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皓
(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广东广州 510000)
CAN总线和组态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的应用分析
唐皓
(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二所,广东广州 510000)
本文主要根据中小型变电站控制系统实现观察和研究,针对其长期的自动化智能改造实践活动经验和结构设计标准实现整理、规划,并按照CAN总线与组态技术的延展功能落实总体方案设计任务。在计算机监控管理下的技术原理更加充分,加上智能分析模块与工控机械的两级分布式排列作用,整体监控系统工作稳定效果便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对于变电站综合系统的自动化改造活动已经顺利开展和运行,中心控制系统的总体性能也达到了预期的计划要求,整体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变电站 自动化改造 CAN总线 组态技术 应用性分析
在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电子通信设备和综合信号处理手段不断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有关变电中心主体设备和配电线路的连接状况和运行状态都可以实施全程监管,保证内部数据准确测量、合理保护以及通信管理等功能的实现。目前,单纯依靠过去的系统装置是无法满足现代化技术水平和人们的现实需求的。所以,对变电站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造已经成为一种定性的事实。总线和组态调整手段具备一定的优势条件,在简单、经济化的操作环境中应用实效更加明显。应用工控计算机设备和CAN智能模块将这部分信息充分提取,同时形成CAN总线控制的监控管理系统,并结合三维力控组态软件完成过程记录和信息收集。这种技术同时完成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搭配,具有十分优良的推广价值。
传统的变电站管理系统主要利用高低压开关实现手动控制,在具体落实智能改造任务阶段前,必须确保手动控制回路在开关装置上得以清晰保留。为了尽量避免细节处理的繁琐效应,计算机开发技术在适当拓宽功能渠道的同时,完善了几个特殊细节部件的功能调整效果。
首先,在巡回检测数据的管理上,系统中心根据不同线路功率因数的测量,完成变电所不同线路实际用电量数据的显示功能,并将不同信号状态调整完全,控制累计数据格式的正常搭配效果。有关母线电压和电流效应都可借助内部文件管理程序实现存储。
其次,关于预警信号和事故反映动作,系统都可经过合理的分析之后完成不同形式的应对处理,并将具体位置的提示画面展现出来,针对不同线路的接地、互感装置断线和母线电压超出规定值现象都可实时呈现,相关技术员工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进行适当地人为干预。
再次,有关系统监控获取的画面信息主要是电流数据潮流图和操作记录、远方控制标准等内容,并且在同种环节作用下也可按照动态显示标准实现不同装置保护数值的安排,涉及各类功能修改和优化,都能利用专属授权密码实施系统安全运行效果的改造。
这类结构设计需要三个层面模型的支持,包括网络物理层、数据链接和应用拓展层面。其中,网络物理信息和数据链搭配模式主要依靠CAN接口实现优化,具体方式为硬件电路连接和通信协议补充。在此种通信协议的要求下,对数据质量检测、远程传输、错误动作和超载等帧结构标准进行规定和区分,同时配合不同通信帧完成信息的组织与传输,具体流程为初始化验证、发送操作和外部接收三步。在计算机控制技术逐渐成熟的文化背景作用下,CAN通信软件程序已经完全能够借助组态规模落实必要的结构设置和调试动作。
此类设计原理主要遵循力控组态程序对现场生产信息的搜集和控制原理,同时结合自动监控系统的初级软件优化中心实施开发,组态模式灵活多样,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快捷的操控方法和开发界面,整体综合功能随手操控。并且广泛吸纳不同厂家的I/O设备和计算机操作原理,可以对管理层和控制部门开发所有软体、硬件支持的更多接口模式,保证系统集成功能的有力拓展。其中,监控画面的显示,能够清晰地表现主线位置与不同电量的变化情况,为了将这部分实时形态的参数值提取完整,可以使用曲线图制作程序完成参数变化过程演练,将过往历史报警讯息和操作管理权限规划清楚,操作者随时可以完成曲线监测效果的实时查询和验证工作。
结合组态技术延展规模完善变电站智能规划管理任务,能够形成简单结构形式的监控系统,同时尽量满足现代化技术调整的现实性需求。整体方案模型结构排列简易、可靠性能强、实际造价水平低,具有局域扩张的前景特征,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变电站控制中心最为适合。
[1]汪立力.基于CAN网络的食用菌培养车间环境控制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21(10):63-65.
[2]王平安.基于CAN总线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讯功能的改造方案[J].科技信息,2009,18(13):147-149.
[3]刘淑荣.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智能节点的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6(3):80-83.
[4]王群明.220kV变电所自动化改造技术方案探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