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雪
两年前,《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第一季横空出世,迅速点燃社会关注,成为当年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也带来对国产纪录片回归的种种讨论。这部最初曾被建议围绕“八大菜系”来做的片子最终选择了以美食为由头讲述故事的路径,将乡情、回忆、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中国人与自然和食物的关系裹挟在各色滋味里,同时击中观众的味蕾与内心。当《舌尖》第二季回归,人们迫切想知道这一回又有哪些故事将随美食而至,这些故事将如何被讲述。
从《舌尖》说起,纪录片也要讲故事
《舌尖》第二季分集导演陈磊记得,一次剪辑会上,总导演陈晓卿提出了54条要求,他整整记了3页笔记:“首先我们把要探索的点放在故事上,故事讲好了才能塑造人物、寄托情怀。总导演一开始就说每个故事都必须符合三个特点:故事性、人性和社会性。”
这些要求下,《舌尖》第二季收录了这样一类故事:一对一年300天带着帐篷奔走在路上赶花酿蜜的养蜂夫妇,他们做着最甜也最苦的活计。摄制组跟拍了这对夫妇40天的旅途,从四川出发,越过秦岭,落脚甘肃。“这两个人的说法感动了我。”陈晓卿说:“他们说结婚以后就从来没分开过,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人在一起,这就是最浪漫的事。尤其这话用四川话讲出来,我们听了既温暖又搞笑。”
陕北一个农家院里,一家人正忙着制作手工挂面,因腿疾无法下地的老人坐在一旁。从15岁就开始做挂面、一做做到年迈的老爷子让摄制组联想起出演《肖申克的救赎》等片的著名黑人影星摩根·弗里曼,“他谈食物时也像摩根谈电影那样自信”,陈磊说。手工挂面工艺繁杂辛苦,年轻一代少有人肯学习,但在故事结尾,老人的孙子答应不再出去打工,留在家里学习做面。
“美食不是目的地,是出发点。”《舌尖》系列总导演陈晓卿说,在他眼里,《舌尖》从来就不只是“美食片”,至少美食背后还有些文化上的“野心”。“提到文化,我们就想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提到吃就觉得没文化,或者是次一级的文化。我想表达的是人类创造并被人类享受的一切都是文化,一个会做饭的人不仅仅是个手艺人,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
陈晓卿是个讲故事好手,台上主持、台下聊天,这个肤色深沉、牙齿雪白的“吃货”导演擅长有节制地卖萌、有节奏地调侃、有情节地讲述。在《舌尖》系列,他和他的团队试图以与美食有关的碎片化的小故事呈现中国人的情感和生活方式,传达对饮食文化的理念,事实证明,这比拍八大菜系要动人得多。
纪录片也要讲故事!《舌尖》走红后,这个话题被频繁谈及,毕竟此前少有美食纪录片会包含那么多曲折动人的故事。虽然纪录片要讲故事早是业内共识,国内,人们曾一度忽视这点,使纪录片变成宣传或单一的记录,失去戏剧张力。美国电影人希拉·科伦·伯纳德有本业内广为传阅的著作,原名叫《纪录片讲故事》,引进时,译者考虑到国内业界情况,定名为《纪录片也要讲故事》,该书7年里再版了3次。
“破墙”讲述能卖出去的中国故事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纪录片人意识到讲故事的重要性,接下来的问题是,讲哪些故事?
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在评价片子时非常看重一点:国外会不会有人买?“就是要进入国际市场,进了市场要能卖出去,卖出去要有地方播,卖得越贵会在越好的频道播,而不是在没人看的边缘频道播。”
从诞生初期,有“国家相册”之称的纪录片就一直有个重要角色:塑造国家形象、传播本土文化,在强调建设文化软实力的当下,这一角色愈显重要。体现中国价值、国内外观众都能看进去的故事被视为最急需、最具讲述价值的好故事,比如《舌尖》。在4月10日闭幕的法国戛纳电视节上,《舌尖》第二季吸引了众多国际买家关注,该片目前的海外发行价格已超过第一季。此前,《舌尖》第一季曾创下首轮海外销售额35万美元的佳绩。
跑遍全球各大影视节展和纪录片节展之后,刘文发觉中国纪录片和世界市场之间有一堵墙。“不是国外不关注中国,其实他们非常关注,只不过我们讲的中国故事他们不感兴趣。比如我们老讲历史,他更关注你们今天的发展变化。”他强调,只有“破墙”,积极回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观众的需求和关注,才能让纪录片更好地发挥作用。
从去年年底四川电视节邀请众多海外制作人参与的首届纪录片提案大会,到今年纪录片年会上的国际创作论坛,中国纪录片创作者们一直在向海外同行“问道”:你们到底对什么故事最感兴趣?
加拿大探索频道主席兼总经理保罗·路易斯说:“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故事要简洁有力,不要过于复杂难懂,涉及过多历史语境,让国外观众理解困难。”他认为最好的故事常常就在眼皮底下,“比如熊猫、长城这些耳熟能详、老生常谈的话题,也许在中国同行们看来很无聊,已经拍过很多次,请相信我,对于国外观众来说,我们依然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大家多做些尝试。”
带着市场意识,一些策划和拍摄中的中国纪录片所讲述的独特中国故事已受到国内外业界关注,包括《我的慕雅》,讲述一个藏族歌手和一个汉族年轻教师之间真诚交流的故事;《中国梵高》,为全世界制造油画商品的油画工厂深圳大芬村里画工们从复制走向原创的故事;《暮色将至》,探究80多年前,中日究竟怎么一步步走向战争,而和平年代的今天与百年前的过去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战争会不会来……这些纪录片都将在未来与观众见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