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对文化建设的贡献

2014-06-16 00:35刘春秀
前线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文艺

刘春秀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深谙此哲理的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前就非常重视组织和领导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亦全面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开国之初,他即指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好像一辆车子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的宝库,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对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事业,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周恩来通盘考虑中国文化建设的方略,确定文化建设的服务方向,提出进行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要思想,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恩来说:“中国人几乎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这样大的国家,如果在文化上不能对世界有所贡献,经济上不能有较快的发展,那我们就对不住世界人民,也对不住我们的祖宗。”“我们要努力发展新的文化,要赶上和适应经济建设的高潮,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前进。”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领导经济建设的同时,对于感人深,力量大,使人经久难忘,影响深远的文艺工作亦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许多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

(一)周恩来首先确定了文化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和方针,并主张要批判地接受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同时提出文艺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以今为主”,将教育寓于文化娱乐之中的重要思想。

1949年8月22日,周恩来在为新政协会议起草的《新民主主义共同纲领》中,开宗明义地提出:“一切文化、科学、教育及宣传,均应服从于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为人民大众服务。”1954年,他指出:“我们认为文化只有属于人民并且为人民服务的时候,才能有健全的基础和广阔的前途。为劳动人民服务乃是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周恩来说:“文化的发展像任何其他事业的发展一样,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留下好的进步的部分,去掉坏的落后的成分,吸收和学习新的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但吸收传统也不是说样样都吸收,还要批判地接受、鉴别,把优秀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 “‘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它发扬光大,一代胜过一代。”周恩来以戏曲为例说,我国戏曲遗产极为丰富,继承这种遗产,加以发扬光大,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遗产中许多部分曾被封建统治者用作麻醉毒害人民的工具,因此必须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并在新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发展,才能符合国家与人民的利益。为了确保戏曲改革的健康发展,他不仅制定了衡量戏改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还指出京剧和地方戏是戏改的重点,具体做法:一是改革,一是移植。在周恩来的指导下,戏曲改革成效显著,反映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鼓舞人们在革命斗争与生产劳动中的英雄主义的戏曲迅速占领社会主义的舞台。

周恩来在主张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同时,还提出文艺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以今为主”,将教育寓于文化娱乐之中的重要思想。他说:“艺术总要有时代性。”“今天文艺创造的重点,应该放在歌颂的方面,应该创造我们这个时代的典型人物”,创造出这个伟大时代的作品来。并强调:“我们的文艺生活是为了活跃人的思想,提高人的修养,把教育寓于文化娱乐之中。”他希望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积极性与表现方法,使社会主义文化更丰富,使人们在艺术欣赏里潜移默化地得到鼓舞,受到激励,奋发起来,真正做到“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百家争鸣、薄古厚今”。

(二)周恩来关于文艺工作者应立足于国内,与工农兵相结合,苦练基本功,提高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发扬集体主义和通力合作精神,并尊重艺术发展规律,根据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独创出具有时代精神的我们民族的灿烂文化的重要思想。

周恩来强调艺术立足于国内,在我们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和独创,并不是排斥外国的文化,而是主张将“外国的好东西也要加以吸收,使它融化在我们民族的文化里”。他说:“古今中外都有好东西,都要学,不要排斥。”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是,“不论学习古代的东西还是学习外国的东西,都是为了今天的创造,都要把他们融化在我们的创造中。文艺总要有独创精神。”同时,他还指出:“文艺创作一定要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合乎时代背景。”“我们的艺术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和谐的,应该在自己民族艺术的水平上来逐步提高。而不能是杂凑的,生吞活剥的艺术形式。”因此,“我们学习别人的东西,要防止盲目性。”他对于有些剧目中生搬硬套外国的做法,多次提出批评。他曾批评舞剧《小刀会》《弓舞》一节中,让女的站在男的身上的芭蕾舞动作,认为这显然是与太平天国的时代背景不符合的。

周恩来非常重视走自己的路,发展我们自己民族形式的艺术。他说:“民族形式对于艺术很重要。”“凡是现在出国受到欢迎的作品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只有真正的有思想性、有人民性的作品,加上民族艺术形式的表演,才是最受欢迎的。”当他得知歌唱家王昆到音乐学院学习,结果变得“不土不洋”竟迷失自我时,教诲她要走自己的路,不要丢掉民族风格。当他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绝大多数音乐干部是用欧洲音乐培养出来的后,向文化部提出,必须创办一所中国音乐学院,用中国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并创作出中国风格的作品,以适应广大人民的需要。

周恩来说:“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必须与工农兵结合。”第一,“所谓深入生活,就是生活到工农兵里面”,“生活到劳动人民中去”,与劳动人民“同劳动,同生活”,因为,文艺工作者“这样才能起思想感情上的变化,才能改造自己的精神面貌”。当然,“这是需要进行长期努力的,不是下去一次就能解决的”。第二,“劳动也是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作风的锻炼。”“所以,我们应当帮助文艺工作者到工厂、农村、连队去,在那里生活、劳动,在思想感情上同工农兵结合,并锻炼自己的思想作风和革命意志”。第三,“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创作是生活的反映。如果不深入生活,那是创作不出好作品的,这对作家、导演、演员都一样。”周恩来希望戏剧界要分出一部分时间来到下面去锻炼自己,以改变气质,改变精神面貌。那样,我们就不管在剧本创作、导演、表演、音乐、舞蹈、舞台技术等方面,都会突飞猛进有所改观。

周恩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于知识分子以诚相待,循循善诱。并在他们受到不公正待遇时,及时鼓励他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营造一种健康的民主风气,不愧为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

周恩来深知,革命需要吸收知识分子,建设尤其需要吸收知识分子。所以开国之初,他热情召唤身在海外的李四光、钱学森、华罗庚、老舍等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并团结了许多文化、科技界的好朋友。他对每一位友人,都关切、爱护、牵挂,堪称知己。同时,他按照党中央对知识分子进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动员,以便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主义建设急速发展的需要。在知识分子经过思想改造与参加社会实践的考验后,周恩来明确肯定“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已“属于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周恩来不仅循循善诱地引导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在知识分子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也及时予以关心引导。当文艺受1957年反右扩大化,及1959年、1960年执行总路线在具体工作上发生偏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缺乏艺术领导民主,盲目追求数量,厚古薄今、迷信外国等不良现象时,周恩来及时提出要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文艺的客观发展规律问题。他指出:“艺术不能和工农业生产一样要求多快好省,要量力而行,不要勉强。”并就思想性与艺术性、数量和质量、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领导方法与民主作风等问题,引导他们必须学会用两条腿走路,防止片面性和主观性。为了使文艺界按照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正常健康地发展,周恩来在1962年6月的一次讲话中,批评有些领导同志的“一言堂”作风,倡导民主风气,鼓励文艺工作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使社会主义文艺得到更好的发展。周恩来的及时引导和纠偏,无疑对于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知识分子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不愧为知识分子的良师益友。

在周恩来引领下,新中国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与科技成果。这些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激励人团结奋进的文艺作品和科技成果,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新中国的精神风貌,起了积极的作用

周恩来说:社会主义建设的迅猛前进,群众性文化革命的高涨,为科学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辟了广阔的土地。“我们相信,经过科学上不同学派、不同见解的自由争论,艺术上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自由竞争,不要很久,我们的科学文化事业一定能够进入一个昌盛的时代,并且获得伟大的成就。”委实,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周恩来的引领下,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文化建设事业也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其中,在文艺方面,戏剧、电影可以说是开得最茂盛的两朵花。《龙须沟》《杨门女将》《天仙配》《花为媒》《刘三姐》《洪湖水浪打浪》、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和反映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伟大时代新风格的电影《林则徐》《甲午风云》《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姹紫嫣红,百花争艳。尤其应该指出的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恩来以我国首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招待与会人员和电影艺术大师卓别林。不仅使西方人了解中国的文化和中国人的感情,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云集日内瓦的各国外交官们感慨地称赞:“周恩来不仅用艺术促进了外交,同时也把外交变成了艺术。”

毛泽东说过:“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周恩来也说过:文艺工作者能拿出有质量的,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到国际上去,要比我政治家去发表一篇讲演更有说服力。委实,不论是《梁祝》在日内瓦所引起的轰动效应,还是1971年“乒乓外交”,及我国创造的原子弹爆炸和氢弹爆炸等奇迹,新中国成立初期所涌现出的这些高扬时代精神主旋律、激励人团结奋进的文艺作品和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了新中国的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

责任编辑:沈 聪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文艺
1942,文艺之春
让世界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
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的深远意义
浪漫雅痞文艺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对知识分子的希望
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