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富集地区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研究

2014-06-23 01:34:59王天杰
时代金融 2014年14期
关键词:信贷业务绿色金融

【摘要】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资源富集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探究了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绿色金融发展的建议。通过对绿色金融发展路径的研究来提升资源富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对于构建西部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源富集地区 绿色金融 信贷业务

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

2007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将企业是否环保作为审批企业贷款的一个必备条件,银行由此开展了绿色信贷业务。绿色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为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具有一定市场盈利前景的环保型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的业务,商行在办理业务的同时也间接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和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发[1],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银行业作为一种企业的间接融资渠道,在绿色信贷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6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签署了《能源效率融资项目合作协议》,这是首个能源效率推动项目。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也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设的意见》,建立了信贷工作的“环保一票否决”制,在工行的信息管理系统中启用了“绿色信贷项目”的标识。2008年,兴业银行成为全球第63家承诺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业绿色金融机构,并针对不同的客户完善了八种不同的融资模式。同年,甘肃省选取了100个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投资了141亿,采取了信贷控制、停贷治污的手段,完成了107项签约项目,总贷款额达到88亿元。这些项目实施以后,年均节能170万吨标准煤,对实现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目标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2009年,国家开发银行,和工信部共同建立了国家工业节能减排基金,尝试多渠道地解决工业节能减排所需的资金投入问题。中国建设银行在金融服务创新领域也推出了绿色金融服务“一条龙”系列,包括“绿色信贷”、“绿色管家”、“绿色能效”、“绿色生活”和“绿色公益”五个子方案。

这些实践均表明,绿色理念已在金融业慢慢地渗透,并通过资金募集渠道发挥作用,说明我国金融体系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已有一定的创新[2],但是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绿色金融的发展中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二、资源富集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对资源富集地区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弥补金融发展中的漏洞,对经济转型发展、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升金融服务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面临着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博弈

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甘肃省企业的方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政府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帮助企业发展绿色经济,资助其治理污染和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政府会采取一些惩罚措施。企业在面对市场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支付一定的排污费和环境责任保险费。绿色信贷的审批条件也迫使企业逐步向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但是一部分企业因为路径依赖而难以摆脱传统粗放的发展惯性,在短期内无法实现转型发展,因此,绿色金融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是具有很大的冲击的。企业在短期内也会考虑成本和收益的约束,面临着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的权衡。

(二)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建设包括法律法规和机制建设。要尝试建立绿色金融法,不断补充现有的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首先,在出台法律法规的过程中,要把环境价值体现在金融业的价值追求中去,让环境利益作为金融业金融目标的一部分,最大限度地为绿色金融提供制度保障。其次,为了鼓励环保企业的发展,应该加强对绿色金融的激励机制。制定一系列鼓勵低碳、环保产业发展的产业优惠措施,通过适当的政策倾斜来引导资金的流向。再次,要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环境保护部门要对金融信贷业务进行有力的监督,构建动态监督机制,并将监督结果和考核体系通过新闻媒介对外发布,形成良好的公众监督氛围。

(三)信息流通不畅,导致各方利益难以均衡

绿色金融的顺利开展需要政府机构、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是银行降低贷款风险的保障,如果信息流通不畅,则会使绿色金融面临极大的考验。央行提供的环保信息并不能覆盖所有的企业范围,而且提供的信息是零碎的、松散的信息,商业银行并不能依靠这些信息有效地甄别企业的性质,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其次,金融机构对那些不属于国家监控范围的企业和项目的违规情况,很难获得相应的信息,因此,在办理绿色信贷业务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会增大,这种高成本、低收益会导致很多银行不愿意进行绿色信贷业务。

三、资源富集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策略

(一)健全绿色金融制度,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干预

绿色金融的顺利开展需要多方主体的参与,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之间有可能进行利益的博弈,因此需要良好的绿色金融的制度设计。绿色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工程,必须出台一些列法律法规和措施来有效地保障绿色金融的发展。目前,因为绿色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面临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让制度成为降低绿色金融风险的有限保障。

(二)培养绿色金融人才,宣传绿色金融理念

目前绿色金融的观念并没有完全的深入人心,为了更好地使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过渡,需要加强对绿色金融理念的宣传。新闻界需要动用报纸、网络、广播、专栏等传播媒介来广泛地宣传绿色金融,使全社会认识到发展绿色金融的现实意义,银行界也需要组织专家对员工进行绿色金融知识的培训和讲座,以增强对绿色金融的理论认识和提高办理绿色金融的业务能力。其次,技术性的人才是发展绿色金融所必需的,要完善高等学院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出一批高水平的金融专业性人才,当然也需要金融机构从内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三)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力度,调整产业结构

从政府角度说,要改变单纯以经济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考核方式,在考核体系中要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因素,建立绿色GDP的核算体系。甘肃省作为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引导区域经济转向良性的发展轨道。要培育和引进科技含量高、能耗低的现代性产业,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工业,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些环保型、低碳型产业才能得到保证,绿色金融才能够能到较好的发展。

(四)完善绿色信贷的管理,加快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

在甘肃省,虽然绿色金融的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与其他金融产品相比,绿色信贷的实践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应该进一步进行巩固和发展,要加强对绿色信贷业务的管理。首先,在构建绿色金融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借鉴其他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要避免银行因为实行了绿色信贷业务而面临风险的可能性。其次,金融机构需要在结合本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现实基础上,在吸收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要合理开发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金融服务产品。应抓住机遇,积极培育信贷业务增长点,努力拓展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再生能源以及环保服务等新型融资市场[3]。

四、总结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富集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三大方面,认为在资源富集地区,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必须要依赖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配合,要不断地健全绿色金融制度,培养绿色金融人才,宣传绿色金融理念,开发金融创新产品。

参考文献

[1]天大研究院课题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战略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1(39).

[2]赵夏.低碳经济时代下的金融创新策略[J].时代金融,2012(12).

[3]杨黎琼.“绿色金融”对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影响[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王天杰(1994-),男,汉族,内蒙古赤峰人,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信贷业务绿色金融
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研究
商展经济(2021年20期)2021-01-29 10:33:57
中国农业银行河北省分行信贷业务尽职免责规定
外债及其他信贷业务
中国外汇(2019年10期)2019-08-27 01:58:28
金融机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研究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56
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2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商情(2016年42期)2016-12-23 14:55:44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