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帮柠
精神,是一个地方人民的心灵所向,是文化和灵魂的结晶,读过《文化文山·综合卷》,便能感受到这种贯穿始终的精神携带的光芒,领会文山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经典缩影,欣赏那实实在在贯穿全书、凸显人性与自然融合的迷人风采。而“老山精神”、“西畴精神”、“文山精神”,正是铸成文山大地坚如磐石的根本,也是文山当代文化的重要内容。
每一枚果子都有一个核,那是生命延续的关键,每一本书也都有一个核,那是这本书的方向,在《文化文山·综合卷》中,《文山精神礼赞》就是这个核。此文赞的是自强不息、大公无私,赞的是凝心聚力、是苦尽甘来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我们透过文字,认知社会、博古通今的引领。人可以忍受暂时的物质匮乏,却不可以没有精神,此文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文山精神是文山地区民族发展的阶梯,是文山人民进步的灵魂,是文山有今天这样优异成绩的动力和源泉,是不可或缺的内在需求……一语中的,让读者能感觉到厚重的分量。
“综合卷”中,文山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人以钦佩之感,那其中盛开着民族、边疆、特产、岩溶、风景等千姿百态的花朵,翻开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书页,一种昂扬的号角就如在耳畔逐一奏响。而开篇之作,就奏响了一首独具匠心的序曲,使人不知觉地想要深入了解其地域和文化深处那“经历了二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和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古老传奇。
“老山精神”始于1984年文山边境守土卫国战争,无数鲜血洒满的群山,由此便成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象征,成了一代军人不怕流血牺牲、与民同心的高尚品格展示,是他们揣着“辛苦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信念,用血肉铸造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擎起一面青年新价值的大旗。在这面振奋人心的旗帜感染下,“西畴精神”以令人不可思议的方式在这片热土铸就:一个被称为地球“癌症”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一个“七分石头三分地、缺土又缺水”的贫困县,一个被“专家”鉴定为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闭塞顽石之地,硬是被一群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团结拼搏的西畴人,在“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嘹亮号角里,改变环境、力图发展,开辟了一片精彩纷呈的葱茏,将石漠化吼成了惊天动地的“喀斯特绿洲”!这篇文章从典故言说、伟人话语、外国专家的否定谈起,通过西畴人如何“逆天”生存,延伸到现今的“三保”台地上的一片勃勃生机,展示了人类扎根大山、顶天立地的精神。看到这里,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油然而生,读者心中此刻充满的不仅仅是钦佩,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奋斗不息的力量!
对于“文山精神”的叙述,文章有意进行了巧妙衔接,读来不仅感觉不到生硬,还因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巧妙应用,使三个精神的关系不言而喻:在艰苦奋战、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感召下,“西畴精神”拉开了改天换地的序幕,最后,文山人民敢于承认落后,又不甘落后,以“科学发展、开放和谐、穷则思变、后来居上”的“文山精神”为引领, 创造了可喜的发展业绩,吹响了“把文山建成云南面向泛珠三角和东盟开放的新高地”的号角。《文山精神礼赞》通过排比,突出“新高地”和“桥头堡”的重大意义,为“文山精神”作铺垫,进而说明“文山精神”的重要性,并以歌唱文山的经典歌词结尾,使这篇文章无形中成了整本书的主干。
实际上,文山精神不仅只是文山的,换个角度说,这些精神都可以上升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精神。同样,对于文山的各行业,也都不能外开这种精神的引领。检察机关“聚精会神强队伍,一心一意抓业务”的工作思路,“办案是硬道理,监督是硬任务,队伍是硬基础”的工作理念,正是这类精神的拓展。发展需要稳定,需要一支为群众安居乐业创和谐、以身作则扬正气,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需要自强不息、攻坚克难的精神,以激励那些不畏艰险、不辞辛劳、默默奉献,办理好每一起案件的检察人。这一切,都需要依托精神文化给以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驱动力,促进各项事业建康发展。
有了一个好的开篇,《文化文山·综合卷》里的风俗人情、特产风景,就能够在这条主线的贯穿下,让整个文化分支体得以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有序有节地突出本地区立于世间绝无仅有的特点,并以历史言说、民族文化、特产资源、山水生态等等做了非常合理的安排铺展,涵盖了文山文化的方方面面,再升华到以人为本展开建设的方方面面,从客观写到主观、从落后写到繁荣、从过去写到现在又写到未来,我们看到,这里的上下五千年,其实都离不开“精神”。无论前人对文山的精神有过怎样的记录,而后人又对文山精神可能有怎样的提升和延展,这里的“三个精神”都必然是一个历史符号,永远地记录着文山人的奋斗痕迹,这样的精神,就如阳光雨露般抚育着文山大地,如漫长黑夜后黎明到来一般自然地给予文山人民希望,它如一声嘹亮的号角,伴奏着文山不断发展进步的步履。
在这样的号角鼓舞下,我们可以预知,今天和明天,文山的美一定是迷人的,也一定是值得期待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