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
摘 要:
陈独秀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杰出人物。与其说陈氏是一个政治家,不如说陈氏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宣传家。陈独秀之所以会成为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高超的写作论文写作艺术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陈氏论说文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二是极而言之,不面面俱到;三是选词炼句,准确表意;四是注重气势,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
关键词:陈独秀;论说文;艺术
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的经历及思想早已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和研究。但是,作为一个议论文大家的陈独秀,他高超的论说文写作艺术,却还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应该说,陈独秀一生的事业,其成功的方面是对于人们思想的惊醒,而不在于他实际的革命活动。作为一个革命家,陈独秀是失败了。但作为一个宣传家和中国思想界的启蒙者,陈独秀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种成功,是与他高超的论说文写作艺术密不可分的。
笔者认为,陈独秀的如椽大笔,之所以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特别是在五四时期,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在中国思想界掀起阵阵狂飙,他在论说文写作艺术上的下述几个特点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一、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陈独秀生活的时代,是中西文化大交流、大碰撞的时代,各种思潮在中国传播,欧洲一千年的思想只用了几十年便在中国重演了一遍。五花八门的各种学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陈独秀没有在新思潮面前丧失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表现了一个思想家可贵的品质。比如在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问题上,陈独秀主张要靠自己的力量,不能依附第三国际。这当然不失为一种有见地的意见。当然,陈独秀后来走上了反党的道路,被开除党籍,这时他仍然坚持自己的错误观点,这就不是独立思考,而是对人民的背叛了。抗日战争时期,陈独秀不顾周恩来等人的建议,执意不去解放区,不写检查反省自己过去的错误,这充分表现了陈氏的顽固和固执己见。
二、极而言之,不面面俱到
在五四之前,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占据着优势地位,西方文化虽然对中国的旧思想、旧势力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但还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应该说,西方文化并非一切皆好,中国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也并非一切皆坏。孔子作为中国儒学的开创者,其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在北洋军阀时代,权势者打着尊孔的旗号,干出了极多卑鄙无耻的勾当,使中国政治呈现出阴霾满天,黑雾重遮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讲孔子的贡献,讲孔学的优点,显然只能为军阀张目。正因为此,陈独秀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以《新青年》杂志为标志的这一场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才像惊雷一样,打破了孔子之道的禁锢。应该说,陈独秀所竭力鼓吹的民主和科学,更多地局限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内容,并非尽善尽美。但是陈独秀在反孔问题上,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是这场思想文化战场中奋勇冲杀的先锋战士。试想,如果陈独秀的文章温温吞吞,不愠不火,能起到如此巨大的战斗作用吗?显然不能。可以说,陈独秀的文章自觉地运用了极而言之的方法,把孔子学说的错误及其与时代不符处鲜明地展现在国人的面前,使青年对孔教产生反感和厌恶,为黑暗层张的中国思想界透进了一道曙光。而对孔子学说中积极的因素,陈独秀则加以回避,闭口不提。其实,陈独秀是国学大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面,包括孔子学说中的积极面,具有极深的了解。但是在军阀们以尊孔为名,行复辟之实的时代,陈独秀不得不极而言之,提出要彻底打倒孔家店。陈独秀的这种策略,是有其不得已的苦衷的。
三、选词炼句,准确表意
陈独秀的革命宣传活动,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开始了。因为长期的革命经历和宣传方面的巨大功绩,《新青年》时期的陈独秀已经在中国思想界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享有很高的威望。正因为如此,陈独秀的每篇文章,都要选词炼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避免被误解。我们可以下面的例子为证。陈独秀在1921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第9卷第1号上的《中国式的无政府主义》一文提倡在中国造就一个‘开明专制之局面,“开明专制”实际的意思就是无产阶级专政,但是这个提法是有缺点的,容易使人主认为陈独秀是在提倡独裁,也容易使人产生陈独秀前后自相矛盾的印象,后经张崧年等人的提醒,陈独秀不再使用“开明专制”一词,把它换成“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提法就确切得多了,也不容易引起误解。这是陈独秀写作艺术中选词炼句的一个生动例子。由“开明专制”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上的转变,标志着陈独秀理论认识上的不断深化。
四、气势澎湃,如江河灌下,莫之能御
作为一个革命宣传家、鼓动家,陈独秀的文章具有气势澎湃的特点是在情理之中的。陈氏一生,虽然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际活动中曾犯过重大错误,对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但是,他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陈氏数入牢狱,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在1927年被蒋介石惨酷杀害。然而这一切都没有使陈氏丧失革命意志。在民族大义面前,在独立思考、反抗强暴方面,陈独秀大节不亏,大义凛然,可以说具备一个革命家的浩然正气。陈氏胸中的浩然之气,发为文章,自然就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逻辑力量,使人读后如受电然,受到极大的震动。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法庭上,陈氏宣读自己亲手撰写的辩诉状,洋洋洒洒,妙语风生,使旁听者大受感动。陈氏的辩诉状,白话文言并用,表达了他忧国忧民、激昂慷慨的心情,这是他能够打动听众的原因。比如,陈氏对蒋介石卖国的政策的批驳:“‘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竟成国民党的金科玉律。儿皇帝将重现于今日,不亦哀乎?”陈独秀的辩诉状有理有据,气势浩荡,极有鼓动力量,远远不是蒋介石手下的御用文人按照国民党的党纲、党义撰写的八股文章所能比拟的。陈氏充满浩然正气的辩诉状,在当时轰动全国,虽然国民党深恶痛绝,但天津的《益世报》还是登载了全文,而且被上海的沪江大学、苏州的东吴大学选为法学系的教材。可见,好文章如日月高悬,即使在重重禁令之下,也掩藏不了其光芒。
总之,陈独秀的奔放不羁的性格和深厚的学问积累是他文章艺术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而他高超的写作艺术又为其文章增色不少。在四人帮统治时期,陈独秀是以反面人物被提及的。但阴霾早已散去。今天 ,依靠其光辉灿烂的文章,陈独秀革命家的光明一面早已被大家所认识了。而这,不能不说,得益于陈氏高超论说文的写作艺术。
(作者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