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转型多方试水

2014-06-20 03:08李明敬
金融理财 2014年6期
关键词:信托业信托公司信托

李明敬

部分信托兑付违约、多名高管被调查、行业回扣潜规则曝光,以及银监会发出的监管“讯号”,作为金融圈第二把交椅的信托被推到了“转型”的风口浪尖。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1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是11.7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0.82万亿元,增幅7.52%。但是这也意味着,信托业结束了从2010年到2013年1季度平均单季增幅11.77%的高速增长记录。

中国信托业协会副会长王丽娟曾用三个“难以为继”来形容信托业当前的困境。信托产品“高收益、低风险”特性难以为继;信托业“重规模、轻管理”的发展路径难以为继;以信贷类、通道类为主的业务结构难以为继。信托业转型发展到了关键时刻,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信托转型势在必行

2014年信托产品大量到期,监管层针对产品的“刚性兑付”弊端做出了警示。央行4月底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中提到,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不仅助长道德风险,也引发了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理合配置和流动,市场无风险利率上升。《报告》还首次提出,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顺应基础资产风险的释放,让一些违约事件在市场的自发作用下“自然发生”。中国信托业诞生尽管只有三十多年,却经历了六次清理整顿,从高峰时期的100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68家。

除了对“刚性兑付”提出质疑,银监会在不久前还公布了《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也就是“99号文”。“99号文”给信托业指明了明确的方向、系统的方法和一系列政策利好。或许,99号文的出台将促进行业转型,使得中国信托业告别野蛮生长,回归信托本位。信托的本位是什么?99号文中提到,“探索家族财富管理,为客户量身定制资产管理方案”,正是要求信托回归到“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来面目。

不过,有专家分析认为,虽然99号文蓝图已就,但中国信托业多年的也买生长所依赖的传统模式并不会轻易打破,以信贷类、通道类为主的业务结构依然是各家信托公司的主要业务形式,各家信托公司在差异化经营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幸,现在可以看到多家信托公司已经开始转型试水。

转型要走私人定制路线

“未来,简单的钱必然越来越难赚到,只有学会如何赚复杂的钱,才能说真正具有了行业的竞争力。”中国人大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所长周小明表示。在信托转型问题上,中国人大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信托业的转型要从标准化产品的设计与销售为主的模式,转向按照委托人个性化的需求推出定制化服务模式。也就是说,信托转型,要走“私人定制”路线。

吴晓求指出,过去信托业的发展更多的是承担影子银行的功能,是银行体系资金运行的一个平台和渠道。而真正意义的信托是一个财富管理,单纯的成为影子银行的融资渠道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因此,信托业转型的理念应该是从注重标准化产品的设计和销售为主,转向定制的财富管理服务。更进一步阐述,则是因为参与信托理财的委托人资金规模相对较大,并且,不同的人对资产收益、风险承受能力及流动性的配置要求也不同,这不能通过设计标准化的信托产品来解决。只有更深刻地了解委托人对资产配置的需求特点,信托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空间。

不过,吴晓求也表示担忧,当前中国基础资产结构还不完全支持信托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因此,还需要大力发展中国基础资产市场,而目前大多数集合理财都还只是投向矿产资源等领域,这里面存在很多问题。

信托转型试水新领域

针对信托转型问题,中关村宏观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所所长朱少平认为信托业的转型关键不是融资而是投资,是从间接贷款业务转向直接投资。信托转型不仅是针对信托业本身的发展需求,也是符合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目前,中国正面临消费结构的升级,衣食住行,几乎90%甚至以上的企业都在围绕这些消费进行,但改革开放至今,这些领域都已经基本饱和,虽缓慢发展,而且只能向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因此传统行业的企业大量亏损。目前的消费结构已经转向文化、旅游、健康及寿命延长的方向,而目前,这些领域产业发展才刚刚起步,尤其是后两个领域。信托业转型应该看一看是否能在这些领域找到突破口。“通过股权投资或者其他方式进入文化艺术、健康、旅游领域,对整个实体经济转型和资金安全都有好处。”朱少平说。

信托业除了业务方向和产品要改变外,对于信托业人员的选择和培养也要不断完善。一直以来,信托都倾向于做简单贷款业务,很少做直接投资,与银行业务重叠,没有体现信托专业理财的优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多数信托从业人员此前一直从事与资金往来相关的业务,有惯性。因此,要转型还需要一批懂投资、了解投资前沿信息的人,开辟新的投资领域,做好新的投资项目。

从目前信托业来看,在转型问题上,还是做了不少的尝试。

作为信托公司的核心业务,房地产信托转型首当其冲,这一业务转型的成功与否对信托行业整体转型有着标杆意义。房地产基金产品的问世,开辟了一条有效的转型路径。能提供更加灵活的交易结构,并且分享房地产行业转型升级带来更高收益的基金化产品正加速市场渗透。包括平安信托、华宝信托等在内的部分信托公司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基金化房地产信托产品以图转型。

然而,房地产信托基金产品由于投资周期较长,收益率浮动较大,整体风险高于传统房地产信托产品,又令其面临尴尬处境。业内人士认为,基金的形式通常更为灵活,一般期限长于2年,且有额外1至3年的时间弹性。因此,一方面能够给予合作各方更多的时间去开发优质项目,另一方面在房地产行业中长期向好发展的过程为投资者创造更高收益。

房地产信托基金化应该说是一种大趋势,对于信托公司来说,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募资效率和议价能力,而对于部分开发商来说,他们可能更看重募资效率,而非资金成本。尽管现在不少信托公司对此跃跃欲试,但这一条转型之路却布满荆棘,充满挑战。基金化对于信托公司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持续的募资能力,还要掌握丰富的房地产项目资源,此外还需要有优秀的风控团队。此外,销售也面临挑战,传统的信托投资者已经习惯了享受信托产品带来的固定收益,如果收益率浮动的话,对于信托产品的销售无疑会增加一定难度。而此前出现的一些兑付案例也成为一些投资者考虑购买的负面因素。

家族信托有望成信托主业

在信托转型道路上,除了房地产信托基金化外,家族信托概念也值得思考和尝试。

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富有的老人越来越多。胡润研究院和群邑智库联合发布的2013年中国财富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每1300人中有1个人是千万富豪,每2万人中有1人是亿万富豪。专门面对富有阶层,虽然目前,为富豪们提供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的业务的私人银行不在少数,而以产品为主的信托公司则没有这方面的优势。但是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中国亿万富豪级别客户的在岸财富将更多通过本土私人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的家族信托来实现世代交替。

不过,信托专家孙飞表示,家族信托当前大规模开展的时机未到,一方面,遗产税还没有开征,另一方面,对家族信托的概念还没有普及。此外,有律师从法律角度指出,家族信托有四个评价标准,一个保密性,一个资产保障,一个税务筹划,一个传承安排。目前,中国在保密性和税务方面还有待完善。中国内地的信托必须登记,无法很好地保护家族财富隐私。

虽然从法律到理念,中国的家族信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少信托公司联合私人银行纷纷试水。从2012年下半年,平安信托推出首家家族信托开始,家族信托业务已经渐渐开展起来。

2013年开始,外贸信托与招商银行、北京国际信托与北京银行、建信信托与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纷纷推出自己的家族信托产品和服务。目前,还有多个信托公司也表示家族信托有望成为信托转型的主要业务方向之一。

近日,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借资管子公司发行的私募股权基金开始运营医疗机构。这是继2013年中信信托设立产业基金投身医疗健康行业以来,再度有信托公司瞄准这一领域。在房地产信托规模大幅缩水、矿业信托频现兑付危机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行业或成信托转型新的突破口。

上海信托相关人士表示,这只医疗产业基金成立之初大概有几个亿的规模,处于试水阶段。上海信托非常看好行业未来的广阔前景,人们对于健康医疗的要求和质量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日益提升,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旺盛,高端医疗机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信托转型方向还有很多,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无疑的了,那就是信托赚“快钱“的日子结束了。目前信托业仍以类贷款业务为主,但信托公司近年来却腹背受敌,受到来自银行、券商、基金子公司和保险机构的激烈竞争。此外,利率市场化导致的产品收益的压力也逐渐显现。在内忧外患的处境下,信托应该积极促进自身的转型,深耕本源扩展业务空间,在城镇化建设、养老信托、家族财富传承、资产证券化业务、互联网金融和土地流转信托等诸多领域进行探索和尝试,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信托业信托公司信托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信托QDⅡ业务新征程
让与担保和信托
从不同视角解读信托
规范信托营销上海银监局重提信托代销面签
关注我国信托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