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瑶
摘要:服饰、器物、身姿、坐态、手印是佛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前四者是佛教的知识性问题,而手印即是手姿语言,其包含着重要、丰富而深刻的内容。任何文化都有手语,也有自己的手势符号。佛教及佛的造像都起源于印度。古印度人在传达各种意思以及内心的感情时,常用手的形状和动作来表示。本文将主要讨论佛像的手印与其文化思维。
关键词:佛像;手印;艺术;宗教
在寺庙中,我们常常会发现一尊佛或者一尊菩萨往往会有好几个不同的形象,可能是表情不同,可能是颜色不同,也可能是姿势不同。尤其是密教的造像,造型复杂、样式多变,其变化多体现在手势与持物的多样性上,而这种代表不同意义的手势称为手印。服饰、器物、身姿、坐态、手印是佛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前四者是佛教的知识性问题,而手印即是手姿语言,其包含着重要、丰富而深刻的内容。手印在三大佛教文化圈中表现出来的差异,使之成为一个可以引发更多更深思想的领域。本文将主要讨论佛像的手印与其文化思维。
一、佛像的手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五百余年的印度。当时,在宣扬佛教的教理时是没有佛像的,当时的人们认为释迦牟尼佛太伟大了,直接表现他的形象是对神圣的一种亵渎。印度的佛教徒们便以莲花、菩提树、法论、足印等来象征佛的形象。在公元一世纪前后,在印度西北部的一些佛教信徒们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他们认为释迦牟尼的肉身虽然去世了,但他的法身却与世长存。于是,便“以传说中的理想帝王——轮转圣王的身体特征为依据,再加上眉间的白毫以及金光闪耀的身躯等超于凡人的特征塑造了佛的形象。”没有想象与幻想,就没有宗教,也没有宗教艺术。“幻想给人类造成了神……一个对象,唯有在它成为幻想,或想象力的一个本质、一个对象时,它才被人拿来作宗教崇拜的对象。”佛教雕塑是佛教美术的集中体现,内容及其丰富,著名的有甘肃莫高窟彩塑,陕西云冈石窟雕像等。
任何文化都有手语,也有自己的手势符号。只用一双手表表现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内容,并将之总结为一套带有逻辑结构的符号系统,而且这套系统在宗教和观念中占有重要的和普遍的意义,是印度文化的一种独创。印度的舞蹈,最令人耳目一新和心醉神迷的,就是独特的手姿。印度宗教与印度舞蹈一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手印体系,比如印度教就有自己的一套手印体系。印度教的手印,就是佛教密宗手印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不同的手印表达出的文化思维
印度教有八大基本手印。1、赐福印:双手举起,掌心向前,表祝福、保卫和担保。2、智慧印:手放在心前,掌心向上,拇指与食指(更多的是与中指)形成戒圈,表示与神相关的指挥。3、警示印:食指上竖,表示威胁或警告。4、承诺印:左手手指向下,手掌向信仰者,表示神准备允受其愿望或赐予祝福。5、惊诧印:当神认识到他面前是另一位时表现出来的惊异。6、断决印:神用拇指与食指形成戒圈,提供确断和智慧。如果此手姿伸向观者,意味希望给予指示。7、合掌印:放在胸前,表示崇拜,放在额前,则表示欢送。8、禅定印:右手放在左手上,表示已进入禅定。
而与印度教同一个文化背景的佛教自从有了佛像,也形成了自己的手印,其中,五大基本手印是各圈佛教造像所共有的:1、施无畏印:右手舒五指,掌心向前,佛以此手印把无畏施予众生。2、说法(即转法轮)印,有二式。一手结印:右手上举,食指拇指成环形,余三指微伸。两手结印:屈两手当胸,左手掌向内,屈拇、中、无名三指,竖食指和小指;右手掌向外,屈拇指和食指。3、触地印,即降魔印,也叫成道印。这是释迦牟尼成道之际,与魔王相对时,以手指触地,请大地作证时的手姿:伸右手覆于右膝上,手指触地。4、禅定印,双手仰置双膝上,右掌放在左掌之上。5、施愿印:伸右手,掌心向外,指端下垂,表示满足众生之求。
五大基本手印在意义上是完全统一的,但在各佛教圈中,甚至在各个具体的造像上会有一些艺术上的差异,以说法印为例,印佛、藏佛、汉佛就有一些形象上的不同。
三、佛像的手印与文化思维在传统艺术中的传承
手印的重要,在于其有很深的东方文化根源。手在东方文化中,不仅仅是手本身,而与人的整个生理心理相连因此,手印不止是在表现一种手姿,而是代表一种心的状态,表征人与宇宙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在这一普遍的信念、原则、基础之上,不同的教派学说中,创造出与自己的理论相一致的手印象征体系。
在印度,更热衷于手印的是印度教,而不是佛教,两者比较起来,前者更加具有宗教性,更多神灵化,后者则更显哲学味,更加理性化。因此,对于印佛,了解了五大基本手印,知道了作为五大手印背景的印度教手印,对印佛的思维趣旨就可算有了大致的掌握。印佛从小乘而大乘而密宗,越来越多地吸收印度教的内容,从而使其手印也越来越丰富。它的逻辑演进,最后在藏佛里得到了定型。从统一的逻辑讲,可视印佛的五大手印为起点,为基础,视藏佛复杂手印为终端、为定型;从各佛教圈的区别谈,可将印佛的五大手印看作印佛的特点,从五大手印中去体会印佛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意味。
汉佛是不重视手印的,对汉文化来说,像形、服饰、像群结构就已经把佛、菩萨、罗汉、天王、金刚的各自性质和功能表现出来了。一般来说,汉寺中的佛像都照搬五大手印已经够用了。但是,有一种手印非常鲜明地显示出了汉文化心态。这就是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去西方净土时所结的手印。
汉地的世俗社会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结构,等级社会中的汉佛在想象西方净土的时候,也将之看作一个有着严格等级性的天堂。阿弥陀佛显现哪一级手印,就意味着把信徒接到净土的哪一个层次。阿弥陀佛根据众生在人世间的不同修行程度,在其死后便按不同的待遇接引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倘若是上品上生者,阿弥陀佛便会带大批侍从来音节,并且瞬间即可往生极乐世界。愈往下,则待遇也逐级下降,往生极乐世界的时间也逐渐延长。
四、手印与艺术的现实回归
心灵至圣所追求的是彼岸世界的精神家园,美则美矣,但美中不足的是漫无边际的虚幻和浪漫让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兴奋不起来;具象的天国所表现出的是彼岸世界的具体景象,虽然可以用一切人类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来堆砌,但是毕竟是耳听为虚。我们必须回到一个真真切切的问题,我们活着该怎么办。“望梅可止渴,却解不得渴,灵魂可出窍,却还得回归肉体,于是,我们勾勒了一个现实的解决方案:构造‘爱的律令,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撑,在当今铺展一副人间的理想图卷,以期获得社会现实层面的解脱;呼唤‘人间真情,用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暖流融化罪恶世界的万丈坚冰,在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真善美的真实回归。”
无论是艺术的创作还是艺术的欣赏,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都会产生类似于宗教的神圣体验,无怪乎人们经常用如痴如醉来形容艺术活动者的状态,在日常的世俗生活中,艺术是展示个性的途径,是提升精神境界的力量。通过宗教和艺术,我们叩问心灵,叩问造化,叩问现实,叩问永恒,宗教是可能长期存在的,艺术史必然永恒的。(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华铛.佛像艺术造型[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5.
[2]蒋述卓.宗教文藝与审美创造[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3]孙群.中国佛教艺术与现代佛教绘画创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
[4]张法.佛教艺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吴爱丽、吕学峰.宗教深思艺术浅唱——宗教与艺术的哲学话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