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彩红
(江苏省沛县中医院内科,江苏 沛县 221600)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郭彩红
(江苏省沛县中医院内科,江苏 沛县 22160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SDS及S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
护理干预;冠心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影响
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治疗预后和转归,而良好的心理状态则是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达到的。我院近年来对冠心病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心理状态,取得了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选取病例均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排除意识障碍、语言或听力功能丧失、心肌梗死、精神疾病及肿瘤等患者。干预组30例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2.5 ±6.8)岁;病程(6.4±2.1)年;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8例,高中及以上19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1.9±7.3)岁;病程(6.3±1.8)年;文化程度小学4例,初中9例,高中及以上17例。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及文化程度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等。①心理健康指导:a.帮助患者认识冠心病的形成机制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诱因,让其对冠心病发生发展有正确的认识。b.让患者了解情绪激动是引起冠心病加重的首要因素,遇事克制,保持平和的心态[1]。c.帮助患者扭转不良性格,告知凡事要想得开、放得下,做人不要过于认真和求全责备[2]。②控制高血压:高血压、高血脂和吸烟现在被认为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三大危险因素[3]。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均伴随有高血压,对血压进行控制管理有利于稳定冠心病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根据患者血压升高情况给予积极监测和治疗,除降压药物治疗外,控制体质量、减少日常食用盐用量、戒除烟酒、增加室外运动等,均对控制血压水平、减轻冠心病症状有好处。为患者制定详细的高血压治疗计划,按照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随访指导,每周进行核实统计1次,及时根据患者执行情况进行计划调整,以患者清晨血压达到理想水平为准。③改变膳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血清胆固醇升高是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血脂水平测定,发现高胆固醇血症及时给予治疗。根据血脂和血糖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饮食计划,为患者调整饮食结构,指导其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豆类及乳类制品,采用低盐、低脂肪、低糖饮食,控制体质量在合理范围内。④自我管理:帮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其性格、生活方式、工作、文化程度、疾病程度等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生活及情绪管理方案,要求患者每日完成自我管理要求后在评价栏后写下执行结果,如完成、未完成、缺失等,每周参加知识讲座时进行集体健康教育及自我管理心得的讨论,通过个人和集体讨论使其掌握更多的自我管理知识,从而更加完善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4]。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判定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5]进行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抑郁、焦虑状态评价;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用药管理、心态控制及定期复诊5个方面)进行评价,完成5个指标的为优,完成4个指标的为良,完成3个指标的为可,完成不足3个指标的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心理抑郁及焦虑状态评价
两组患者干预前SDS及S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较干预前、同期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及SAS评分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SDS及SAS评分比较()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2.2 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22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价比较 [n(%)]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冠心病属于心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虽然主要发生在心脏,但心理因素在冠心病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患病过程中,患者产生的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会造成肾上腺素及其他紧张激素大量分泌,出现呼吸加重、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后果,严重时还可造成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冠心病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指导、膳食指导、控制高血压、知识讲座及自我管理等护理干预措施,旨在改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和提高对自我日常生活的管理能力,结果表明干预组干预后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干预性护理措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不良情绪是有效的,这可能通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发挥作用。
[1] 吴凤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3,23(7):232-234.
[2] 孙芳.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认知行为干预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3,17(8):167-168.
[3] 谢纳新,孙小春.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3,15(1):122-123.
[4] 解会敏,孙宇婷.个性化健康教育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15(1):129-130.
[5] 马婷,史作霞.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CCU病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下旬版,2013,12(3):852-853.
R473.5
B
1671-8194(2014)27-0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