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凯霞
(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河南鹤壁458030)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护用药理学》课程,内容繁杂,信息量大,其中很多抽象难懂的内容。学生除了要学习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还要记忆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等。而目前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比较、归纳的能力欠佳。针对这个现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是每一位从事《护用药理学》教学的教师都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除了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外,还特别运用绘图表法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护用药理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主要运用以下几类图表对刚学到或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为表1-表5。
表1 体液pH值对弱酸、弱碱性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
表2 药酶诱导剂、抑制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表1看出,“同性难解易吸难排,异性易解难吸易排”。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很好地把弱酸、弱碱性药物在不同的体液环境下的吸收、分布、排泄的难易、多少解释清楚。
表3 阿托品的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表4 阿司匹林、氯丙嗪对体温的影响
表2看出,对与药酶诱导剂或抑制剂合用的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影响进行比较,使内容一目了然,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通过表3,使学生很容易掌握阿托品的几点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同时使他们懂得药物的作用与其用途、不良反应存在着因果关系。
表4看出,与该点相似的还有,镇痛药(吗啡)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镇痛作用比较等。通过先后学到的两种药物作用的比较,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让他们养成对前后知识比较的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表5 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的协同作用
表5看出,通过这两类药物作用和用途的比较,可加深学生对这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后,相互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特点的理解,并且让他们学会对药物协同作用的比较和理解。
抗生素、抗菌药的配伍应用,如下图:
通过以上绘图,把四类抗微生物药的配伍应用归纳的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的记忆。
《护用药理学》中还有许多内容可以列表或绘图,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用图表的方法授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其理解能力。启迪学生的横向、纵向思维,让他们养成分析、概括知识的良好习惯以及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使教师教得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教与学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张丹参.药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陈志斌,护士临床用药[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王开贞.于肯明,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弥 曼,药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