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庆
慈利县是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林地面积24.54万公顷,森林蓄积量58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76%,林地占版图面积的71%。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念好“山字经”,认真做好林下经济这篇“文章”,是当前慈利县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转变林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可行之径。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慈利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无霜期长,全县适宜发展林下经济的林地面积约4.67万公顷。自2007年开始,逐步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共同参与”的林下经济发展格局。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林下种植。主要有林—药模式,在林下种茯苓、黄栀子、绞股蓝、草珊瑚等药用植物;林—菌模式,发展林木根系共生菌,在林下种植培育香菇、蘑菇、木耳、竹荪等菌类;林—菜模式,在林下种植蕨菜、马齿苋、山芹菜等蔬菜;林—果模式,利用林下空地间种、套种水果;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牧草;林—花模式,在林下种植耐阴性苗木花卉和观赏植物等。二是林下养殖。主要有林—禽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生态鸡、鸭、鹅等禽类;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有机猪、牛、羊、兔等畜类;林—蜂模式,利用森林放养蜜蜂,发展绿色养蜂业;林—驯模式,利用林下森林环境和气候条件,人工驯养繁殖鸟、蛇、蛙等野生动物。三是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利用林下产业的产品资源,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四是森林景观利用。利用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和林下无公害产品,发展森林农家乐、森林庄园、森林旅游。如三官寺大峡谷、五雷山等。
目前,全县有金银花、油茶、蜂蜜、玉竹、绿茶、山鸡等林下生产专业合作社43个,有金秋、天润公司等15家林下经济发展龙头企业,2012年,全县林下经济产值达1.2亿元,带动1万多户林农就业或致富。金秋公司的“葛系列产品”、天润公司的“心武杜仲茶”、三怪合作社的“绿壳山鸡蛋”,创立了品牌,产品畅销省内外,成为推动广大林农致富发家的重要“武器”。
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展模式比较单一。林下经济发展“小而全”,主要以传统的林农间作、林下种养为主,林药、林下特种养殖等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少。
产业化经营水平低,规模、总量不大。林下经济发展仍处于 “小打小闹”的自发发展状态,生产经营零散,规模化程度不高,经济总量偏小。目前,全县林地每公顷年均产出仅有97.05元。
缺乏总体规划和龙头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没有清晰思路和具体措施,各农户单兵作战、自产自销,市场竞争力不强,挖潜力度还远远不够。
缺乏科技支撑。技能培训与服务指导跟不上,农户在种养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种养技术和管理方法,造成种养成本大、生产率不高,经济效益低下。
发展建议
统筹规划,政府引导。一要加强政府引导。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明确林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制定引导性规划,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二要统筹布局。根据群众意愿,科学选择种养模式,宜养则养、宜种则种,把农民从传统的种粮、养猪的二元经济发展思路中解放出来,跳出粮猪二元结构,建立起“基础、特色、优质”并举的产业结构。三要因地制宜。各乡镇要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本级政府的发展战略,制定具体的发展方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及发展措施,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林草植被良好、虫源丰富的苗市、广福桥等乡镇,大力发展生态鸡放养、牛羊圈养等林下养殖业;在三合口、赵家岗、高峰、三官寺等乡镇大力发展林茶、林药、林果;在洞溪、东岳观等乡镇高寒山区大力发展山野菜种植、无公害蔬菜;在江垭、三官寺、朝阳、零阳、零溪等乡镇,以景区、景点为依托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在龙潭河、景龙桥、高桥等乡镇大力发展柳编品、竹编品、果品、药材、木材以及动物产品。
出台政策,加快发展。一是建立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领导体系。成立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发改、财政、水利、农业、交通运输、科技、扶贫、旅游、文广以及驻县电力、金融、税务、保险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县推进林下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林业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协调林下经济发展工作;发展改革部门参与编制发展规划,支持项目建设;水利、交通运输、电力等部门要支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林业、农业、科研单位等部门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应用及政策、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扶贫部门要将林下经济发展与产业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保险行业将林下经济保险纳入农业保险试点,开发适合林下经济发展的保险品种,降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风险;旅游部门做好森林旅游的监督指导、服务协调等工作,加大对森林景观的宣传、森林旅游景点的建设力度;新闻单位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责任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扎实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二是加大项目支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多样、捆绑使用的原则,把林下经济发展与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结构调整、畜牧养殖、扶贫开发、科技推广等项目相结合,在资金使用上进行有机结合,推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林权交易中心和林产品专业市场,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拓宽融资渠道,为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夯实基础。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企业和社会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商务、林业、扶贫等部门要结合各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林下经济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引导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林下经济的投入新机制,形成政府、金融、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鼓励银行金融机构根据自身业务经营特点,加大信贷扶持力度,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信贷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对林农、林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单位和个人用于发展林下经济的贷款,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给予政策性贴息优惠。四是加大财税支持。对农民自产的属于农产品的林下经济产品,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销售给本合作社成员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的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项目,免征营业税;对企事业单位从事符合免征企业所得税项目的种植、养殖和农林产品初加工所得,依法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
扶持龙头,典型带动。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部门要各自选择2~3个种养户作为自己的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创品牌,催生、扶强一批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当前要重点扶持景龙桥药材种植合作社333.4公顷玉竹基地、苗市丛林合作社20万羽“林下养鸡”基地、零阳镇天润公司2000吨保健茶加工项目、金秋公司 666.7公顷“葛根系列农产品深加工”、久日公司1000公顷“黄姜种植及加工”、德聚堂合作社的“中药材基地”、三官寺乡绿园花卉公司“林下药材”等林下经济发展重点项目,要通过这些项目的“开花”、“ 结果”,带动更多群众投身林下经济发展;同时,规范和加强林地流转,积极招揽林下经济发展能人和人才,积极扶持、推动现有公司、企业扩大林下经济发展规模,积极招引有实力、讲诚信、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来慈利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下经济滚雪球式发展,逐步做大做强、创立品牌,辐射带动广大林农致富。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2万公顷以上,年产值4.5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达到4万公顷以上,年产值8亿元以上。
强化服务,合力推动。一是搞好信息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农民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密切关注林下经济科研信息和外地成功经验,引进林间种、养的新品种、新技术;整合技术服务资源,在产业选定、项目发展、产品开发及其程序操作等各个环节,普及推广林下经济方面的科学技术。提高农民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二是搞好市场服务。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成立行业协会,大力发展经纪人队伍,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能得利。三是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加强林下经济发展的宏观管理和公共服务,把林下经济发展与森林资源培育和生态保护紧密结合,切实加强舆论宣传、监测统计、信息报送和政策指导工作,加强林权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在林业规划设计、森林资产评估、林权流转、政策指导等方面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本文作者:慈利县林业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