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兴东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 131300)
针灸联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出血效果的临床研究
林兴东
(吉林省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 131300)
针灸;早期康复;急性脑梗死;脑出血;临床研究
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属于中医学“中风”之范畴。其发病率、患病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严重危害人群健康。对于存活患者,绝大多数都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在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针灸得到医学界和患者的广泛认同;随着现代康复技术的发展,脑梗死患者康复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针灸与康复医学在适应证上相同的疾病谱,治疗时机也基本相同,而在治疗方法和学科理论上更有极强的互补性[1]。近年来,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多采用针灸和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笔者在临床实践中采用针灸和早期康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观察表明疗效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以160例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2]并经CT和MRI检查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和语言障碍;同时排除有意识障碍和严重肝肾功能疾患而影响治疗和训练的患者。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64例;年龄介于45~76岁,平均年龄为62岁;脑梗死105例,脑出血55例;左侧偏瘫111例,右侧偏瘫49例;病程均在14 d以下。将患者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患肢侧比例和病情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疗法。针灸疗法:取穴以患侧阳明经穴位及华佗夹脊穴为主,上肢取髑、肩髂、曲池、外关、合谷、后溪;下肢取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绝骨、解溪、太冲;伴有语言障碍者加廉泉、哑门、通里;体针每次上、下肢各取2穴。穴位常规消毒,毫针直刺l~1.2寸,进针得气后,反复提插捻转获取针感,健侧用泻法、患侧用补法;接通电针,若患者关节僵硬,肌张力增高可采用连续波;若患肢软弱,肌张力低者开采用疏密波;而口眼歪斜、语言青涩、吞咽困难可用断续波,电针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天,每次通电30 min,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再进入下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早期康复治疗:在中风瘫痪的患侧肢体的颈肩部加软枕,用来垫高患侧上肢超过肩部,以免造成肩关节半脱位。上肢被动锻炼:治疗师对患者患侧的肩关节轻微的进行挤压与按摩,上臂做内旋、外展、伸曲的转换运动,肘关节、腕关节做伸曲运动,腕背尽量弯成30°~45°,手指做伸展、分开合并的转换运动。下肢被动运动:治疗师帮助患侧的髋关节做内、外旋与躯干成90°的伸曲转换运动,按摩腿部肌肉,顺序自上而下,再屈起患肢,一手支住足部,另一只手做摇橹运动,主要避免造成骨盆回缩,关节僵硬。膝关节做屈伸转换运动,轻微按摩关节处,小腿关节做内、外旋。屈伸转换运动,趾关节也要像指关节一样做伸展、分开合并的转换运动。床边被动肢体功能恢复锻炼的频次为2~3次/天,每次最少40 min。
1.3 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Barthel指数对其进行患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Banhel指数评分结果:①基本痊愈为ADL在60分以上,生活基本自理;②显著进步为ADL在60~40分为中度残疾,有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③进步为ADL在40~20分为重度残疾,生活明显依赖;④无效为ADL在20分以下为完全残疾,生活完全依赖,病情无变化或恶化。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评分和治疗后两组评分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见表1。假设检验表明,治疗前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均数±标准差)的比较
2.2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判定结果见表2。秩和检验表明,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
中风治疗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发病后的早期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脑出血后语言、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问在发病后3个月内。因此,康复治疗越早越好,通过刺激患者重要穴位,不仅能够提高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使患者能够适应环境独立生活,还能激活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的突触,发挥代偿作用。因中风后的患者易出现人体抗重力肌的痉挛,上肢体现在屈肌痉挛,下肢体现在伸肌痉挛;而在肢体康复训练过程中,良肢位摆放是最佳的康复手段。通过有效的正确的康复训练,增加神经系统的代偿作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恢复,尽可能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减轻残疾。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2.66 ±9.86)分和(61.26±9.78)分,治疗组分别为(33.78±10.21)分和(81.38±10.06)分,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见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性。对照组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效的人数分别为7、31、21和21例,治疗组分别为25、38、15和2例,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灸结合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改善其生活能力,达到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1] 刘锋,俞昌德.针灸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1):1097-109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R743.3
B
1671-8194(2014)27-02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