以及变通执行制度,导致制度执行力不足
管理层缺乏执行动力是指在执行公共管理制度时缺乏严格执行的动力。管理层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管理层不愿意设立适当的控制或不能遵守建立的控制,那么控制环境将受到很不利的影响。前面提到,在主观上由于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知程度差,没有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在执行制度时存在攀比心理或从众心理。这就需要领导层强力推动制度的执行,但这种推动往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领导者本身的领导素质、组织内员工的配合程度以及组织外部因素的影响等,一旦这种推动不见成效,管理层可能也就不了了之。
在现行的考核体制下,在现行的“执行制度就是管人、得罪人”的内控氛围下,基层行的领导是强化相关内控制度执行的动力。而领导层对公共管理制度的执行呈现无力推动的状况或进行选择性执行时,业务内控制度的执行环境无疑将受到伤害。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当领导层对迟到早退这类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都显得很迟疑时,对违反业务操作规程的行为进行处罚自然也不会很顺畅。
变通执行制度是指在某些内控制度无法执行的情况下,领导层会授意相关部门变通执行制度。如果说领导缺乏执行动力是主观原因造成的,那么变通执行相关制度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制度制定者过于追求完美是造成这种变通执行的主要原因。无法执行的制度常被束之高阁或者变通执行,被变通执行的制度不但损害了这些制度具有风险防范作用,还对其他制度的执行起到了不好的示范作用,这些都是制度执行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三、解决内控执行力不足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对内控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各级管理者应充分認识到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当作大事来抓,积极借鉴先进的管理手段和先进的内控管理理念,坚持业务发展和内控监督齐头并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强化员工的制度意识和内控观念,让他们熟知各自岗位的制度和操作规程,严格按制度和规程来处理每一笔业务,提高他们认真执行内控制度的自觉性,使每位员工成为业务运行过程中实施内部控制的参与者。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全面、系统并具有前瞻性,对内部控制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基层央行的各项业务自始至终处于内控制度的监督和控制下。二是建立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授权和审批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别、职责、权限,设立不同的授权、审批权限,相互制约和控制,强化整体控制能力。
(三)完善内控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监督检查机构,提高监督检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基层央行不同业务的性质、特点和要求,结合内控要求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通过收集业务部门真实、完整、准确、全面的数据资料,采取现场、非现场监督及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对考核对象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三是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内控监督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层央行可根据上级内控要求并结合实际整合人力资源,科学制定基层行内控制度执行评价标准,使内控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四)加大内控体系的动态调整
内控制度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人民银行的业务发展变化而不断得到补充、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内控制度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内控制度能够涵盖各项工作及风险点。要根据基层人民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动态的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修订、补充和完善,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使各项金融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建立切实可行的内控制约机制,加强对人、财、物的管理,堵塞可能出现的漏洞,切实防范金融风险。
(五)建立正确的内控文化,树立制度优先思想
增强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培养员工正确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全员内控意识和案件防范意识,增强员工遵纪守法、合规操作的自觉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促进内控制度的有效运行。
作者简介:张祖明(1968-),男,汉族,云南新平人,毕业于云南财贸学院金融学专业,现为中国人民银行新平县支行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