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立平++白全民++姜向荣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关于科技进步评价的理论及实践的梳理,提出符合市县特征的科技进步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构建了适合我省实际的科技进步考核指标体系。选取我省5个地级市及50个县为考核样本,并引入协调度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了考核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立我省市县科技进步考核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市县科技进步;指标体系;协调度;考核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3-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4.02.009
1 引言
市县科技工作是我省科技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构建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几年来,我省各级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使基层科技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支撑了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然而,根据研究表明,我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与其他先进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省各地存在着推动科技进步快慢不一的情况;并且,基层政府按传统模式壮大经济总量的冲动依然十分强烈,使“转方式、调结构”进展缓慢。目前,我省对县域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2008)中涉及科技的仅有两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及升降幅度、人均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及增长率,很难全面反映市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发展的情况。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一个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理论体系的指导,同时没有很好地考虑不同地区市县区域的功能定位及战略部署等因素,尚不能形成对制定科技政策的有效指导。
因此,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并设计一套科学、实用、时效和可操作的我省市县科技进步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全省市县的科技进步状况进行监测、考核与评价,从而为省委、省府及有关部门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推动山东“转方式、调结构”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科技进步评价指标的理论框架
根据科技进步定义的内涵以及对已有文献的梳理,我们认同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个纬度设计评价区域科技进步的理论框架,并认为四者之间存在因果循环关系,即科技进步系统是一个封闭的闭环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综合科技进步指标体系理论框架
2.1 科技进步环境:地区科技进步需要一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作为支撑。一般来说,直接与科技进步有关的环境有地区人力资源、科研基础设施、科技意识等,而间接相关的则有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效率、生态环境等。一方面这些外在环境会促进科技进步,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会反作用于这些环境。以上指标都是影响科技进步的外在因素,如何选择则需要根据指标设计原则进行取舍。
2.2 科技投入: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核心环节,科技投入的数量、质量、结构等都会影响科技产出,进而影响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科技投入一般分为人力投入与资金投入。在资金投入中,按活动类型分为基础性经费支出、应用研发经费支出、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三类,而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被认为是科技活动的核心内容和最具创造性的一部分。因此 R&D 人员与 R&D 经费是具有广泛国际可比性的重要指标。
2.3 科技产出:科技活动的直接产出就是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专利,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企业掌握和拥有的技术创新成果资源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技术市场情况也是衡量科技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另外,高水平成果的产业化也是科技产出的直接成果,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作为衡量产出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2.4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活动本身是一项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效率提高是其应有之意。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安全等也对科技进步提出了更高要求。
3 科技进步评价规范性指标体系构建及指标权重
根据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首先,一级指标根据理论框架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技术产业化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关于二、三两级指标的设计,应该首先确定二级指标,然后根据科技进步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因果关系,对二级指标进行分解,形成三级指标,最终形成完成的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本问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对指标较少的部分则结合直观判断法完成。其中层次分析法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集了11名相关专家的打分进行计算。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市县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4 山东省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实证分析
4.1 数据来源
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为各年度山东省统计年鉴、山东省科技统计年鉴、科技部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结果、山东省知识产权年鉴。
4.2 样本选择
受数据收集难度限制,难以收集齐全省17地市及140个县(市、区)的全部指标数据,但为了使考核更具代表性,本研究在实证分时析选择了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滨州市以及菏泽市于山东省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的5个地级市以及其下辖的50个县作的科技进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4.3 数据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处理数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除各项指标由于量纲不同所带来的不可公度性;二是数据指标标注化处理后更有利于数据比较分析。为实现上述两项目标,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均值化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4.4 市级科技进步评价及协调性分析
4.4.1市级科技进步评价综合指标得分
根据市级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计算5个样本城市的综合得分如表2所示。
为了更直观分析,对样本城市综合绘图分析如图2 所示:
图2 样本城市综合指标得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5个样本城市综合指标得分最高的是济南市,其次是烟台市,济宁市具中,菏泽市的综合指标得分最低。
4.4.2 市级科技进步评价一级指标指标分析
市级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分别为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分别代表了科技进步评价的环境、投入、产出等方面。根据市级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计算5个样本城市的一级指标评价值如表3所示。
图3 样本城市科技进步环境得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济南的科技进步环境位居第一,烟台次之,菏泽市位居第五,这与科技进步综合得分结果一致。 但是虽然滨州市的综合得分要弱于济宁市,但是滨州市的科技进步环境要明显的好于济宁市,济宁市未来一段时间要在科技进步环境方面加大建立力度。
图4 样本城市科技投入得分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科技投入方面,济南市明显超过其他四个城市,烟台市、济宁市以及滨州市在科技投入方面相差不大,但是菏泽市在科技投入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四个城市,从指标得分来看,济南市、烟台市、济宁市以及滨州市的综合得分都超过了1,其中济南市是1.33,而菏泽市只有0.34,未来,菏泽需要在科技投入方面加大力度。
图5 样本城市科技产出得分
从图5中可以看出,样本城市的在科技产出方面的排序与其综合得分保持一致,但是科技产出的差距却比较大,其中济南市的科技产出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城市,在科技产出方面,济南市的得分达到了2.8,而位于第二位的烟台只有0.92,济南市的科技产出得分是烟台市的三倍,说明济南市的科技投入效率要明显的高于其他城市。另外,滨州市在科技投入方面略高于烟台市,但是其科技产出得分却低于烟台市的50%,说明滨州市的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要落后于烟台市。样本城市在科技产出方面的明显差距,说明了其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差异,烟台市、滨州市、济宁市及菏泽市要对比济南市,找出科技产出效率较低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加大科技产出。
图6 样本城市技术产业化得分
从图6中可以看出,在技术产业化方面烟台市的技术产业化得分最高,超过了综合得分第一的济南,另外虽然滨州市的综合得分要高于菏泽市,但是滨州市的技术产业化得分低于菏泽市,在5个样本城市中,滨州的技术产业化得分最低,未来滨州需要对比其他城市,提高自身的技术产业化水平。
图7 样本城市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得分
从图7中可以看出,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烟台市的得分最高,超过排名第二的烟台市接近50%,是济宁市、滨州市及菏泽市的两倍以上,说明烟台市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在5个样本城市中作的最好。其他城市要对比寻找自身的差距与不足。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4.4.3 协调度分析
协调度是指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多种关联关系和谐一致的程度。协调既可以是对系统状态的一种特定描述,也可以表示对系统施加的一种作用。作为一种状态,协调指系统各要素之间或由两个以上系统通过要素间的关系耦合形成的复合系统、各子系统之间,通过长期必要的磨合而形成的一种互补、协同、融合、和谐的关系,从而表现出最佳的整体效应或功能。
借鉴效益理论与平衡理论,构造协调度模型:
(1)
图8 样本城市综合得分及协调度
结论:
(1)虽然济南市的综合得分在5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是其协调度却落后于排名第二的烟台市以及排名第四的滨州市。从一级指标得分可以分析出济南市协调度落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济南市的科技产出、科技进步环境这两项指标明显要好于其他4个样本城市,其得分超过排名第二位的烟台市50%以上,但是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产业化这两项指标却明显落后于烟台市,未来一段时间济南市需要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技术产业化这两方面加大力度,使济南市的科技进步各个方面协调发展。
(2)虽然滨州市的综合得分在5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4,但是其协调度却排名第1,从一级指标得分看主要是因为其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四项指标的得分相对比较均衡 ,各个指标发展相对协调,未来滨州市需要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在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投入、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科技产出方面加大发展力度。
(3)菏泽市综合得分在5个样本城市中排名第五,同时,其协调度也最低,处于失调状态。从一级指标得分情况看,菏泽市的协调度偏低主要是因为其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两项一级指标的得分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指标得分的差距较大,菏泽市的科技投入、科技产出指标得分偏低,未来一段时间菏泽市要在科技投入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要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引导提高城市的总体科技产出水平。
4.5 县级科技进步评价及协调性分析
4.5.1 县级科技进步评价综合指标得分
根据县级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计算50个样本县的综合得分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50个样本县综合指标得分最高的是东明县,其次是市中区、芝罘区、蓬莱市及历下区,而鱼台县、惠民县、海阳市、泗水县以及栖霞市的综合排名比较落后。
4.5.2 县级科技进步评价一级指标得分分析
鉴于样本量非常大,我们选择综合得分排名前十位的县,分别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个方面与其综合得分进行对比分析。
图9 样本县综合得分及科技创新环境得分对照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区的科技创新环境位居第一,芝罘区排名第二,东明县位居第三。 市中区、芝罘区及东明县的得分要远远高于其他7个县。虽然东明县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但是其科技创新环境还是落后于市中区、芝罘区,未来一段时间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另外向单县、曹县、郓城以及滨城区,虽然他们的综合排名居前列,但是科技创新环境得分偏低,也需要在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加大建设力度。
图10 样本县综合得分及科技投入得分对照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明县的综合得分虽然排名第一,但是其科技投入得分偏低,明显落后于芝罘区、市中区及历下区,未来几年东明县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从综合得分以及科技投入的对照图可见市中区、芝罘区、蓬莱市及历下区的科技投入与综合得分协调度比较好,而单县、郓城及曹县的科技投入得分偏低,需较大科技投入力度。
图11 样本县综合得分及科技产出得分对照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兖州市的科技产出排名第一,滨城区排名第二,历下区位居第三,虽然兖州的综合得分排名第6,但是其科技产出指标表现遥遥领先,我们对照兖州市的一级指标得分表,发现兖州的科技创新环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两项指标的得分偏低,影响了其总体得分,兖州市日后需在这两方面加大力度,另外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东明县、单县、郓城以及曹县的科技产出得分偏低,将来需要制定相应对策,促进科技产出的提高。
图12样本县综合得分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得分对照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明县、单县、郓城及曹县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得分较高,而芝罘区、市中区以及蓬莱市综合得分前十位的县中,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分偏低,日后芝罘区、市中区以及蓬莱市需要在科技促进经济方式转变方面加大力度。
4.5.3 协调度分析
根据协调度模型得到样本城市的协调度如下表:
(1)从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县级科技进步协调度不容乐观,50个样本城市大多处于失调状态,只有长清区达到了优质协调,另外历下区、微山县、阳信县达到了良好协调程度,50个样本县大多数在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以及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没能达到协调发展程度,日后,未达到协调状态的县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根据各县得分偏低的项目制定针对措施,实现协调发展。
(2)虽然东明县的综合得分排名第一,但其协调度严重失调,我们从一级指标的得分可以看出科技创新环境、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两项指标得分在所有的50个样本城市中名列前茅,但是其科技投入以及科技产出两项指标的得分非常的底,所以影响了其协调度。日后东明县需要在科技投入以及科技产出方面加大力度,使其科技进步各方面协调发展。
(3)50个样本县中,只有长清区达到优质协调,我们对照长清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及科技产出指标的得分相对比较平均。此外,对照历下区、微山县、阳信县的一级指标得分,也可以看出,虽然这三个县其单项指标可能并不突出,但是其各项指标的得分都比较协调,没有大起大落的指标,所以其协调度较好。
5 建立健全市县科技进步考核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
5.1 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
建立省科技、经信、财政、国税、地税、组织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落实促进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引导更广泛的企业开展研发活动。
5.2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经费投入
建议由省政府专门设立山东省市、县科技进步考核专项资金,一是用于考核活动的组织实施,二是用于先进地区的奖励,三是用于考核领导小组的日常运转,四是支持设立研究基金,用于资助开展关于市县科技进步方面的研究活动。
5.3 强化考核激励,加快创新型市县建设步伐
科学合理地制定市县科技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对市-县-乡三级政府科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夯实科技工在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5.4 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口径的一致性,由省统计局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全省市、县的有关指标数据;二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推进考核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考核效率及准确性;三是加强考核结果的应用,建立与其他工作的衔接机制,充分调动基层政府参与科技进步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晓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2] 洪银兴.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后危机阶段的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9(11):1-5.
[3] 李虎,刘春林,施建军.江苏省科技进步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修订[J].科研管理,2007(4):170-176
[4] 杜英,王士军,张爱宁等人.甘肃省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3):98-103.
[5] 沈菊华.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J].经济问题,2005(8):27-29.
[6] 魏江,刘怡,胡胜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创新型城市评价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3-58.
[7] 李奎,陈丽佳,杜丹.县域科技进步监测评价研究——以广东各县(市)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9):120-125.
[8] 柳卸林.技术创新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9] 张国平.我国县域科技创新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9.
[10] 刘树林,庞东鑫.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创新能力评价[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87-88.
[11] 郭淡泊.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及其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7):75-77.
(责任编辑:王保宁)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ssessment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Empirical Research
XU Liping,BAI Quanmin,JIANG Xiangr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Shandong,Jinan 250014)
Abstract: Based 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g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accord counti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alu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construct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provi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Select fiv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50 count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mpl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empirical tests of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nall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mechanisms suggestion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x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mechanism
[11] 郭淡泊.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及其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7):75-77.
(责任编辑:王保宁)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ssessment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Empirical Research
XU Liping,BAI Quanmin,JIANG Xiangr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Shandong,Jinan 250014)
Abstract: Based 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g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accord counti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alu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construct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provi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Select fiv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50 count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mpl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empirical tests of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nall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mechanisms suggestion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x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mechanism
[11] 郭淡泊.创新型国家指标体系及其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1(7):75-77.
(责任编辑:王保宁)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ssessment of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Empirical Research
XU Liping,BAI Quanmin,JIANG Xiangr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of Shandong,Jinan 250014)
Abstract: Based on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bing characteristics proposed accord countie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valuation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construct suitable for the actual provi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Select five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50 count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mple,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empirical tests of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Finall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rovince's cities and counti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essment mechanisms suggestions.
Keyword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ndex system; Coordination degree; Evaluation mech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