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军
摘 要:了解树木学、木材学、木材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合理选材的基准,充分了解和掌握木材缺陷的分布与产生原因、蔓延程度及形成规律,进行准确地分析判断,是合理选材的基本前提。
关键词:造材;木材检验;木材缺陷;选材
木材缺陷分10大类、35小类、50细类。在其节子、变色腐朽、虫害、裂纹、木材形状、木材构造、伤疤、木材加工、变形等十大缺陷中,其发展严重者,可使木材完全失去利用价值,变成为薪材。腐朽对材质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①降低木材强度、容重;②木材腐朽使木材吸水性增高,导电传热性增大;③破坏了木材的纤维结构,降低了木材的物理和力学性能;④腐朽破坏了木材的均匀性和完整性;⑤降低了使用年限,影响加工经济出材率;⑥腐朽的木材降低了对腐朽菌的抵抗能力;⑦影响木材化学、水解干馏及造纸的生产工艺。
从以上木材腐朽对材质的影响看,腐朽缺陷是影响木材他用的致命缺陷,是影响木材售价的主要因素。如何掌握对有腐朽缺陷的原条的合理造材,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木材腐朽按类型和材质分为白腐、褐腐,而从影响材质程度来看,褐腐最为严重。按树木内外部位分为:边材腐朽、心材腐朽、干部腐朽。而干部腐朽较为严重。由于腐朽木材是病理原因造成的,除了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外, 唯一提高木材质量的途径就是加强合理造材。
加强合理造成材和木材检验工作,而合理造材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木材缺陷的分布及产生原因、影响和蔓延程度,度对其形成规律进行准确地分析判断,总结出合理选材的设计经验。
1 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木材缺陷的分布及产生原因、影响和蔓延程度
在节子、变色、腐朽、虫眼、裂纹、树干形状缺陷、木材的构造缺陷、损伤8大缺陷中,腐朽是所有缺陷中影响木材使用最严重的缺陷。腐朽对材质影响表现为以下几点:严重影响了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准木材重量减轻、吸水性增大、强度降低;通常褐腐对强度的影响最为显著,褐腐后期,强度基本接近于零;而白腐有时还能保持木材一定的完整性。一般完全丧失强度的腐朽材,其使用价值也随之消失。
从上述木材腐朽对材质的影响看,腐朽缺陷是影响木材使用的致命缺陷,是影响售价的主要因素。因此,对有腐朽缺陷的原条的合理造成材,是增加经济效益的关键。腐朽按类型可分为白腐、褐腐、软腐。从影响材质程度看,褐腐严重;按树干内外部位可分为边材腐朽和心材腐朽;按树干上下部位可分为根腐、干腐、梢腐,而干腐较为严重。由于腐朽木材是病理原因造成的,除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外,唯一提高木材质量的途径,就是加强合理造成材。
1.1外腐原条造材
外腐一般大多数是偏枯腐朽,水曲柳、揪木、黄菠罗一般离外腐长10~20 cm可截住;沙松、色木、锻木、桦木、榆木、柳木一般外腐长度30~40 cm即可截住;红松、云杉、落叶松一般外腐长度50~60 cm处可截住。
1.2心材腐朽的原条造材
根部内腐是沿树干向上蔓延,下大上小形成楔形,如红松没有形成空洞的粉状腐朽,材身无上漏节,一般2~3 m即可截住。形成空洞粉状腐朽,其深度可4~6 m左右,一般情况下,可根据断面腐朽的直径乘以25再加上80 cm即可截住。如出现空洞,根据腐朽直径乘以20再加上80 cm即可截住。
1.3干心腐原条
一般化常为筛孔状、粉状和空洞,树干内部腐朽有85 %以上是由材身漏节引起的,因此漏节是树干内部腐朽的外部特征。一般规律:漏节往外凸,内腐短浅;漏节往内凹,内腐长深。一般必须离开漏节上下1~3 m处可截住(粉状漏节内腐在上下1 m,筛状漏节上下内腐为2~3 m)。梢部腐朽一般自上向下蔓延,越往下越轻些,梢部是空洞,有红色腐朽。
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我们得出根部腐朽的规律是:粉状腐朽较浅,筛状内腐较深,硬阔叶材比针叶材的根腐浅,有“梢腐漏到底,根腐不过三”的道理。总之,有根部腐朽的原条长度不超过1 m够等内材的必须截掉,决为能造2 m次加工短材,其他可根据造材要领进行量材造材。阔叶树种在量材、造材时要考虑径级率。因为长级率差只有5 %,径级差价为10 %,胶合材差价20 %,所以要优先设计造材珍贵树种、较珍贵树种、优质材种。利用长级的使用率,利用径级的差价率,按材种分级造成材,优先造出口材种,对于小径(18~24 cm )的水曲柳、揪木、根节材,市场一直很畅销。要尽量造长材,增加材积,提高售价,提高经济材出材率。
2 木材检验工作始终贯穿着林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只有通过抓好木材检验工作,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木材检验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山场、装车场
林地上应伐的树木,经过采伐、打枝、集材、归楞、装车、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程序,才能变成商品材。在这些生产程序中,木材检验工作非常重要。林场检验员都要认真记好各种数据,作为职工开资的依据。原条有的在山场进行量材设计造成原木,有的经拖拉机集材运到装车场,检验员记好集材小票;对集至装车场进行流水作业的原条,林场检验员要逐车记载发车小票,并掌握各林班、小班生产数量,便于与伐区设计数量对比。
2.2贮木场
原条、原木经运输到贮木场,经过卸车、造材、选材、归楞、装车等程序,楞区的木材检验员按照国家木材标准的规定,逐根检量原木检尺径、评定等级,在原木一端描号,登记入库记录,分楞号、树种、材长、根数、米数缴入国库,做到缴库准、拨出准、库存准,保持“三清一化”的商品化管理水平。
2.3木材加工
技术进步是加快推动林产品加工业,延长林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条件。木材加工产品要不断改善新技术,不断适应市场的需要。锯材加工应减少木材缺陷,应尽量减少改锯,避免增加废材量,出库验收应严格把好验收关,认真对木材产品进行质量鉴定,以提高企业信誉,树立企业形象,维护企业利益。
2.4生产过程中的原条量材设计
原条量材设计是原条造材前对进行优化设计的一道工序,是决定原木最终产品价值的关键程序。量材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木材资源的利用程度。同一根原条,由于造材方案不同,所获得的产品价值相差很大。原条量材设计应优化设计出口材、刨切材,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出材率,增加经济效益。
2.5木材销售
木材销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是考核林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项目。木材装车时,对所装的木材应逐根检尺、评等,并按车填制检尺野账,并把检尺野账附在货物运单上;以便用木单位按时验收木材和办理结算。在对木材产品的外销检核算方面要严谨准确,认真对产值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要经常对木材商品化管理和木材保管工作进行技术指导,这些都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由于木材腐朽性质和深度的千变万化,促使造先造后等级幅度变化。合理造材技术掌握的准确程度,是做好原条合理造材的关键。在可采资源不断减少,产量逐年调减,原条数量骤减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仅有的原条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使木材生产质量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更好地做好原条的合理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林业企业资源萎缩加剧的严峻形式下,做好原条的合理造材,有着特别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总之,木材产品的检验工作是林业企业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生产计划和林产品计划的完成,木材产量、产值、劳动生产率、成本、采伐总量、销售总量、运输总量等计划的完成都必须通过木材检验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反映出来。因此,要加强木材检验工作,重视木材检验员的思想变化,使他们远离金钱的腐蚀、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为林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