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深化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的几点认识

2014-06-16 18:58:57林静
2014年6期
关键词:制假售假制售

林静

当前,市场上出现了不尽人意的假冒伪劣现象,从日常生活用品、消费品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领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涉及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用等多个环节,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对市场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

一、当前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定会有假冒伪劣产品的存在。制假售假案件的发生,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利益的驱动,使制假者和售假者铤而走险。从查办的案件来看大多数制假者和售假者都知道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是违法行为,但由于制假和售假带来的高额利润使他们失去了理智和道德底线铤而走险。因为假冒伪劣产品的原料价格便宜,制作加工程序简单,加工成本较低,从而使成品的销售价格低,在市场上有较大竞争力,也使制假者获得高额利润。售假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同等条件下也愿意购进价格较低的假冒伪劣产品,再以合法正规产品的价格出售获得较高利润。

(二)市场需求量造成该类犯罪的快速发展。目前广大群众的消费水平有限,不少人对低价位商品的有着青睐和需求,这使得假冒伪劣产品广泛存,并为它们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尽管正规产品与冒牌产品之间的质量差别很大,但使用效果无异,同时很多群众即使上当受骗只要不危及到人身安全,都持容忍的态度,这也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分子创造了条件。

(三)生产成本低,获利高,风险小,回报快是刺激此类违法犯罪的直接诱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与正常的生产经常活动相比利润更大但投资更少。尤其是一些日常市场畅销商品,其利润往往更加惊人。因此利益驱动是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

(四)各执法单位之间的配合不够,难以充分发挥执法合力。打击假冒伪劣犯罪活动是公安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共同职责,需要通过双方切实有效的协作配合,从而形成打击的合力,但目前行政执法部门内部工作机制还有许多不健全之处,相关单位存在各自为战的局面,有关单位在获取线索后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先期在自己内部消化,如消化不了才向公安机关移送,错过了打击处理的最佳时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作用也不能发挥到极致。同时公安机关存在就案论案,不深入细致扩大战果的现象,存在“诉得出”、“判得了”即万事大吉的思想。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致打击犯罪不彻底。

(五)漏管失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源头管控十分重要,因为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再进行查处打击,只能是亡羊补牢。但一些职能部门由于权限交叉、管辖界定不明等因素,对部分涉假行为不管或者漏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制假售假犯罪违法行为提供了生存空间,使公众对政府部门的行政公信力质疑。公安机关在办理这类案件中,由于涉及到办案成本、跨区办案等困难,也存在就案论案,只打环节,不斩链条的问题,这也导致犯罪链条依然完整、犯罪网络没有被彻底摧毁,容易出现“死灰复燃”的现象。

二、当前打击假冒伪劣犯罪活动的主要困难

(一)随着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工作的深入,制假犯罪分子的反侦查能力也在增强,对制假地点和仓储点的选择更为谨慎,作案的手段和方法更加先进,经常变换运输路线常,并时常选择夜间作案,同时智能型团伙犯罪增多,造成对制假售假案件的情报搜集困难加大。

(二)广大群众的举报意识比较淡薄。目前大部分群众对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危害认识不够深入,对制假售假行为的举报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认为制假售假与自己的利益没有关联,举报是得罪人的事,很少有群众举报来的线索。

(三)许多制假售假案件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有效处理,最终导致案件流失,往往与行政执法机关人员证据收集与保全能力不强有直接联系。制售假冒犯罪与普通刑事犯罪不同,其一般是先由行政执法机关查处后再移送公安机关,如果行政执法人员不能正确收集与保全证据,同进在案件发生后又及时移送到公安机关处理,就会造成证据的毁灭和遗失,进而导致案件无果。

(四)犯罪手段由传统的交易方法向利用现代的通讯、物流方式实施犯罪转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更好地逃避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的打击,不少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电视电话购物等现代方式对受害者进行欺诈行为,并借助快递物流完成犯罪活动。由于这种犯罪方式的欺骗性强,渗透力大,且不易被发现,使得该类犯罪活动日益壯大。

三、对打击假冒伪劣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立法,为更好地打击侵权犯罪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打假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处罚力度较弱等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从根本上遏制侵权犯罪案件的高发态势,必须修订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根据实际案件侦办操作情况,调整此类犯罪的立案标准和打处程度,增强打击制假售假法律法规的操作性和针对性,保障公安机关在侦办制假售假案件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加大打击处理的效力和震慑力。

(二)加强宣传,拓宽线索来源。加大对社会宣传力度,努力拓宽信访举报方式,挖掘方便而且能保护举报人的方式方法,让侵权犯罪如过街之鼠,人人诛之。充分发挥报刊杂志,远程教育、广播电视、网网络技术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等作用,利用文字、声音、图像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侵权行为对国家、集体、个人造成的潜在危害,纠正错误观念,树立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和企业文化,使市场主体自觉遵纪守法,抵制侵权产品,从而形成反对侵权行为的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和网络技术,完善举报机制,提高举报效果,增强举报人的信心,打消举报人的顾虑。

(三)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不给非法生产、经营留死角。行政执法机关要分工负责,共同加强对市场的监督检查。特别是要及时从源头上发现和捣毁制假的窝点,不让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市场主管部门要经常对各经营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查处制假、售假的违法行为,对构成犯罪的,要迅速移交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四)增强公安、工商、卫生、质检、药检、物流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大打击力度。建立各成员单位间执法联动机制,形成打击制假、售假犯罪的合力。对管辖范围内的市场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对货物来源渠道进行监控,不定期对市场进行检查清理,同时加强与物流行业的联系,规范物流公司、快递公司、货运部等运输企业经营,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库。针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犯罪跨地区流窜作案较多,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协同作战能力强、传递信息快的优势,加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犯罪信息的交流。社会各职能机构在各个环节各司其职,有效防范、打击此类犯罪。

(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随着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案件隐蔽性不断增强,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触手,其在打击此类案件的过程中显得愈发重要。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基层派出所要严格按照队所联动机制要求,全面落实派出所经侦业务规范运转,切实将经侦业务融入到派出所日常警务工作中。要加快熟悉辖区内经济犯罪情况,加强对公共场所、重点区域、物流行业等阵地的控制,及时发现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的线索,抓好经济犯罪重点人口、经嫌对象的管理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早、控得住。要充分发挥地域人员优势,通过公秘结合,建立覆盖社会面的经侦情报网络,同时加强和辖区工商、税务、海关、质监、金融、房产、盐务、行业协会等相关经济管理部门沟通,对其所掌握的实名制信息进行规范采集,为经济犯罪案件动态研判提供依据。(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猜你喜欢
制假售假制售
制售网络游戏外挂行为的刑法规制
汕头市澄海区公安机关部署打击整治制售仿真枪违法犯罪活动
玩具世界(2020年5期)2021-01-14 01:40:50
制售盗版玩具 得不偿失!
玩具世界(2018年10期)2019-01-19 01:12:16
拼多多危机的背后:电商平台售假现象的法律分析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有必要吗?
东西南北(2018年8期)2018-06-02 02:56:02
堵住制假售假的灰色空间
遵义(2018年6期)2018-03-16 09:03:58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的实施意见
青海政报(2017年18期)2018-01-31 02:26:41
论我国关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综述
法制博览(2017年5期)2017-06-06 19:55:49
论我国关于制假重刑的研究综述
法制博览(2017年14期)2017-01-26 16: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