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彩云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466000)
干预性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防治作用
许彩云
(河南省周口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口466000)
目的研究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70例监控对象主要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患者,并配合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实施护理措施,另外再选用一般常规治疗的患者70例。结果凡是行护理干预的患者恢复明显比未进行护理干预的患者好。结论医护人员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查以更好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实施护理干预。
干预性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最常见的高危并发症就是脑血管痉挛(CVS),是SAH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1]。为了积极防治CVS的发生,我院对SAH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我们改进以往的护理模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SAH患者140例,其中男女各70例,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所收取的患者均符合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并有腰穿或CT/MRI证实。凡入院时24小时内伴感染发热症状均排除在外,其发病时间都在发病后3~24小时。按Fisher改良CT对出血量进行分级,对照组和实验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出血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所以患者均监测中心静脉压、血压,遵医嘱输入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并隔日为患者行脑积液与生理盐水等量置换,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均在发病8~13天,2~6天行TCD(国产CDS-9000型)检查。凡符合脑血管痉挛标准者遵医嘱给予尼莫同5~10mg/d,1.0~2mg/h静滴3~7天,期间依据血压调整滴速和用量,直至血流速度平稳或正常。
1.2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标准[2]①MCA平均血流速度(Vm):VmMCA在120~140cm/s为轻度;Vm-MCA在140~200cm/s为中度;VmMCA>200cm/s为重度;②受检动脉的Vm逐日大幅递增,每日递增超过15cm/s;③回声频谱紊乱或血流频谱伴杂音。
1.3sICAM-1护理干预措施和动态监测方法干预组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发病后1~10天动态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sICAM-1,试剂盒由武汉博士德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一但有连续两日持续升高趋势,立即做颅脑CT检查,排除脑积水、脑内血肿、再出血以及水电解质紊乱等,并遵医嘱应用地塞米松10mg每隔一日鞘内注入3~6次,并结合TCD检查结果,直至sICAM-1水平下降,凡符合脑血管痉挛标准者遵医嘱给予尼莫同1.0~2mg/h静滴。
对干预组患者不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强化一般护理措施外,评价神经功能状态,还要根据临床表现,如患者意识发生变化,由清醒发展到嗜睡或昏迷,或出现感觉减退、四肢瘫痪等局灶体征,头痛症状,加重血压明显波动等,我们医务人员要及时发现患者潜在及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1.4 疗效标准治疗四周后和治疗前进行神经系统评分,出院者门诊随访,我们对干预组和实验组行疗效评价。痊愈:头痛消失,肌力达Ⅳ~Ⅴ级,意识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显效:头痛消失,肌力提高Ⅲ级以上,意识恢复明显,生活基本自理;好转:自觉症状好转,意识恢复,头痛减轻,肌力提高Ⅰ~Ⅱ级,生活不能自理,但仍卧床;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临床疗效分级比较用Ri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1 两组病例sICAM-1动态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期血清sICAM-1浓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期血清sICAM-1浓度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1~3 4~9 10~13干预组对照组235.7±79.32 329.18±87.26 270.15±98.23 455.7±130.53 226.78±65.46 290.12±70.18
2.2 两组发病后两周内CVS持续时间及程度比较TCD检查结果发病后2周内干预组CVS持续时间及程度明显减轻。见表2。
2.3 两组患者4周后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SAH后的CVS是一个多因素生理病理过程,其发展和发生是受痉挛血管的血液刺激而启动的血管壁的免疫炎症反应,以免疫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使DCVS的程度进一步加重[3]。在护理过程中,我们进行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一般护理,除做好如泌尿道、呼吸道、消化道等各种导管的护理,还要做好心理、生活方面的护理等;②对伴有CVS高危因素如年龄轻,Fisher改良CT分级2~4级,血压较低或较高的患者仔细动态观察,加强患者依从性的护理,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意识、状态缺损症状、头痛性质、血压明显波动和程度改变等可能CVS的表现;③及早进行sICAM-1的动态监测,及早发现潜在或存在的CVS;④加强医患沟通,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做好各种护理,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⑤做好出院指导,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利于患者的康复。实践证明,该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推广。
[1]侯希清.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迟发性脑血管痉挛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1:616.
[2]盛卫娟.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转轨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5):616-617.
[3]赵清伟,任文波,白秀燕.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42例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4):3.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2.077
:1672-2779(2014)-02-0114-02
��苏 玲 本文校对:焦 健
201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