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芳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ICU,河南 济源 454650)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杨 芳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ICU,河南 济源 45465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并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300毫克/次,每日1次。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用量为300 mg/d的疗效比100 mg/d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剂量
在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药物,其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我院对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应用了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并经MRI、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51例,女性37例,年龄在44~83岁,平均(63.5±6.3)岁。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病程≤2 d,均未应用过抗凝、溶栓治疗。本组病例无严重脏器疾病、出血性疾病、近期手术史、过敏体质及严重意识障碍者。随机将8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5000 U/次),经脐周皮下注射,每日2次,持续应用2周,并在此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吉林道君药业),对照组的服用剂量为100毫克/次,每日1次;实验组的服用剂量为300毫克/次,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2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进行检测,并在治疗后进行MRI或CT复查。
1.3 疗效评价
应用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NDS(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2]。基本痊愈:NDS评分减少90%,病残0级;显著进步:NDS评分减少45%以上,病残1~3级;进步:NDS评分减少17%以上;无效:NDS评分减少低于17%或NDS评分增加≥18%。总有效:进步+显著进步+基本痊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由表1可知,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显著高于对照组(7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 s),n=4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比较[(± s),n=44]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例发生皮肤瘀斑,1例牙龈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对照组1例皮肤瘀斑,2例牙龈出血,两组均未发生明显颅内出血,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动脉内形成血栓,或脑外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血凝块进入脑供血动脉导致脑血管阻塞而引起[3]。形成脑栓塞后,脑细胞会因缺氧、缺血而发生坏死,损伤神经功能。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中,及时恢复脑组织血供是关键,其能有效减少神经功能损伤,保护脑组织。虽然溶栓治疗的疗效确切、快速,但其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所以有很多患者都无法实施溶栓治疗[4]。对于这一类患者,有学者指出,可应用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抗栓治疗),阻止血栓发展,预防侧支循环中形成微小血栓,增加缺氧、缺血脑组织血供,以达到阻止病情发展的目的[5]。
目前,关于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在大量报道研究中得到了证实。然而就其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最佳应用剂量,还存在着较大争议。大量临床研究证实[6],在急性脑梗死发病2 d内,应用150~325 mg/d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我国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剂量一般都为100 mg/d,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应用了300 mg/d和100 mg/d的剂量,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时间、血小板计数及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说明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用量为300 mg/d的疗效比100 mg/d更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孙新芳,肖桂荣.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9):715-717.
[2] 刘贤秀.奥扎格雷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2012,7(11):1377-1378.
[3] 王博,方麒林,丁联斌,等.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脂、NES和hs-CRP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2):2408-2409,2413.
[4] 倪桂莲,林翔东,徐素琴,等.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药业,2013,22(6):15-16.
[5] 周新荣.低分子肝素联合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2):139-141.
[6] 董桂琴.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比较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4):231-232.
R743.3
;
1671-8194(2014)27-02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