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美国学区房价值几何?

2014-06-14 19:01
商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区制中产阶级波士顿

不久前,北京实验二小附近学区房一平方米卖30万元的消息不胫而走,在网上引起一片热议。我也通过微博加入了讨论。一位媒体人士向我透露:所谓30万元一平方米之说,或是极端例子,或有炒作之嫌,但学区的旧房10万元一平方米还是靠谱的。

本来,让学生按片就近入学,取消择校费,使义务教育名副其实,这是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但是,学区房的出现,则凸显了问题之复杂性。30万元一平方米也许是炒作,但如果坐视不管,则可能阻碍教育改革的步伐。

不久前,我向一位国内学者介绍了美国学区的情况,并批评了由此引起的种种教育弊端。对方很惊讶地问:“难道这种学区制不是好事吗?”我一时语塞。这位学者的反应也许体现了许多人对美国学区制一厢情愿的向往。这个问题,我曾反复讨论过:美国的学区制,不仅加深贫富分化,甚至演化成贫富隔离。公立学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房地产税,结果是富的地区学校资源充足,穷的地区学校玻璃窗破了都无法及时更换。富人的孩子从小受一流教育,穷人的孩子则是末流教育。这还怎么能有健康的社会流动?

当然,对于美国的中产阶级来说,学区制还是能够提供相当好的教育机会的。我们就是为了女儿的教育,搬到波士顿远郊的一个小学区。这里的高中,2001年在全美2.6万所公立高中排名第87位。那年在教育上领先的麻省,进入百强的公立高中只有两所。另一所是培养了四位哈佛校长、四位麻省州长以及富兰克林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波士顿拉丁。进波士顿拉丁必须考试,我们这里的学校则属于普通高中,只要你在本镇住下,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孩子都自动入学。我们当时选择住所,算来算去觉得这里的学区属于最顶尖的。

顶尖学区多是富镇。我们这座6500A-不到的小镇,中等家庭收入高达13万美元,但中等房价不过60多万美元。最低价的连体式房子,20万美元上下,也有近200平方米。我在房地产网站上搜出目前市场上最贵的房子,其实是座庄园,300多平方米,占地13英亩,内庭像四合院,外院能跑马,但价格不过125万美元,卖了多年未能出手,估计还能砍下去不少。当然,这里的房子都有房地产税。50万美元的房子可以大到250平方米,一年房地产税8000美元左右。低收入的阶层住20万美元的房子,房地产税也就2000多美元。而公立学校一个学生的教育费用就高达1.5万美元。上学一分钱不花,家庭困难还有午餐补贴。有孩子的人来这里买个小房子,当然划算得很。从价格上看,中低收入的家庭还是住得进来的。

应该说,我举的例子也比较特殊。因为我对波士顿地区房价和学区研究多年,挑出来的几乎是“最划算”的地方。不过,总体而言,美国虽然学区之间分化严重,但好学区还是很多,并非哪里都是天价的房子,中产阶级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为什么会如此?因为美国地方社会崇尚自治。你们富人聚在一起弄个好学区,我们中产阶级志同道合地凑在一块,大家决定出多少钱给学校,最终也能建设一个好学区。这些不是统一的行政权力所能控制的,所以教育资源也比较分散。

居民的孩子自动获得就近入学的权利,这一点是学区制的精神,可以借鉴。但除此之外,中国还需探索自己的道路。比如,教育部门可以根据房价、学校质量等综合指标,在行政拨款、教师分配等方面向弱学区倾斜。倾斜幅度根据学校或学区之间的差距而定,差距越大,政策倾斜就越大。再比如,某区统一招募教师,然后由各校对这些教师“选秀”,就像NBA或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让末名弱队先选一样,让最弱的学校先挑选优秀教师。教育部门对于被弱校选中的老师发放一定的财政补贴以资鼓励。通过一系列类似的倾斜性措施,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维持各学校教育质量的平衡。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区制中产阶级波士顿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你不能带绿气球进波士顿美术馆
波士顿狂飙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北京:超六成中小学纳入学区制管理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教育治理理念下的学区制管理模式构建
谁最早提出了“中产阶级”
法国学区制的发展状况及启示