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强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新乡 453400)
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张明强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 新乡 453400)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97例,随机分为四组,A组23例(采用髋螺钉加压治疗),B组66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治疗),C组56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D组52例(采用人工半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变化进行跟踪记录,对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临床效果良好50例,分别为A组3例,B组28例,C组17例,D组29例;临床效果一般95例,分别为A组14例,B组28例,C组30例,D组23例;临床效果较差25例,分别为A组6例,B组10例,C组9例,D组0例。结论应根据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疗效及预后。
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临床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1],常伴有骨质疏松症、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2]。临床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用方法是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研究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97例,男131例,女66例,年龄61~89岁,年龄平均为(73.1±12.3)岁。按照受伤原因将患者分类:骑车摔伤15例,走路摔伤159例,车祸受伤23例。纳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9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其中Ⅰ型闭合性骨折患者57例,Ⅱ型闭合性骨折患者69例,Ⅲ型闭合性损伤患者55例,Ⅳ型闭合性损伤患者12例,Ⅴ闭合性损伤患者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23例,B组66例,C组56例,D组52例。部分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功不全、肾功不全或慢阻肺等疾病。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0.05。所有患者均自愿与医院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予以止疼药物对骨折造成的疼痛进行处理,同时对合并症进行相应处理,并对患者基本情况及肢体活动能力进行评估,以判断病情,制定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A组患者采用髋螺钉经加压后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手术前,先予以硬膜外麻醉,患者于手术台上仰卧位,垫高臀部,暴露施术部位,切口位于髋外侧,术者手持器械剥离股外侧肌,暴露患侧股骨大转子,将其采用手法进行复位,将符合患者病情型号的髋螺钉置入其中。B组应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对骨折进行治疗[3],手术方法同A组一致,除将最后置入的髋螺钉换成解剖型钢板。C组患者术前予以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以患侧朝上的方式侧卧于手术台上,在股骨大转子的顶端对应的皮肤处切开一常规小切口,将髓内钉探入切口后在转子窝内开大小合适的骨槽,无需扩槽操作,在髓腔内直接置入髓内钉,待骨折恢复解剖位置后,将剩余部件依次按照顺序拧上,包括:①髓部螺钉;②远端锁钉;③自股骨顶部螺钉;④髓内钉螺帽。D组通过置换人工半髋进行治疗,应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麻醉,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患侧朝上,手术切口位于髋后侧,常规切口大小,术者手持器械切开关节囊,将股骨头及小碎骨取出,保留稍大些的骨块后用钢丝进行固定(薇乔线亦可),并将邻近组织器官的血肿清除干净,手术操作精确、轻柔,骨皮质损伤低。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时间6个月~5年,记录术后患者临床表现缓解情况,对4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术后第12周,参照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表1 4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效果良好50例,分别为A组3例,B组28例,C组17例,D组29例;临床效果一般95例,分别为A组14例,B组28例,C组30例,D组23例;临床效果较差25例,分别为A组6例,B组10例,C组9例,D组0例。见表1。
髋部骨折患者在骨科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发生率上升趋势呈进行性增强,导致临床致死率或致残率不断攀升,医疗费用也随之快速增长。约半数髋部骨折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多由于走路跌伤所致,且身体状况较差,常常伴有多系统内科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或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些均可增加手术难度,延长骨折创面愈合时间,患者术后恢复缓慢。
患者入院后,相关检查需在12~24 h内完成,患者进行内固定手术的标准是患者能够耐受麻醉且全身情况比较稳定。若患者伤势比较危急且已经超过伤后3 d,可增加术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据文献报道,术前患者的内科合并症是诱发手术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可选用多种方法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每种方法优缺点均有,适应证也不同,故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前患者身体状况、骨折类型、患者骨质情况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之劳方式,降低骨折致死率或致残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能力。若高龄患者骨质疏松症状和骨折粉碎性情况均较严重,或预期治疗后存活时间不足10年,通常医师建议行人工髋关节置换进行治疗[4]。随着近年来,人工假体技术发展日趋成熟,采用人工半髋对骨折部位进行置换的方法在临床上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此外,还可通过将患侧股骨头更换呈人工股骨头对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手术难度相对不大,手术时间短,对患者的创伤相对较小。一般术后1周左右,患者即可下床。术中应尽可能将股骨大小转子保留,如有必要,可选用型号合适的钢丝对骨折后不稳的股骨大小转子进行捆绑固定,使髋部肌力平衡得以维持。人工髋关节或股骨头置换术均属于人工关节置换术,此类方法优点虽多,但需要注意的是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致死率也高于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者。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年龄较高,身体情况较差,术中失血量较大,骨水泥反应,或由于术中的扩髓操作导致髓腔内部分脂肪颗粒进入血管,造成脂肪颗粒随血液循环低达机体各重要脏器血管,引起血管栓塞,发于肺栓塞、脑血栓等。本次研究中,对4种手术方法进行比较,用人工半髋进行置换的方法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可产生一定的积极治疗作用,但弊端是治疗费用较高。
综上所述,应注意患者伴发内科疾病的治疗,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症处理,同时还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使治疗效果最大化。
[1] 崔金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6(4):624-626.
[2] 韩鹏,郭淑华.微创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2,20(4):33-34.
[3] 刘波,叶文平,邓立平,等.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手术方法对比分析[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2013,52(4):8-9.
[4] 戴兵,孟祥德,骆洪涛,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0,12(7):688-690.
R683.42
B
1671-8194(2014)27-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