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战略—系统”思维的特种设备监管模式及体系研究

2014-06-19 04:50罗云等
宏观质量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安全监管特种设备风险管理

摘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是以安全为宗旨,以科学监管为手段,从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为目标,由政府行政机关所从事的行政执法活动。文章主要研究、分析和探讨“战略-系统”方法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进行了SWOT分析;基于“战略-系统”思维,应用“战略模型”和“系统理论”,设计了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总体战略模式,涉及安全监管基本方针、三大使命,以及本质安全、事故致因、生命周期、监管匹配、RBS与RBI等五大原理,领导与执行、规划与策略、运行与系统、资源与技术、结构与流程、文化与学习六大要素,文化理念、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体制机制、监察方法、管理方式、监管工具、评价技术、投入模式、责任体系等十大创新。并设计了数十种特种设备系统监管的的方法体系;提出了提高特种设备科学监管效能的策略性、政策性建议。所借鉴的国外先进理论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和优化的方法体系切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方法;风险管理

一、前言

特种设备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息息相关: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军事、冶金等工业领域,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又同人们的生活、娱乐密不可分。由于特种设备常常处于高温、高压,以及高载荷、高疲劳、高空作业的条件下运行,致使其本身所具有的安全风险较高;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爆炸、有害气体泄漏、高空坠毁,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企业停工停产,有时还会带来人们的恐慌,给国家、社会稳定和个人、家庭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如何提升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首先,根据安全科学的原理和规律,我们能清楚地认识到,系统安全的保障需要三个支柱,一是科技,二是监管,三是文化——安全原理称为“三E对策”理论。这一点,在我们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相关课题研究中,已从理论和实证上得以分析和证明。得到的研究结论是:科技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贡献率大约为58%,管理为27%,文化约15%。其中可看出,安全监管及安全文化软实力的贡献率接近一半。第二,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的特种设备安全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也可以解读出:特种设备安全保障的“综合治理”原则,既要考虑设备本身的硬件因素,更要重视人因、管理、制度等软件的因素;既要依靠设备自身的功能安全和本质安全,也需要政府科学的分类监管和全过程监管,更需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有效管理和文化建设;软件与硬件兼容,人因与物因兼顾,技术与管理相辅,既是“预防为主”的全面体现,也是“综合治理”的内涵真谛。第三,就我国目前发生的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分析,人为因素事故发生比例较高,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因素不利、管理执行力不强等软件成了我国目前安全事故的重要致因。因此,可以预见到,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增强安全监管软实力将成为提高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保障水平和提升事故预防能力的重要战略对策。

那么,如何建立科学的安全监管模式?如何优化安全监管方法方式?如何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成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安全方针的重要命题。我们通过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的工作,在总结研析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发展、变迁的基础上,应用“战略思维”“系统思想”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特种设备安监现实,建立基于风险的、面向政府安全监管需要的全面风险监管模型、原则和机制,确定科学、合理的政府监管风险防控策略及方法体系,研究成果将为特种设备科学全面的风险监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决策依据和管理基础,为实现重要生命过程的风险动态、实时预警提供技术方法,对风险预警预控的可及和可用性提供了保证,对于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事故预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将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策略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是指对特种设备的安全进行监督、监管和管理的政府活动。从管制经济学的角度看,属于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或管制机构,依据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主要是企业)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从上述定义可看出,管制是指政府依据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的安全监管可以看成是政府管制的具体性行政行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主要通过安全监管机构的行政措施得以实施。综观国外的法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主要策略是行政监管策略和法定检验策略。行政监管策略又包含抽象行政监管策略和具体行政监管策略。抽象行政监管策略主要是制定规范性文件、发布普遍遵守的决定、命令等;具体的行政监管策略有: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强制执行、行政调查、行政处罚、即时行政强制、备案制度、调查分析、行政指导、行政契约、行政奖励、行政裁决、行政调节等。法定检验策略是指在法律、行政法规中规定必须进行的检验。法定检验分强制性检验、特别检验和自主检验。法定检验在特种设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安全监管要求可以通过法定检验落实,法定检验是许多安全监管行为的条件或前提。

(二)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历史进程及发展现状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历史进程

迄今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已经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如表1所示。

表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三个发展阶段

阶段时期特点

第一阶段1955-1982年起步探索:监管机构散乱,工作受阻,特设事故率高,形势严峻

第二阶段1982-2003年逐步完善:法制逐步完善,监管措施逐步到位,管理逐步规范,各类事故较大幅度下降endprint

第三阶段2003年以来创新发展:完善法制,实行监管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双轨制运行、分级设置的体制,但事故率仍高

2.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我国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模式是一种安全监管与检验检测并行的双轨体制,其两大基础制度是特种设备行政许可与监督检查。我国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安全监管模式,对特种设备8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目前,我国正逐步推进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突出重点环节,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逐步推进使用单位的分类监管工作与分级监管。从现行监管制度、体制和设备的状况来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整体性监管;二是分散性布局;三是技术性执法。

“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主要包括:一是特种设备事故率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高,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二是特种设备向大型化、高参数、高风险方向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对安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刚刚起步,工作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四是监管基础建设薄弱、监管力量不足,与设备数量快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五是监察检验工作定位和安全责任界限不够清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企业诚信和社会安全意识还比较薄弱;六是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工作体系有待完善,监管方式方法还欠科学。总体而言,我国特种设备安全工作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更高要求以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法制、科技、管理等诸多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十二五”时期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只有在管理理念、思想方法、认识水平、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创新,才能够有效地把握机会,应对挑战,突破绩效瓶颈,实现安全监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为了达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发展的目标,需要应用战略-系统思想,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体系。

3.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势态分析

对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势态分析可借助SWOT分析法。SWOT分析法称为态势分析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SWOT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发展战略。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S-优势(Strength)、W=劣势(Weakness)、O-机会(Opportunity)、T-挑战(Threat)。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SWOT战略分析模型可见图1。

图1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SWOT分析模型

(三)基于“战略-系统”思维的理论与模型

1.“战略-系统”思维理论

战略思维是指立足于战略高度,从战略管理的需要出发,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系统思想,可以界定为基于系统理念、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思考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级心理活动形式。综合运用于管理中,“战略-系统”方法是以战略、战略管理、系统、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概念框架和理论模型为基础,基于对战略思维的使命感、全局性、竞争性和规划性四个维度,以及系统思想的整体性、关联性、结构化和动态化四个维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战略-系统方法”包含五项基本原则,即战略导向、整体推进、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和竞争发展。

从战略的角度讲,特设安全监管是我国标准化战略的重要组成。其使命是通过在公共安全的各领域中实施标准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安全秩序和安全效益的科学战略。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既是国家对公共安全的宏观管理方法,也是社会各行业及其人、物、环境等要素一切行为活动和运行状态的安全保障策略,既需要迫切执行,也需要长期持续;既需要内部协调,也需要外部联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需要全行业领域以全方位高标准达标为目的,全社会上至组织单位,下至每个成员,实施标准化的根本在于对安全的追求。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实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运行机制及模式,尤其在国家对战略的宏观管控中,规划及其落实方法更是战略管理核心,也是战略思维的重要内涵。特设安全监管的战略思维构架,如图2所示。

图2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战略思维框架

从系统的角度讲,特设安全监管是一个“复杂巨系统”。这一复杂的管理系统,由“四层行政组织,即国家政府、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市(地)局和县级机构”“四层标准,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组织标准”“五个环节,即颁布、认证、实施、监管和评审”“六个要素,即国家政府、行业主管、组织单位、中介机构、社会和全员”和“八个领域,即自然灾害、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生态环境、装备设施、信息安全和政治文化”组成。其内部各要素间存在复杂的激励、约束、协调与联动的关联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以其要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决定了其结构的复杂性和层次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需要形成封闭循环的动态模式,持续改进,不断优化,使系统的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如图3所示。

图3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系统思想框架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战略-系统”模型设计应秉承以下原则:

①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为战略导向;

② 以统筹规划,集中指挥,统一行动,整体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各项工作;

③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中各层级管理主体,上传下达,协调一致,形成上下联动;

④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中各行业领域的行为主体,密切联系,分工互助,形成横向协作;

⑤ 构建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升级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2.“战略-系统”模型与方法

系统建模方法是系统科学的基本方法,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的结构极为复杂,必须使其模型化来完成研究。构建模型必须保证模型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简明性和有效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系统原型特征和规律。模型要建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模型中不能存在主观臆想的成分。系统建模时要尽量以标准模型为基础。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及其机制的模型构建,可以物理模型中的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中的逻辑模型、网络模型等为建模基础。建模方法常用推理法、实验法、统计法、混合法等,特设安全监管系统的建模需要以其他领域标准化建设成果为参照,再结合公共安全的特点以类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模型构建。endprint

常用的经典系统模型如霍尔三维结构模型、麦肯锡7-S战略模型、戴明管理模型、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等。

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如图4所示,以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三个维度刻画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及内涵。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的模型构建可以以霍尔模型为基础进行构建。戴明管理模型,如图5,是管理学中的经典模型,揭示一切管理活动都要经过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步骤的往复循环。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如图6所示,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从而构成企业价值链,产生价值收益。麦肯锡战略模型,如图7所示,是理解组织变革的机制并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的目标,一个组织必须在七个方面达到一致和平衡。这些模型都可以很好地用来构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及其机制模型,直观表达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逻辑规律。

图4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示意图

图5戴明管理模型

图6波特价值链分析模型

图7麦肯锡战略模型

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模型设计

建立在安全生产战略思维、系统思想、科学原理、法律规范、历史经验等基础上,我们设计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战略-系统”综合模型,其结构是:一个方针、五大原理、三大使命、六个要素、十大创新。通过构建“战略-系统”模型,建立战略思维,应用系统思想,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从而提升监管品质、强化监管功效,提高特种设备科学监管的安全保障效能。如图8所示,其内涵是:

四、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战略-系统”方法技术

根据安全监管模式的六个基本要素,可开发如下基于风险的六大安全监管科学方法体系,即:领导与决策方法体系、规划与策略方法体系、结构与体系方法体系、资源与信息方法体系、流程与技术方法体系、文化与学习方法体系。

表2“战略-系统”体系六要素

序号要素方法内容

1领导与执行政府行政分类许可监管;中介机构分类技术服务;企业单位分类过程管理。

2规划与策略ABC三级分类监管策略;行政许可基础监管策略;八类设备专项监管策略;4M要素管控策略;前中后三期分类监管策略。

3运行与系统PDCA运行系统;3E3P安全保障系统;安全责任体系。

4资源与技术法规标准资源;八个单体分类技术;两个整类分类技术;分类评价软件;信息平台与网络。

5结构与流程行政许可分类监管结构流程;使用运行分类监管流程;检验检测周期分类结构;附件校验分类结构;报废处理分类监管结构;八类设备特定监管结构。

6文化与学习国际分类监管模式借鉴;各地区分类监管方法借鉴;相关行业(安全生产)理论与方法借鉴。

(一)领导与执行方法体系

“领导与执行(leadership & execution,L-E)”要素是指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中,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各个成员机构或组织的领导决策者和管理执行者所具有的实力(power),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安全监管为特种设备安全保障“实力”的优化、强化提供监督管理保证。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领导与执行”的基本工作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监管体系,图9是基于系统模型建立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宏观体系。

(二)规划与战略方法体系

图9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

“规划与战略(planning & strategy,P-S)”要素是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系统中,制定和执行规划的战略相关性与战略管理合理性。这是战略思维的必然要求,是监管系统方法的选择基础和实施蓝图。

1. ABC三级分类监管策略

原来的检修“ABC”管理法是指:在企业定期大、小检修时,为确保安全检修,利用检修“ABC”法,把各类维修项目按一定的原则、标准分为A、B、C三类,然后按类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管理。

由此可以设计一套特种设备的ABC管理方案。特种设备已经按一定的原则分为了不同风险等级的Ⅰ类、Ⅱ类、Ⅲ类,然后按类采取不同的对策进行管理,如表4所示。

表4ABC法分类监管策略

设备类别Ⅰ类Ⅱ类Ⅲ类

定义高风险设备中等风险设备低风险设备

监管策略A类策略B类策略C类策略

定义重点控制常规控制稍加控制

所有的B类策略都根据当前法规文件;而A类策略是基于高风险设备制定的监管策略,有法规规定的,也有根据风险等级而制定的;C类策略也与A类策略制定方法相同。

目前,政府根据分级评价结果,可以对不同等级的设备提出不同的监管要求,初步确定出分级监管策略,如表5所示。

表5基于风险评价的特种设备分类(分级)监管策略

设备分类分类标识定义监管策略

Ⅰ类黄色低风险设备一般监管

Ⅱ类橙色中等风险设备常规监管

Ⅲ类红色高风险设备加强监管

2.行政许可基础监管策略

初步设计出基于风险分级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模式。如表6所示。

表6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模式(初步)

设备等级许可要素ⅠⅡⅢ

设备许可登记机关(部门)特种设备协会地市级质检部门省级质检部门

设备许可程序申请,受理,审查,在警惕和关注设备风险条件下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实物检查,在控制保障措施下许可。申请,受理,审查,实物检查,听取利害人关系意见,举行听证并召开专家评审,风险降低后许可。

设备登记时限法定天数-减半天数法定天数法定天数+减半天数

3. 4M要素管控策略

所谓4M要素,即指造成事故发生的4方面因素——人的因素、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管理因素。endprint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的“4M”要素理论体系,应用系统工程模型,可建立如图10的特种设备安全系统对策体系。

图10特种设备事故致因4M要素系统对策体系

4.前中后三期分类监管策略

在依照设备生命周期线路的管理中,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管理阶段:前期管理阶段也就是使用前的管理;中期管理也就是设备使用运行阶段;后期管理也就是处理报废产品阶段。

在将不同风险等级的监管策略应用于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高风险设备进行重点控制。具体可施行针对行政许可、使用运行、检测检验、附件校验、报废处理等环节综合监管策略,以及针对各类设备的专项监管策略。

(三)运行与系统方法体系

“运行与系统(operation & system,O-S)”要素是指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的运行与系统的建立,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具有系统性和合理的优化。这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运用系统思想的具体体现。

1. PDCA运行系统

PDCA循环理论,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审”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最终目标是实现体系的持续改进。

特种设备安全的分类监管战略管理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权变性四个特征。PDCA循环就是战略思维的很好应用,它包括“计划、实施、检查、评审”四阶段;而战略管理四阶段:战略规划(Plan)、战略实施(Do)、战略控制(Check)、战略修订(Action)与其不谋而合。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最终实现安全监管体系的不断改进,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2. 3E3P安全保障系统

(1)事故预防3E对策

安全生产保障战略在安全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人类长期的安全生产活动实践,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了三大安全战略对策的战略思想。一是安全工程技术对策(Engineering),这是技术系统本质安全化的重要手段;二是安全教育对策(Education),这是人因安全素质的重要保障措施;三是安全管理对策(Enforcement),这一对策既涉及物的因素,即对生产过程设备、设施、工具和生产环境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涉及人的因素,即作业人员的行为科学管理等。这一战略对策通常称为3E对策。

安全生产3E对策战略是横向的安全保障体系,是形式逻辑,也称为安全生产的三大支柱,或简称为“技防”、“管防”、“人防”。

(2)事故预防3P策略

在安全生产管理战略思维中,一项以事故防范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产影响的战略对策,称为3P事故防范策略。即:事前预防(Prevention)、事中应急(Pacification)、事后教训(Precept)的防范策略。3P对策战略是纵向的安全保障体系,是时间逻辑,是安全生产与事故防范的三个层面的保障体系,简称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事前”是上策,“事中”是中策,“事后”是下策。

根据安全3E保障理论,应用系统工程模型,可建立如图11的特种设备安全的战略对策体系。

根据安全3P战略层次理论,应用系统工程模型,可建立如图12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战略对策体系。

图11特种设备安全保障“三E”系统对策体系

图1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战略体系

3.安全责任体系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需要完善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落实使用单位(企业)的主体责任。因为企业是特种设备安全风险承担的主体,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直接受益者。政府不仅应该扮演一个立法、授权的角色,也应该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时提供政策帮扶的角色。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多元的责任体系,特别是要让生产企业、使用单位、中介机构等组织担当安全的主体责任。

(四)资源与技术方法体系

“资源与技术(resources & technologies,R-T)”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体系复杂巨系统运行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条件。“资源”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两类。其中非人力资源,或称为物力资源,主要包括活动经费、物质条件(办公场所、作业工具、技术设备等)、制度资本、信息来源等。“技术”主要指检验、检测、研究等事业单位系统中的技术支撑条件和创新能力。

特种设备安全的“资源与技术”要素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即通常所说的干部、职工和技术应用与开发人才队伍。作为行政系统的物力资源数量和结构,由公共财政管理部门确定;事业单位系统的物力资源,在上级相关行政部门的管制和指导下配置和获取,数额、类别、结构等有基本的确定性。人力资源的获取、配置和薪酬等因素具有确定性,但使用方式、激励机制、培训和开发模式可以创新设计,获得升华性绩效。

除此,特种设备的安全保障体系的资源与技术需要法律政策资源、安全投入资源、安全技措资源等。

(五)结构与流程方法体系

“结构与流程(structure & process,S-P)”要素的核心就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体制与机制。“结构”主要指安全监管的职权划分、资源组织、任务分工、监管程序、行政方式等相对稳定的制度框架;“流程”是由“结构”决定或影响的动态的监管活动的组织和程式。在“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流程”可以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调整“流程”,取决于“结构”的刚性有多大。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结构与流程”方法体系包括:行政许可分类监管结构流程,使用运行分类监管流程,检验检测周期分类结构,附件校验分类结构,报废处理分类监管结构,八类设备特定监管结构等。

(六)文化与学习方法体系

“文化与学习(culture & learning,C-L)”要素体现系统的“软实力”和“巧实力”。“文化与学习”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软实力”的体现,是指安全监管功能持续发展和进步的能力。要素的内涵一是“文化”,二是“学习”。“文化”是实现复杂系统及其构成子系统内部成员之间团结、稳健、和谐、效率、发展的重要条件;“学习”的能力,对于组织内部领导者、管理者和生产者,完成任务,达成目标,实现使命,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无论个人还是组织,学习力不足,势必影响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形成与保持。没有学习力的个人和组织,前途必定暗淡,绝大多数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领导者的学习力更为重要,不仅决定本人的未来,而且影响组织的发展。endprint

“文化与学习”要素的方法体系包括:国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借鉴方法,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相关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学习,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特别是近几年相关安全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科技强安战略、第三方社会服务、保险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HT5”SS]参考文献:

[1]陈钢、宋继红、陶雪荣,2007:《21世纪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出版社。

[2]顾国扬,20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讨论》,《经营管理者》第4期。

[3]林雄弟,2008:《风险管理在公共安全问题中的运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李钰斌、石铭,2009:《风险监管策略的发展》,《大众商务》第9期。

[5]宋继红,2002:《锅容管特法规体系现状及立法探讨》,《企业标准化》第2期。

[6]王秦平、张纲、宋继红、崔钢,200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中国计量出版社。

[7]谢知坚,2006:《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面临的检验风险分析》,《中国电梯》第9期。

[8]罗云等,2010:《企业安全管理诊断与优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9]罗云等,2013:《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中国质检出版社。

[10]罗云等,2014:《安全科学导论》,中国质检出版社。

[11]罗云等,2014:《安全生产系统战略》,化学工业出版社。

[12]刘娜、关玲永,2008:《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

[13]王威强、吴俊飞,2008:《承压设备安全技术与监察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14]李鑫,2010:《特种设备政府安全监察绩效测评方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

[15]梁广炽、李家骥、胡军,2005:《美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6]孙黎、汤晓英,2005:《欧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7]张纲,2004:《明确目标坚持创新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劳动保护》第6期。

[18]Trammell,S.R.,Wright,and R.D.Integrating,1999,Risk Assessment into Management Syst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mposium,pp.156159.

[19]Budgen,P.J.1992,“Why Risk Analysis”,Risk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pp.14.

[20]Guy,Mundlak,1998,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the Functions of Law:a Systems Analysis.Work,No11,pp.243262.

[21]A.I.,Glendon,and N.A.Stanton,2000,Perspectives on Safety Culture,Safety Science,34:193214.

[22]F.,W.,Guldenmund,2000,“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Safety Science,34,pp.215257.

[23]G.,Grote,and C.Kunzler,2000,“Diagonosis of Safety Culture in Safety Management Audits”,Safety Science,34,pp.131150.

[24]W.,van,Vuuren,2000,“Cultural Influences on Risks and Risk Management:Six Case Studies”,Safety Science,34,pp.3145.

[25]Michael,OToole,200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ployees Perceptions of Safety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Jounal of Safety Research,33,pp.231243.

[26]Alison,G.,Vredenburgh,2002,“Organizational Safety:Which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Employee Injury Rates”,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33,pp.259276.

[27]Hulet,M.W.,“Advanced Management of Safety”,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pp.3739.

[28]McRoberts,S.,2005,“Risk Management of Product Safety”,Product Safety Engineering,pp.6571.endprint

“文化与学习”要素的方法体系包括:国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借鉴方法,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相关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学习,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特别是近几年相关安全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科技强安战略、第三方社会服务、保险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HT5”SS]参考文献:

[1]陈钢、宋继红、陶雪荣,2007:《21世纪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出版社。

[2]顾国扬,20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讨论》,《经营管理者》第4期。

[3]林雄弟,2008:《风险管理在公共安全问题中的运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李钰斌、石铭,2009:《风险监管策略的发展》,《大众商务》第9期。

[5]宋继红,2002:《锅容管特法规体系现状及立法探讨》,《企业标准化》第2期。

[6]王秦平、张纲、宋继红、崔钢,200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中国计量出版社。

[7]谢知坚,2006:《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面临的检验风险分析》,《中国电梯》第9期。

[8]罗云等,2010:《企业安全管理诊断与优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9]罗云等,2013:《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中国质检出版社。

[10]罗云等,2014:《安全科学导论》,中国质检出版社。

[11]罗云等,2014:《安全生产系统战略》,化学工业出版社。

[12]刘娜、关玲永,2008:《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

[13]王威强、吴俊飞,2008:《承压设备安全技术与监察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14]李鑫,2010:《特种设备政府安全监察绩效测评方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

[15]梁广炽、李家骥、胡军,2005:《美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6]孙黎、汤晓英,2005:《欧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7]张纲,2004:《明确目标坚持创新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劳动保护》第6期。

[18]Trammell,S.R.,Wright,and R.D.Integrating,1999,Risk Assessment into Management Syst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mposium,pp.156159.

[19]Budgen,P.J.1992,“Why Risk Analysis”,Risk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pp.14.

[20]Guy,Mundlak,1998,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the Functions of Law:a Systems Analysis.Work,No11,pp.243262.

[21]A.I.,Glendon,and N.A.Stanton,2000,Perspectives on Safety Culture,Safety Science,34:193214.

[22]F.,W.,Guldenmund,2000,“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Safety Science,34,pp.215257.

[23]G.,Grote,and C.Kunzler,2000,“Diagonosis of Safety Culture in Safety Management Audits”,Safety Science,34,pp.131150.

[24]W.,van,Vuuren,2000,“Cultural Influences on Risks and Risk Management:Six Case Studies”,Safety Science,34,pp.3145.

[25]Michael,OToole,200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ployees Perceptions of Safety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Jounal of Safety Research,33,pp.231243.

[26]Alison,G.,Vredenburgh,2002,“Organizational Safety:Which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Employee Injury Rates”,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33,pp.259276.

[27]Hulet,M.W.,“Advanced Management of Safety”,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pp.3739.

[28]McRoberts,S.,2005,“Risk Management of Product Safety”,Product Safety Engineering,pp.6571.endprint

“文化与学习”要素的方法体系包括:国际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借鉴方法,国际交流、国际合作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相关安全领域的交流与学习,如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等。特别是近几年相关安全领域的安全文化建设、科技强安战略、第三方社会服务、保险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HT5”SS]参考文献:

[1]陈钢、宋继红、陶雪荣,2007:《21世纪特种设备安全科技发展战略》,国防工业出版社。

[2]顾国扬,201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讨论》,《经营管理者》第4期。

[3]林雄弟,2008:《风险管理在公共安全问题中的运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李钰斌、石铭,2009:《风险监管策略的发展》,《大众商务》第9期。

[5]宋继红,2002:《锅容管特法规体系现状及立法探讨》,《企业标准化》第2期。

[6]王秦平、张纲、宋继红、崔钢,200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中国计量出版社。

[7]谢知坚,2006:《特种设备检验机构面临的检验风险分析》,《中国电梯》第9期。

[8]罗云等,2010:《企业安全管理诊断与优化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9]罗云等,2013:《特种设备风险管理》,中国质检出版社。

[10]罗云等,2014:《安全科学导论》,中国质检出版社。

[11]罗云等,2014:《安全生产系统战略》,化学工业出版社。

[12]刘娜、关玲永,2008:《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第2期。

[13]王威强、吴俊飞,2008:《承压设备安全技术与监察管理》,化学工业出版社。

[14]李鑫,2010:《特种设备政府安全监察绩效测评方法研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论文。

[15]梁广炽、李家骥、胡军,2005:《美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6]孙黎、汤晓英,2005:《欧盟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国计量出版社。

[17]张纲,2004:《明确目标坚持创新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劳动保护》第6期。

[18]Trammell,S.R.,Wright,and R.D.Integrating,1999,Risk Assessment into Management Systems,Electronics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ymposium,pp.156159.

[19]Budgen,P.J.1992,“Why Risk Analysis”,Risk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pp.14.

[20]Guy,Mundlak,1998,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and the Functions of Law:a Systems Analysis.Work,No11,pp.243262.

[21]A.I.,Glendon,and N.A.Stanton,2000,Perspectives on Safety Culture,Safety Science,34:193214.

[22]F.,W.,Guldenmund,2000,“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Safety Science,34,pp.215257.

[23]G.,Grote,and C.Kunzler,2000,“Diagonosis of Safety Culture in Safety Management Audits”,Safety Science,34,pp.131150.

[24]W.,van,Vuuren,2000,“Cultural Influences on Risks and Risk Management:Six Case Studies”,Safety Science,34,pp.3145.

[25]Michael,OToole,200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mployees Perceptions of Safety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Jounal of Safety Research,33,pp.231243.

[26]Alison,G.,Vredenburgh,2002,“Organizational Safety:Which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Most Effective in Reducing Employee Injury Rates”,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33,pp.259276.

[27]Hulet,M.W.,“Advanced Management of Safety”,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pp.3739.

[28]McRoberts,S.,2005,“Risk Management of Product Safety”,Product Safety Engineering,pp.65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监管特种设备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如何做好地面集输工程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内河船舶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
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探析内河航道通航安全问题和安全监管
浅谈如何做好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安徽:部署特种设备专项安全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