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国东
近年来的非时政类报刊改革,在大范围内把新闻出版单位推向市场,参与市场化竞争,实际上是在保持党报党刊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放开非时政类报刊。这样既有利于整体舆论的稳定,又能够放开搞活非时政类报刊媒体,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次巨大进步。作为内蒙古地区期刊改制的先行者,文苑报刊社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东风,抓住了发展良机,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在改制和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笔者现整理成文章,供大家参考借鉴。
文苑报刊社(全称“内蒙古文苑报刊社有限责任公司”)是在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进程中,由内蒙古出版集团为整合《文苑》、《内蒙古教育》(汉文)、《向导》杂志资源于2011年9月投资组建的报刊出版单位,现每月出版期刊10种。按内蒙古出版集团要求,文苑报刊社的主要任务是:整合出版资源,优化报刊结构,对所属报刊统一管理、集中经营,创新经营管理体制,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做大做强报刊出版。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文苑报刊社面向市场开展出版经营活动,逐步调整经营模式,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品牌期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经营成果显著,发展速度加快。文苑报刊社2012年1月正式开始出版经营。两年来,发展态势良好,经营成果显著,连续两年销售收入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2013年全年销售收入867万元。这是一个对于传统大刊微不足道甚至足以忽略的数字,但对于在民族地区出版经营并面向全国发行的市场化期刊,这是其立足市场的有力证明。在全国传统期刊普遍低迷的形势下,《文苑》杂志月发行量突破20万份,并保持每月递增。
更新理念,转变机制,初显现代企业管理体制轮廓。文苑报刊社在勾划发展蓝图、转变员工思想观念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运营机制,以市场化为目标,大力推行一整套的改革措施,在机构设置、人事、财务、薪酬、成本控制和出版质量、市场经营等环节上采取现代绩效考核办法,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立足转型,规划发展,结构调整初见成效。根据期刊种类及自身实际,文苑报刊社结合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契机,制订传统出版“4种期刊,2个市场”和数字化业务“1报2刊3网”的立体、多元化传媒发展架构,形成了清晰的集团化产品体系和战略发展规划。在结构调整上,一个立足内蒙古自治区、面向全国、服务于教育领域的“引领青少年阅读时尚教育传媒集团”正在形成。其中,《文苑》为综合文摘期刊,以中学生课外阅读为主;《内蒙古教育》为内蒙古教育行业指导期刊;《作文向导》为学生作文指导素材来源期刊;2013年转入的蒙古文《科学》杂志为民族教育科学普及和学术期刊。
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企业生存发展空间逐步扩大。文苑报刊社在改制后完全自负盈亏,完全依靠自身力量积极开拓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在出版品种上,逐渐形成完整产品体系;在服务意识上,从被动出版向主动服务转变;在市场发展上,成功“走出去”,主动寻求发展机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文苑报刊社还开展了移动手机杂志、互联网出版、电子期刊等出版业务。
因体制机制、管理理念和发展思路的不同,文苑报刊社在改制前后也面临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这是改制企业都要面临而且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员工思想整体稳定,但也有隐忧。保证员工思想稳定是改制工作的重中之重。改制后,员工因劳动关系的变更和经营管理机制的变化,会更进一步感受到生存危机和工作压力。具体表现四个方面。一是部分员工思想上有失落感。有的从事业单位到企业单位,有被扫地出门的感觉,会莫名失落;有的原来在领导岗位上,现在成了环节干部甚至普通员工,也会有更大的心理落差。二是部分员工对企业发展缺乏信心。员工为企业生存和个人发展前景担忧,甚至有的员工原本就为捧“金饭碗”而投入原单位,现在转眼被推向市场,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还有尽管已经企业化,但负责人员仍然上级任命,因工作方法对员工产生潜在影响,加重员工对企业发展前途的担忧。三是薪酬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基本待遇“大锅饭”、绩效奖金“平均分”的思想在部分员工心里长期存在,不利于企业管理。四是心理失衡。部分员工攀比思想严重,随时关注社里的大小变动,随时拿自己的利益得失与他人做横向对比而不考虑能力、贡献、成绩因素,对这部分员工来说,任何变动都会引起震动性后果。
员工整体能力素质偏低,人才结构不尽合理。改制前部分员工属于安置性冗员,能力相对偏低。由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氛围不浓,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加之同等岗位员工待遇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别,很难一时之间招聘到完全满意的称职员工,只能靠自己慢慢培养,这又造成了精神上的懈怠,员工对不能尽快达到岗位要求有了充分的理由,员工压力小,成长意识不强。改制后企业员工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占总成本的比例较大,企业负担偏重。从人员结构上看,人员构成有三多三少现象:整体上行政编务人员多,发展经营人员少;具体工作上被动安排人员多,主动服务人员少;思想意识上安稳守成人员多,开拓创新人员少。其直接后果是导致企业运转效率不高,信息不灵,反应不快,创新能力明显不足,新产品、新选题策划能力差,报刊社整体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主营业务发展前景黯淡。文苑报刊社现主营业务为期刊出版经营,其中发行收入占销售收入的86.5%,企业经营主要依赖期刊发行。但在传统期刊市场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依靠传统出版和发行增长存在极大风险。传统期刊出版在出版产业链中已经属于低端产业,行业竞争激烈,盈利能力差。从行业发展看,信息化、数字化和提供数字服务将是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报刊社虽已形成完备的数字化发展战略,但因资金等原因,还处于摸索期,尚未形成可靠收入。
资金短缺,人才不足,刊号资源有限,影响长远布局。改制后,文苑报刊社为国有独资出版企业,出版集团一次性投入注册资金,报刊社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资金有限,传统期刊发行渠道均为代销,资金回笼迟缓,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量大,影响正常经营和新产品投入。在人才使用上,因体制原因,尚不能达到真正的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影响整体管理和员工士气。因刊号资源有限,规划中的新产品、新业务迟迟不能启动,为新产品而吸纳、培养的人才逐渐融入其他期刊。上述各种因素层层累加,员工心理上和行动上逐渐“能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因改制而凝聚的干劲和士气日渐消磨,严重影响长期发展和布局。
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目前文苑报刊社内部管理存在一定问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执行不到位,如前文提到的用人机制问题,还有工作中的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差等;二是因改制后部分管理人员调整造成混乱,或中间环节协调不当造成效率低下。
外部环境是指市场环境以及主管单位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市场大环境无法控制,但报刊社可在现有客户中创造条件,营造有利发展的环境,提高市场占有率。主管单位、行业主管部门间的管理在改制之后,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协调环节,理顺程序,争取对报刊社发展有利的机会。
期刊改制关系期刊存续、人员流动和企业兴衰,因此改制一定要在通盘考虑、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果断抉择,平稳发展。结合文苑报刊社两年来的发展实践,对期刊改制及改制后提出如下建议。
期刊改制需要顶层设计。根据要求,非时政类报刊转制目标中,转企改制仅是第一步。从行业发展角度看,转企改制也不是报刊改革的根本目的,转企是手段,全面促进报刊发展才是终极目标。因此,期刊改制不应为改革而转企,应按照期刊发展规律,从期刊品种、人才、资源等角度出发,进行周密、详细、全方位的总体论证,从全局角度建立清晰的战略构想,转企后再通过一套完整的运营体系进行系统化的运作,才符合期刊的运营规律。顶层设计既要明确企业的发展思路和定位,也要确定个体期刊的发展思路和定位,明确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法人治理结构,如此才能真正转变运营机制。
文苑报刊社在改制前,通过广泛调研和大量征求意见,最终将改制与发展相结合,将转企与市场化协调一致,让市场因素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并将各刊发展及其内在潜力充分关联后制订了统一的发展战略,才有了后期突破性的发展。
改制后更加需要管理与协调。改制企业重新注册后,管理机制、运营模式、发展目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更加需要上级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加强管理与协调,加强支持与呵护。一是新企业需要重新整合资源、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目标。二是改制后员工心态发生变化,思想负担比较重,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普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可以由企业内部解决,但环节干部和负责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上级部门协助。三是改制后,期刊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需要主管单位的进一步协调。四是改制后,期刊需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抓住机遇、利用政策优势抢占市场空间上,更离不开管理和协调。
改制后要保持规模适度。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在增强报刊发展活力、优化出版资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也为部分特色鲜明、市场认可的报刊提供了整合报刊资源、扩大发展规模的机会,但规模化发展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要规模适度,要与管理水平、经营水平相适应,还要考虑编辑出版能力和市场经营能力。主要考虑以下两点。一是期刊品种数量要适度。目前国家从政策层面支持有实力的报刊向传媒集团方向发展,刊号也要向有实力的报刊出版单位流动,但从报刊发展规律和实践看,有刊号不一定就能够发展,我国还有很大一部分报刊处于亏损状态。报刊出版单位改制后吸纳刊号应量力而行,而不是多多益善。二是业务规模要适度。从国内外成功经验看,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必然是未来报刊发展的趋势,但在报刊市场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现状下,规模化经营尚不具备成熟条件。小型报刊社具有组织成本低、便于沟通协调、内部环节少、运行费用少等优势,且规模越小,经营机制越灵活,适应市场波动变化的能力也越强,因此,建议改制后的出版单位要保持适度业务规模。
市场化方向要坚持再坚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是为使之成为能独立承担社会法律责任的市场主体,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的现代报刊出版企业。作为企业,就必须坚持市场化的发展方向,无论在这条路上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应该迎难而上。现在坚持市场化发展,突破发展中的重重困难,是为报刊业将来发展积累经验,是为实现新闻出版业甚至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做出的有益探索。
同时,改制后的出版单位也不可过度依靠优惠政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是为加快报刊改革,促进新闻出版发展,实现数字化转型,改制企业应在用好用足扶持政策的同时,坚持市场化发展,向市场要效益。扶持是暂时的,只能解一时之困,而市场化是长久的,可奠定长远发展的基础。
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加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走入生活,技术正成为企业增长和差异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洞察技术发展趋势,企业方能把握先机。随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文件的下发,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已全面展开,数字化为报刊出版企业提供了重启的机会,把所有报刊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此过程中,若能把握数字化转型良机,必将令报刊出版企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加速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